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牛角尖 于 2022-6-5 09:10 编辑 % { H5 k2 h* z( L/ ?
b4 j" n$ B6 Y) b) Q K3 L续2
* ?, I1 V" w. F$ d! k& j有很多人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的工艺评定的对象只是确定过程中的工艺能力。设备能力和人员能力没包含。因此工艺评定不是完全的过程确认。这是个误会,看看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就知道。报告里就有施焊人员、热处理操作人员的姓名、焊接及热处理设备 的具体规格型号等信息。评定通过就意味着 只要是这些操作人员,使用这些设备,采取这样的工艺、材料等就大概率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也就是说工艺评定确定的过程能力,不仅仅是工艺,而是人机料法环等需要确认的所有过程能力。( J) Y+ k8 e0 P3 D) {
那么总不能老是由参加工艺评定 的人员操作吧。其他人员要干活怎么办。如其他的焊工要上岗。这就要单独对人员的能力进行确认。办法有2类。一是让准备上岗的人员试焊一个或一组焊件,对焊件进行检测,因为此时设备、工艺都是固定了的都是通过了确认的。此时检测通过了,该人员的能力就确认通过,二是采取一些考察等手段,确信人员掌握了干活技能及要求。这里要强调一点。执焊工证等资格证上岗是必要条件,但不是人员满足能力要求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持有焊工证还得进行人员能力的确认。
: }0 c0 T' E- `! N2 L0 L c; a# d 新的设备投入使用,或发现设备故障,修好后确信设备能力不会受到影响。可视为通过,也可以采取试焊后对焊件进行检测的方式进行确认。
2 N7 V A( ^& L' J. H/ [) p准确判定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合格只能是检测。用过程控制记录代替产品的检测。是有风险的。而随着时间延续,生产的过程各因素 变化会越来越大 。为了降低风险,一定的时间内就要进行再确认。如按照规范重新进行工艺评定等。
# d: \) c5 ?# T5 B, V& M, s0 e4 g以上对过程的确认的方式应该是比较严格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行业还有其他的确认方式,下面简单介绍几例。
) X7 Z" s4 {$ L, w7 _% S) }1 z U3 g a 、要求不高的注塑件。
+ e' Z, Q0 R3 c+ o5 F' D8 G, V塑料啤酒饮料箱的物理性能有跌落和悬挂,要用破坏性试验来测得,故注塑过程是特殊过程。新品投产可以采取对试产的样件进行测试的方式进行正式的确认,这种大抵相当于焊接的工艺评定。由于每个批次都会进行这个试验,试验的结果也体现了实际的过程能力。故这种批次的破坏性试验的抽样检验,也起到了确认的作用。
% F: V- ~* f1 `1 W9 p% X6 O& R 为了及时地发现质量异常情况,很多时候首件检验是一个适用的确认(再确认)方式。如上例,饮料箱每天或更换产品或工艺时,都会先做几件产品进行检验,除了检验外观尺寸、颜色、大致的均匀度外,还要进行一下简易的空箱跌落实验,无异常才正式开始生产,审核时,这里的首件检验既可以作为8.5.1c)的证据,同时也是8.5.1f)的证据。1 q k; |* p% l) U& g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