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590|回复: 0

逃还是不逃,这是一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2 18: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逃还是不逃,这是一个问题|氯气泄露事故真发生了!3 S% t. @  W4 _1 y  ^
原创 2017-03-12 麻庭光 ABC安全
7 e5 H. s; l5 e5 r) b6 @- u
- G/ l; g$ z5 K# S) ]+ e3 h2 [6 M" \去年进行的中欧应急管理合作项目2016年全景式应急实战演练中的第五个项目逃生过程桌面推演中,出题方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有一辆10立方米容积的化学品(Chlorine)运输车发生泄漏,泄漏了1/3的氯气(全部大约6吨,泄漏率大约是1kg/s,也就是说泄漏了大约35分钟),有可能对附近的社区造成危害,该如何应对?' x+ d0 }6 @2 P4 {# N) c' M7 w7 E# ?, Z
$ `/ P; l8 S7 u. [" K
-❶-
  Z5 B2 s+ R' X请思考,是你怎么做?! W; B" F: \' C8 A

. ^+ R% L9 \% S! g) u- u8 r现场管理人员做出了全体逃生的决定,这让出题方感到诧异。因为逃生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暴露,如果在环境发生泄漏时动员逃生,不是把所有人都暴露在氯气的威胁之下吗?所以,出题方给出的答案是,尽可能就地在房间内逃生,通过关闭门窗,躲避氯气的袭击。这一方案,在欧洲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欧洲普遍比中国寒冷,所以房屋的保温设计比中国强,这意味着欧洲房屋的漏风率低于中国,所以对付泄漏问题,在房间内就地避难(defend-in-place),要比出门逃生更有效。放到中国,这个答案就有问题了,因为这取决于南方北方,淮河以北采取集中供热的地带,房屋的保温性能好。而南方,之所以冬天极度难过,就是因为房屋的建设标准低,保温标准低。古代为了夏天的通风,故意让建筑漏风(所谓“纸偝上的福州”,就是重视夏天的通风,冬天靠纸糊木板墙来保温)。当代建筑的漏风率也很高,否则就不会有上海高层建筑大火事件的发生了。( g# f/ I# }5 W( Z: v: E

7 n' u7 C- j% K: T- t" b0 y; r# e-❶-# \+ t4 }* G6 w
我的答案是···: _/ j  I/ ?8 r3 ~
! P4 p5 v3 Y( e+ Z* }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氯气的物理特征:“氯气是一种常温下呈淡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氯气比重比空气略重,一般没有风力作用,它会很长时间潜藏在低洼部位”。也就是说,你只要往高处走,就可以避开氯气的危害。其次,我们要知道氯气的运动特征。因为氯气是比空气重的,所以氯气的运动需要仰赖风力和风向。根据风力和风向,就可以对逃生方向做出准确的预报。在二十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德国曾经发动大规模毒气战,最早投入战场的化学品就是氯气。可是,使用氯气的效果并不好,第一,氯气有明显的特征“淡黄绿色”,所以英法士兵一看到这一特征,丢下枪转身就跑;第二,氯气虽然有剧毒,可是主要侵害呼吸道,所以受伤率高而死亡率并不高。一战中,毒气战打得轰轰烈烈,真正死于毒气袭击的士兵并不多,就是因为氯气对气象条件太过依赖。只要你有腿,就可以逃出伤害,死亡者大都是无法逃生的伤员。第三,普通的活性炭毒气面罩对氯气的过滤效果很好,所以氯气作为第一种战场毒气很快就被淘汰了(让位于芥子气)。
" m9 {* M0 x% n+ t6 h所以5 W3 w% x$ M! G9 a$ \
1 [3 s* G: z. r7 n) K
应急管理问题是地方性 问题,必须从地方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思考。
" D1 Z  P2 W' W: }5 Y! x
* n& v) k" q! T1 p附录
" r# \8 ~$ r7 B- W2 Y3 {; W本期故事人物——【弗里茨·哈伯】" ^/ b6 y& D& U% k, u" e) ?

" {4 ~7 y+ x+ G
$ e7 \7 L0 Y- @# o7 Q弗里茨·哈伯0 ], _' M' }1 E
德国化学家,1909年,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因此获得1918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一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科学家们的谴责。3 Y# Z+ A1 Z; i; _& l

) D4 W; m+ q( Q, [0 R-❶-4 U/ |% V+ U( ?
天使?魔鬼?" W  x. {9 ]+ _: f& \3 w

( l9 K1 k* H7 O0 m0 B* L发明毒气战的化学家,是弗里茨·哈伯。他是德国犹太人,却热衷于德意志帝国的战争事业。战后,他因为从空中中分离氮气,加工成氨气,制作肥料,给农业带来了一场革命而获得诺贝尔奖。不过,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德国是无法发动一战的,因为火药的重要成分硝石,主要来自智利,当时是在德国人的敌人英国人的手中。所以没有这项技术,德国人是否能坚持那么久也是值得怀疑的。直到第二次大战中,在德国刺杀希特勒的那次最著名的行动中,炸药还需要英国的炸药,因为英国的炸药威力大,效果比工业合成的硝酸铵(天津大爆炸的材料)效果更好。身为犹太人的哈伯,后来被德国战后的排犹运动而赶出德国,流落并凄凉地客死于瑞士。
) J. U: k5 _/ R6 J9 i
1 s& u. q, h' g$ [) T-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5-9-18 08: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