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ml 发表于 2012-9-28 20:30 1 a1 m ^0 ~2 s' y3 K
这位老师勇冠三军。% L# l, l1 ^' S* e: |
是内审吧?被反问者怎么回答的呢?
6 \9 s/ K! C" W6 d9 i& F非常简单的理由之一是体系管理标准是体系的“框 ... ! _; A5 m/ c* e r/ r- S2 |9 g& s4 V
19011-2011:; I, {0 A5 @4 V
应记录不符合及支持不符合的审核证据。可以对不符合进行分级。
( I6 S/ T1 G5 e1 g* ~4 E: m$ B+ F& ?2 \% t$ K/ S" Q
对于不符合的记录,应考虑如下内容:
3 {9 e( _) _' k% Q$ O, U& x1 {( w J——描述或引用审核准则;
' N4 }1 b$ o/ T- |4 ?* J——不符合陈述;* p9 \/ d' \ E! }; Y, y( ^
——审核证据;
1 e+ G/ C" f+ j- c4 F——相关的审核发现(适用时)。
1 D/ h4 T; v& Z# V: s, [6 @* z; v4 b: y. F
判标只是考试的要求,只是机构自己制定出来的一些制度、办法的要求
. q; R9 C8 D; \9 A, l) P2 w8 L3 G+ ~' {1 o n* q
我记得当时审的是一家园林建筑企业的QE双标,案卷被评卷老师开出问题说我没判标,尽管我明明白白写的是不符合XX法XX条要求。我直接反问,问到无话讲。
8 a8 q) ]! r+ F! A
( M1 _2 e( e( g抠标准抠的人脑袋僵化——浆糊化了吧.... 就好像经常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同的老师经常争论XX过程是不是外包过程一样。关键是是否失效,你认为是外包也好,不是外包也好,不都是7.4控制吗。有必要自己人争执这些吗?争完了却忘记去追踪控制要求......
6 F) s; ]8 L: f6 D0 d3 Y+ ]: |7 w) }# K8 X" ]/ q
后面帖子的内容太长,很佩服一些人为了点细枝末节的东西写这么多,很多审核员都有点知识分子的臭脾气,非要尝试去说服对方,征服对方。但是审核过程中控制欲过强是大忌,倾听比说服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