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楼主: fanbaihang

“客观证据”(问题)的“对标”、“判标”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9 17: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gtkylin 发表于 2018-1-9 15:086 q* O$ U  O/ _7 h0 B" F5 g$ `
哇!想不到判标问题,引发了这么多后续之争。而且看来看去我也看糊涂了。我试着总结下:
( J0 r0 E; U* S3 r! R; W" j9 k
% a( d4 x: O& {; @& @2 [* x1 aF老师的意思是 ...

. k1 X8 O  m+ Z5 C5 V; k“审核”术语的修改了,由原来“审核证据”改为“客观证据”。术语说得清楚,审核中必须对“获得的客观证据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同时,“审核准则”定义:用于客观证据进行比较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也指出了:“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是进行比较的”。
, S& x# N* K, Y) K! B" [/ K审核都按准则(条款)去找“客观证据”的。见到一个“客观证据”,就与准则进行比较,不管你在收集“客观证据”的现场立即比较、还是然后去比较,不论你是在脑子中比较、还是拿出“本本”进行比较,不管你比较分析得快还是慢,总之,收集来的“客观证据”都是必须经过与准则(条款)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说,是审核活动就没有例外的。1 l3 E$ U. s; K  O8 i6 ~# T
r先生还是说,因为按照准则(条款)去找的“客观证据”,所以就不需要与审核准则(条款)进行比较评价了,凡是收集的“客观证据”一定就是“审核证据”。这是一种典型的因果颠倒的诡辩,这样企图在审核活动跳过和否定“客观证据”与准则(条款)进行比较分析过程,死不承认凡是收集“客观证据”都必须经过与准则(条款)进行比较分析的,(不承认审核员是在“比较分析”之后,才选择有关的“客观证据”做记录的事实)。r先生你还承认标准说的“审核”过程吗?你这种唯心理论是违背标准对“审核”、“审核准则”作出定义规范的,r先生大肆宣传这唯心理论,是为了神化他自己审核“本领”,是对广大审核人员的欺骗和误导!

点评

即使审核员作了审核记录、开了不符合项,认证机构在审查你上交审核资料时,还是看“客观证据”是否证明了“审核准则”某个条款;开的不符合项“判标”是否准确。审查人还是在将“客观证据”与准则条款进行比较分析。  发表于 2018-1-9 17: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9 18: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9 18: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9 19: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9 19: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rml 发表于 2018-1-9 18:44
, J! ]8 i4 R4 J1 x( G" ?什么混帐东西,拿不出老子那么说的证据来,老子见你一次骂你一次。: h6 ^2 j/ y6 o5 H! Y
不挨骂不知好歹的下贱货。

) L& B! p7 P: F( g+ t# D**问: r先生,你有勇气就直接回答一句话:“在审核中寻找到的“客观证据”(问题)是否必须与某个准则条款进行比较之后,才能得出这“客观证据”与某个准则条款是否有关的结论。”
; H( N9 e1 E3 H9 S6 b1 ~. Y' N; w7 d
! w' x3 F% |' }7 C* I6 ^3 o$ X( J# K**答:非常简单:按准则收集相关的证据,....这个证据是在认定有关后...,所以,根本不应该出现你这孬种的愚蠢办法。老子破例回答你了。
) C7 r6 p! u9 s4 L7 L2 S. \7 f; ?4 b$ n( i7 r6 }2 f: v( N& y
***你说:“不应该出现”标准说的“客观证据”(问题)应与某个准则条款比较的“愚蠢方法”,6 D2 h: j0 U9 R$ w3 t3 a( G, m

8 D* Q" E: u) W2 k, C7 B***请问:你不用“客观证据”与准则比较分析的“愚蠢方法”,哪你怎么“认定”你见到的“客观证据”是与准则“有关”的?主观唯心!

点评

rml
傻瓜,我教过逻辑的。你这此伎俩,还用细看吗?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还没翘尾巴,我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了。  发表于 2018-1-9 21:34
你说:“根本不应该出现你这孬种的愚蠢办法”(我讲的是—见到“客观证据”必须与审核准则是进行比较)。---—这话不就是你自己确认“不需要与审核准则(条款)进行比较评价”的表白吗? 哈,r先生冷静地看看!  发表于 2018-1-9 19: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9 20: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9 20: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49

回帖

2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25336

Medal No.1

发表于 2018-1-9 2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rml 发表于 2018-1-9 20:23/ z+ D: Y4 Y: K4 u, }7 U5 V2 z# L7 y
傻 逼,老子本来是可以一句句分析你的漏洞的。! l5 U4 x  y9 f2 w, h* R
老子为什么不一句句分析?! M, B# z8 D0 m3 I' K. y
一来你不是个讲道理的东西。 ...
$ S" ~4 d' T! Q7 j
“在审核中,审核员拿着条款(准则)去找客观证据,在寻找到的“客观证据”(问题)之后还必须要将它与某个条款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与它有关。”/ g( g' M8 u/ _
这是他的主题里的原话,就这句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拿着条款找证据,找到了还要再和条款比较,逻辑混乱
; b* `- X# z$ B5 v' _

点评

先把新版“客观证据”和“审核证据”这两个术语搞明白再来谈逻辑。  发表于 2018-1-9 21: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9 20: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9 2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9 2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9 21: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crusader 发表于 2018-1-9 20:369 B7 B0 I0 K0 v2 P" E
“在审核中,审核员拿着条款(准则)去找客观证据,在寻找到的“客观证据”(问题)之后还必须要将它与某个条 ...

7 o* e. e4 ~& j  r. }- J) z客观证据、审核准则的定义请再读一遍。审核准则就是用于与客观证据比较的。你见到的“客观证据”(问题)不去与审核准则比较怎么认定与准则有关还是无关?! Q9 ^% ~8 b3 f% x; O% n
这个“客观证据”(问题)只有进行比较后才有可能成为标准中说的:“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并能够证实的…”。
* m, b  n: Z9 K1 Z* T比较之后也有与审核准则无关的“客观证据”,它就不能成为“审核证据“,所以“客观证据”是一边找一边比较的。/ b% e6 L7 B; o/ f% T8 O: l4 }8 b
如果一意认为我依照标准条款去寻找“客观证据”的,所以我见到的“客观证据”一定就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客观证据”,那是主观的、不科学的认定意识。
9 g& c9 p6 i3 c7 L. Z' U+ ]5 g

点评

08版“审核”定义:为获得审核证据…,15版“审核”定义:为获得客观证据…现在的版本更明确对客观证据客观评价,所以认真的与准则比较就是审核的关键。认监委也有这方面的检查。  发表于 2018-1-9 21:54
我文章中说的“寻找到的”是指“见到”或“发现到”问题状态,它还没有与准则比较过的。它并不是比较过记录在案的“审核证据“,否则,接下来我后面也不用再说要它必须与准则进行比较了,对吗?这是理解问题。  发表于 2018-1-9 21: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9 21: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09: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rml 发表于 2018-1-9 21:42
9 B/ `1 |8 ?5 i' d- u! ~瓜逼,“按准则去收集”,收集时不比较吗?
  V( g" q: C$ x5 }+ K“按准则”是什么意思?不比较还叫“按准则”吗?
- x7 b6 E  B# G+ [) O$ A非得写出 ...

3 e3 m# R" s1 g我说了,“可以边寻找证据、边与准则比较”,但寻找就一定代表已经完成与准则比较了吗?
. [3 y- H3 A+ Z6 l$ P0 t6 s8 h好比,拿到几张化验单、检查报告,医生不是还需要通过大脑与“准则”比较后,才知道他有没有毛病,或是符合什么病的特征。...。对吗?9 H. L/ y" w  w5 d

. \& t% x. A5 l; a既然,你现在向大家说明了,“按准则去收集”,在收集“客观证据”阶段,已经与准则条款进行了比较。那就说,你认可本帖:“客观证据”(问题)必须与准则条款进行比较的观点。-----这样就无需多说什么了。, W# \& |+ q$ d
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难得回复你一句——你这个“瓜逼”!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10 09: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0: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rml 发表于 2018-1-10 09:56
: M6 c3 P& f! z- [# g$ B瓜逼,听我说:
' t8 [$ C+ g+ G+ w5 ~) W一、比较没完成时,“证据”就还不成立——不符合“证据”的定义。你没有看懂定义,所以 ...

7 u- S, ~; k) J/ H; ~***“一、比较没完成时,“证据”就还不成立——不符合“证据”的定义。你没有看懂定义”2 Q! `( k9 ^5 p* p+ h; Q
*** 请看一下ISO9000:2015标准对“审核”定义时只用到的是“客观证据”(3.8.3),没有用“证据”这个定义,去看一下标准吧!看清楚再开口。5 A2 q8 e& c" [1 E
   客观证据(3.8.3)的定义是: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数据;这“客观证据”属于3.8有关数据、信息和文件的术语,是“单独”的,不属于3.13有关审核的术语。
# a  X/ j) l) K' p$ z& o6 {$ c我帖子原文,在比较之前我写的是“客观证据”(问题),比较之后我写的是客观证据,这是为了区别比较没有。但它们都符合“客观证据”定义,只是在比较后会有“无关的客观证据”及“有关的客观证据”。. D$ r! i: A( r  I$ y$ v2 A

4 u( c0 ?, Z- d2 C/ m***二、...直接查这些证据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是否存在等效代用证据,是否满足标准、体系规定要求,...! ^- w7 t6 q0 G, S' v: `
***随便你怎么地说,你带着准则条款去查找“客观证据”有存在/不存在,那不正是它在与准则条款比较后的结果吗?
1 i* A  o% [- E6 Y& e  r0 C* o# {4 h* t1 T& E, e
***三、举化验报告,化验要求...  F3 n; u0 h; I1 s  p- r
***本来仅是个例,不需要我再说啥了。
0 w1 N0 K# @; \/ E% B.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10 2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48

回帖

4963

积分

博士

积分
4963
发表于 2018-1-10 22: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rml 发表于 2018-1-9 21:20
% \5 p1 M3 r4 \& D+ h3 a- y  s- q实际上,在几帖前,他刚开始问时,我就指出他是在玩概念和命题偷换了。他也许没有听懂我的意思,也许是太 ...
9 B, L- n1 H2 H5 a$ x  V' {" o$ b
其实关于审核证据和客观证据的术语变更,我觉得不需要过分解读,并不代表有多么重大的变化。
* y  H, T: Y) Y( _$ e9 T客观证据用于审核的即是审核证据,审核证据本就是客观证据的一部分。! W3 T9 p  o" t7 J

$ u/ L, f' W' w  l# A证据的获得本来就是多方面的,有审核员有意识的获取寻找,也可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被动的听到、看到。& U3 B* F0 t9 J0 h# Z/ X' |
作为审核准则明确的审核,审核员应该是有意识的寻找和准则有关的证据(预期的客观证据),在过程中甄别哪些非预期的客观证据。
- g. S3 c* |$ C# j3 l% X0 [* ?3 W: y: G. @$ }- Z
关于证据跟审核准则比较是无疑问的,但是不代表一定会判标,因为,标准只是审核准则的一个组成。; g% Q7 z7 d: ?7 a5 I7 i* h
没有判不符合哪个条款,而是说了不符合哪份文件制度、哪个客户合约要求、哪个法规要求,我认为不符合都是成立的。只不过大家一路考试都是判标,审核员之间也经常会讨论如何判标,多数机构都还是要求必须判标不能免俗。一个熟练审核员判标是基本功,但是有价值审核并不仅仅是判标。
. C5 }$ c; J( S: ?8 I  n. ]
; N; T1 u7 k5 t/ @- s3 F/ Q- @其实这帖子这么长,还跨越几层楼,我都没看明白你们各自主张是什么,所以我只是自说自话2 z5 F& J3 Y' ~! N9 {6 y! B* {( H

5 u- {; T! M5 L9 `) o谢谢!

点评

谁在扯裹脚布?颠三倒四不知说什么?  发表于 2018-1-11 15: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09: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robin 发表于 2018-1-10 22:570 c- T6 }) u6 I) G, O# y( [4 k
其实关于审核证据和客观证据的术语变更,我觉得不需要过分解读,并不代表有多么重大的变化。
1 C* D8 f* x' Y5 B客观证据用 ...

0 e, [( G  i7 @! H: B4 w. a9 G“关于证据跟审核准则比较是无疑问的,但是不代表一定会判标”,—----说得很对;2 _/ C$ P' ]$ J! f
“审核员之间也经常会讨论如何判标,多数机构都还是要求必须判标不能免俗。一个熟练审核员判标是基本功,”——这也说得对;2 |$ k  t. n, |1 U

+ N! a$ ^, y! r3 B! f9 X***审核员在开“不符合报告”时多数机构会要求“判标”。有时不符合项仅仅是不符合企业自己的某条规定,这时,还很难“判标”呐。
5 i2 Q  A2 l  c7 T5 N$ b谢谢kingrobin分析上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11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11 11: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2: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rml 发表于 2018-1-11 11:32
1 }6 h: ]3 V9 W$ Q* Q: x呵呵,又以为是救命稻草?
: R% T: i+ K- K' O0 `7 |" Q: [  q, w+ [. b9 {/ P4 W$ t- m: i( R
断章取义。原文“但是不代表一定会判标,因为,标准只是审核准则的一个组成 ...

. i. ~" n' Q& T6 _# t! B举个审核例子:审核员依据8.6条要求去找A产品放行的客观证据,而检验员拿出B产品的检验记录,显然它是无关的“客观证据”,审核员给予不采用;继而检验员又找出了上个月A产品的检验记录,审核员与标准、产品技术要求(或检验规范等)比较认可后,这就成为与8.6条款及产品准则有关的客观证据,于是,审核员记录在案,作为审核证据。

点评

收集并验证与审核目标、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  发表于 2018-1-13 14:00
但与比较审核范围一下——其中“但”应该是“它”。  发表于 2018-1-11 14:14
B产品是“客观证据”,是无关的“客观证据”。但与比较审核范围一下,B产品它不在范围之内。  发表于 2018-1-11 14:04
B产品的检验记录应该也是与审核有关的客观证据,但是,出于审核员自己抽样的关系被排除掉了没有去看,不代表不是客观证据。  发表于 2018-1-11 13: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11 12: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72

回帖

1268

积分

硕士

积分
1268
发表于 2018-1-12 11: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19011对审核信息收集确认过程的描述。红色字体是我的注解。
收集验证信息过程.bmp

点评

请完整摘录 “6.4.6信息的收集和验证”条款的文字,文字说明了每一步的要求。您只摘录一个“概况”的流程图,是不能准确理解6.4.6条款要求的。  发表于 2018-1-13 09: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12 17: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09: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gtkylin 发表于 2018-1-12 11:29
. O9 K6 D% a& z7 |1 L这个是19011对审核信息收集确认过程的描述。红色字体是我的注解。

% ~: i. o) p: x6 M0 _1.为什么2015版9000标准将“审核”定义中的“审核证据”改为“客观证据”?(变化比对请详见“一剑封喉”的帖子)。必须看懂“客观证据”是个“独立”的术语,(它属于3.8节、不属于3.13节“有关审核的术语”,可以与审核无关的)。只有“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时,才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客观证据”,才可能成为“审核证据”。
& {4 h. [4 r7 m# p, M% r; _
8 b: K  C1 v6 F6 y* [4 m+ A2.同时2015版9000标准也将“审核准则”定义作了相应的修改。对比如下:
7 h1 Z* o! q/ G; Q. s' y* R- C' L2008版标准“审核准则”定义:“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 e; b( P; M/ i9 ?3 |2015版标准“审核准则”定义:“用于客观证据进行比较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7 V2 I3 n3 h9 i5 K. ^. i  h----新标准强调了“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进行比较的要求。7 p) m4 w2 j; p( E5 @% x5 H
   学习新、老标准,老师就会很快接受“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两者是需要“进行比较”的实际情况。) ?! I' c# O; p5 e

8 X5 ~; m* a/ E! {+ L3.你只摘登“收集和验证信息的概述”的“流程图”。因为它仅仅是一种“概述”,只是一幅比较粗犷简单图示,很难表达清楚详细要求。, l5 Q# a" N: e$ u: h
但是,在这“流程图”上面,有对“6.4.6信息的收集和验证:”的条文,它说明:《在审核中,应通过适当的抽样收集并验证与审核目标、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包括与职能、活动和过程间接口有关的信息。只有能够验证的信息方可作为审核证据。导致审核发现的审核证据应予以记录。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审核组如果发现了新的、变化的情况或风险,应予以关注》,为什么不一起摘登呢?& h3 x$ F* e. @+ l* f$ G
其中“收集并验证与审核目标、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这“收集并验证与…有关..”就是这6.4.6条文对“信息的收集和验证”很关键的要求,我们怎么能忽视呢?这段文字它规定我们,在“审核中收集的信息”必须“与审核目标、范围和准则”进行比较,以验证它与审核目标、范围和准则是否有关。对吗?) z2 V; V0 ~# u1 m8 f
2 h& [8 O3 |5 I9 Z
4.ISO19011-2011是引用ISO9000-2008标准编制的,那时还没有2015版9000标准。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按照2015版9000标准的相关定义来加以对照和理解,所谓“相关定义”已经在上面1、2两条中叙述了,我不必再重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8-1-13 10: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8

回帖

1304

积分

硕士

积分
1304
发表于 2018-2-6 1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crusader 发表于 2018-1-9 09:33! a3 \/ y) m  D3 ~
你说的原意和我说的不一样吧。你的意思是先找证据再和准则比较。
$ E" L; `0 T5 l! m这个似乎在逻辑上是不通的,思维先于行 ...

) I& Q4 K" U7 J同意。, q) Y, W5 o6 H6 |. j+ `- h: a  k# U0 V
审核工作就是发散式的,由标准发散到文件(文审)再发散到现场(现场审核),
2 ]' U) \/ g" i2 b如果以归纳的方式来审核,几乎是无法操作的,更难以保证达到审核目的。6 U- D3 P/ V# L3 y0 r% Q
不知以上对您的观点理解是否正确,还请指教。9 f. j6 O: r, |4 p2 h
萌新一枚,敲打的时候请不必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3: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shirong117 发表于 2018-2-6 10:05
5 _8 {: n% G8 ]8 m  t同意。
& x5 }- p4 m, f# A审核工作就是发散式的,由标准发散到文件(文审)再发散到现场(现场审核),
% t7 Y: Q1 [. L# z7 T  R7 D如果以归纳的方式 ...
7 u& V& h1 t; E' [" U+ ]5 W1 [
1.我说的原话是:现在审核员都是按审核计划分配的准则条款去现场寻找客观证据,接下去审核员需要将“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某个条款比较是否确实有关,...。这是按ISO9000-2015标准中“审核”、“审核准则”、“客观证据”三个定义来说明的。不论是谁,不论熟练程度如何,都必须进行这种比较,说不用比较,这是唯心的。详细见前面帖子所述,不想重复。
& Q+ ~: X9 y: x$ O2.有不少审核员在判断不符合项时会出现条款的差错(判标差错),这情况在机构内部检查审核资料时、在认监会检查时都会有所发现。这种判标差错,就是审核员在将“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进行比较时的失误。% T. ]# t. s& X* q
3.我从未说过,审核员可以脱离审核计划分配的准则条款去寻找“客观证据”,我也没有见过有这样的审核员,有人想编造一个,然后再加以声讨。我只有说,你自己去闹吧,没兴趣奉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8

回帖

1304

积分

硕士

积分
1304
发表于 2018-2-6 13: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fanbaihang 发表于 2018-2-6 13:22
0 }. d$ Y; }& f% x1.我说的原话是:现在审核员都是按审核计划分配的准则条款去现场寻找客观证据,接下去审核员需要将“客观 ...
  1. ,接下去审核员需要将“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某个条款比较是否确实有关,...。
复制代码
) G; |! U7 v6 n
——对形成的审核发现的确认嘛?0 u0 k* I+ X1 U, \0 x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5-9-19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