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3752|回复: 0

【全方位解析】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8 15: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全方位解析】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2015-03-07                                                [url=]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url]
4 o- |& r; u' u- A
8 d( V9 r' Z/ p# T0 b; Y1 P2 p' L
一、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范围
8 f; Z: T% G: P- N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原来的安全管理制度上称为进罐作业或进入设备作业,原来的叫法上有些局限性。现在我们所称的“受限空间”是指生产区域内的炉、塔、釜、罐、仓、槽车、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因此,称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叫法比较科学,也符合实际情况。
) D0 m2 A6 }, [7 ~* n4 Z, x& J7 k

3 z5 S7 j( @; [3 t0 q% h二、受限空间危害因素辨识4 E9 V9 m( _4 n; g" e- e
因为受限空间内可能盛装过或积存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如果工艺处理不彻底,或者对需要进入的设备未有效隔离,导致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残留或窜入等,若作业时对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采取措施不力,违章操作等,就可能发生着火、爆炸、中毒窒息事故;受限空间内可能有各种机械动力、传动、电气设备,若处理不当、操作失误等,可能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当在受限空间内进行高空作业时,可能造成高空坠落事故。4 h: I( _$ U3 G- b1 ~; v- L
. K9 V! \- s, }! h& T' Y& C9 `
; S9 U6 {$ \2 ~& D/ j( V
三、“三不进罐”原则, x0 G0 D( K5 H  L6 B, R
% v) r/ C9 U' ~- Y) t/ C
“三不进罐”原则是指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罐”;监护人不在现场不进“罐”;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实不进“罐”。“三不进罐”原则讲起来大家都熟悉,但实际工作中,有些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认识不足,怀有侥幸心理,违反“三不进罐”原则,结果导致事故发生。如某公司烯烃厂乙烯碱洗塔大修结束,工段长和2名操作工未办进设备作业证违章进塔清理残渣,用水冲洗后,残渣中含有的大量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毒气就大量挥发出来,造成工段长中毒死亡。这起事故,就是违背了不办理作业许可证不入罐的原则造成的。“三不进罐”原则应该作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高压线,任何人都不能去碰,都不能违背。
' `; A9 q5 s7 K  k9 K0 U$ h  K
7 m: R( ?$ t7 l3 j7 @, k四、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
4 F0 c) t# t" ^0 Y$ _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涉及到办理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审批人、批准人等。要求各尽其责,人人把关。通过层层的办理程序,有效避免“某一个人”、“某一环节”对“某一危险因素”的疏忽和迟钝。落实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入的受限空间的作业条件,如作业点周围的环境,包括氧气含量、可燃气体含量、有毒气体含量等是否合格,以及受限空间内残存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等是否已经清除干净。二是受限空间的隔离情况,需要作业的受限空间是否与其它系统完全隔断,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x# j5 k# X& |
8 _. d9 d7 T) d* v8 @

7 v& G3 R! O5 q" x" M$ K* U五、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9 }; `4 ^7 x! p5 y

4 O  W/ Y0 x5 B# g# X* N1 K监护人是保证作业安全的关键人物。监护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以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过程的安全负责。监护人应由进入受限空间所在单位指派责任心强、熟悉工艺流程,了解介质的化学、物理性能,会使用气防器具、消防器材,懂急救知识,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并且经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监护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一些基层单位由于人手紧张,安排一些“老、弱、病、残、孕妇”担任监护人,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y) k+ R( ?" l9 g" a9 h
监护人进行监护时,应佩戴明显标志,合理行使自己的职权。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在安全技术人员和单位领导的指导下,逐项检查并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受限空间的隔断情况。当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比较多时,要对作业人员逐个登记、点数。作业过程中要经常检查作业环境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监护过程中,监护人千万不能以为自己没事干而擅自离开监护现场,也不允许在监护期间看书看报或兼做其他工作。" {! c* V) z3 o8 l5 D
需要强调的是,现场作业监护人也不是越多越好,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即一个危险性较大或者比较重要的作业活动,往往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施工区域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都在作业现场以示重视,这种情况不利于作业安全,不仅给作业人员带来压力,也不利于发生突发事故时的逃生疏散,尤其是在高处平台或者作业场地狭窄的环境作业时。1 E2 R) M  l9 u% Q' [$ x3 d& R
" l2 s  y7 w" K  Y( J1 ~+ e3 K+ Q4 C6 }
六、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 Y. ^0 l9 P$ a
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是保障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的关键。需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e) ~+ I- `! G$ r, U( M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切实做好工艺处理。与作业系统相连的管线、阀门加盲板断开,加、取盲板要有专人负责。对生产、储存、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设备、容器,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并加好盲板,所用盲板要用符合压力等级的正式盲板,不能用白铁皮、石棉板等材料作代用盲板。本期“警钟长鸣”报道的聚丙烯反应釜爆炸事故,就是因为未对丙烯进料阀门加装盲板隔断造成的。: z0 x; o1 v7 P& r
2、对受限空间内的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一个设备要多采几个点的样,如塔类,至少应测上、中、下3个点;储罐应在物料进出口和中部;卧式容器最好取两端。采样时尽可能伸向设备内部,样品才有代表性,切不可在人孔处取样,人孔处因空气对流采的样品是不准确的。只有当受限空间内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和有毒物含量都为合格,方可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 A! O) B/ r( j  B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熟知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作业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符合规定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设备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C; l9 L- M2 y1 }5 t. d+ \
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容器、设备内作业温度高、湿度大,人体易出汗,就会增加人体触电事故的发生。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要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必须放置在容器外部;电线电缆不能有破损和裸露的地方;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0 d7 U4 Q0 m7 X: b  \1 W
5、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并在开关上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拆除转动部件与电机连接的联轴器。
, O& q; N2 S* J% r/ z+ x. W6、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作业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验收。
1 k" d8 R0 V3 U- l7 Q- w7、作业的受限空间内,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用通风机、鼓风机强制抽风或鼓风,但严禁向内充氧气。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容器内作业,容器内的防腐作业,一次作业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9 E- E% _* ?' T  X
8、对危险性较大的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如催化装置两器清焦、反应釜内检修、大型油罐人工清罐等、作业前作业单位必须制定较为详细的作业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作业。( T8 s. v4 }- O! y5 w
9、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发生事故,抢救工作应争分夺秒,但须沉着冷静正确处理事故。不得拖延耽误,更不能盲目抢救。抢救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只有将自己保护好,才能更有效地抢救别人。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但救不了别人,也会葬送自己的生命。5 I, W* n/ g! w8 L8 C( q
6 C& V2 K" D% ?* ]: h* N5 ?
七、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后的检查验收% Q* f  G' h0 o6 H5 ]3 `

+ y; k: z, x4 Y, b% ?4 w# U: \4 c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后的检查验收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 y# ]! u" }# @: E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任务完成以后,监护人员应对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人数进行清点;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要对受限空间内的作业工具、消防气防器材、废弃物等全部带离作业现场,不能有遗漏。, P- e3 K* m: S" _/ W& d8 Y$ Y
2、作业任务完成后,监护人还应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向当班人员交待作业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作业现场的工艺状况,以便操作人员进行巡检和操作。
1 d/ r4 s/ e! S" S; I+ p& ~3、对催化装置两器清焦、反应釜内检修、油罐清罐等较大项目的作业,作业任务全部完成以后,单位主管人员应编制“封罐、投用检查表”,组织生产、设备、安全等专业人员,对检修作业项目逐一进行检查,对遗留在受限空间的作业工具、器具,螺栓、垫片等材料进行彻底清查。检查无误,各检查人员在“封罐、投用检查表”上签字确认后,方可封罐投用。
% C" W  ~6 t' X# s! j! N* d7 ]2 T+ J

1 G9 v* N  o0 [' g% {. G% m/ Z

供稿:西风瘦马  来源:网络整理

; b9 f% x/ m! a  {
) t8 P7 D& F( m8 R# n% D) y*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9-15 15: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