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 | |
人身伤亡事故 | | |
垮(坍)塌事故 | | |
火灾、爆炸事故 | | |
触电事故 | | |
机械设备事故 | | |
食物中毒 | | |
环境污染事件 | | |
突发恶劣天气 | | |
急性传染病 | | |
% j" Q* D8 U( E9 Z' J1 U
一、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9 b4 E/ M' u/ s; H( V) B7 p: K6 P/ u5 g$ b! X
) H3 ?) Y, d; b9 }$ p# V
6 [6 ^ M. B+ \6 f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及其它与有关的工作场所发生人身伤亡的报告后,应根据伤者情况及时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有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5 |% ]+ V2 Q' g# t2、进入应急状态后应立即用最快方式通知工作组人员迅速结集,并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各班组长立即停止施工生产工作,组织现场救护人员对伤者进行救助,根据伤者情况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专业救护人员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并组织其他无关人员进行撤离,保护好事故现场。
1 v+ A* `: F2 a* |1 X( o
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1 现场紧急救护
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当地120急救中心或医疗部门救治,急救的成功条件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拖延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员伤情加重或死亡,现场急救人员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防止伤情恶化。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和循环,对脑、心重要脏器供氧。
0 D! z) g5 H4 _5 a# f; @5 D3.2 触电紧急救援
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
1)判定患者有无意识。
2)判断是否需要复苏。
3)将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或地上,脚垫高,摆成心肺复苏体位(俯卧病人要翻身),打开上衣,松开裤带。
4)心前区叩击:
右手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左手掌指垫住的患者胸骨下1/3处,以胸壁20--30cm高度,中等力度,垂直向下叩击2次。婴幼儿禁用。
5)清理呼吸道,实施人工呼吸
现场工作人员都应定期进行培训,学会紧急救护法。会正确解脱电源、会心肺复苏法、会止血、会包扎、会转移搬运伤员、会处理急救外伤或中毒等。
施工、生产现场应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
5 p" t+ a) N+ d, ?$ Z2 \2 ~3.3 创伤急救基本要求
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感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现休克状态,神志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若伤势较重或伤势不明,为防止二次伤害,应对伤者受伤部位进行简单止血处理后等待医护人员救护。
& i$ `& J- `' @" M# a2 t8 `
二、垮(坍)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 I9 K; P; N! h/ K7 z4 }: Z
( e% J/ M N3 ~! U3 h2 _# s7 _' G! _ f% q
/ I+ P# O" c8 u% \+ r1、当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报告给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同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 P5 I. I4 M6 Q( R. D
2、当土方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疏散危险区域的职工,组织人员抢救伤者和被困员工。上报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并根据事故情况求助当地救助部门(社会救助电话110,急救电话120),立即启动本方案。
! F4 Q* E$ @. G% d: c
3、土方坍塌处置措施:
3.1 现场抢救组专业救护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快接触到人身时应采用手刨。
3.2 应挖掘出整体人身后抬出,不得在不明被压人情况下盲目采取拖拽受困人肢体。
3.3 抢救中不得采用掏挖,防止再次坍塌造成二次伤害。
3.4 被抢救出来的伤员,应采取现场临时处置(检查伤情、清理呼吸道、止血包扎)后,送往当地医院急救中心救治。
' E, N' }: D4 G1 ^9 r7 }
4、楼体坍塌处置措施:
4.1 首先采用呼救的方法判断被困和受伤人员位置。
4.2 利用现场铁锹、撬杠等工具开辟或扩大受困人员逃生通道,必要时可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4.3 抢救中可以采用掏挖式掘进,但应有防止再次坍塌的措施。
4.4 被抢救出来的伤员,应采取现场临时处置(检查伤情、止血包扎)后,送往当地医院急救中心救治。
$ f, R! }0 y4 H7 x三、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 k3 v2 X" `) {
# n r' K8 m0 m
4 {) q3 J! L$ q4 E' h! u
$ W6 P7 k+ A6 l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及其它与有关的工作场所火灾、爆炸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3 _) o3 M: t' E$ e( O4 x2 r8 T9 b
2、如火势不大且没有蔓延迹象,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使用本部位消防设施灭火。
) I% \3 h. N% `; g, T5 r
3、如火势有发展趋势,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在组织进行火灾扑救的同时,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报警(报警电话119 报警要点:火灾地点、火势情况、燃烧物及大约数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并派人迎接。同时将火灾情况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 M/ I/ J! f; U& t: T* `3 t
4、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1 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火灾现场前,首先要查明或核实火势发展方向、火场是否有人员被困、是否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精密仪器和贵重设备是否受到火势威胁等。
4.2 灭火工作应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集中力量切断火势蔓延途径,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火势向主生产区域、主生产设备、易燃易爆物品、人员集中场所、重要建筑等蔓延。
4.3 灭火工作应坚持“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解救被火势围困人员,救治火场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电气设备附近应配备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消防器材。发生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4.4 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堵截包围、上下合击、重点突破、逐片消灭”的灭火战术措施;根据火灾扑救对象和现场可用灭火剂情况,正确选择灭火方法(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抑制法)。
4.5 应急处理中应加强对重要建筑、主设备、精密及贵重仪器、文件档案的保护,做好对火灾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的防护和隔离清除,对便于疏散的物资设备应首先疏散至安全地带。
4.6 火灾现场应及时划定警戒范围,维护秩序,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设备、重要物资的监护;火灾扑救后,及时保护好事发现场,必要时可请求当地公安机关给予支持;对带有破坏性的火灾,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监控,注意保存证据;对火灾扑救情况争取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跟踪录像,保留第一手资料。
) V4 Z# [6 D' A% t0 b5、燃烧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5.1 扑救外围点火点,解除事故现场的后顾之忧。
5.2 控制事故区域,对周围的罐区和装置进行有效冷却和阻隔,控制着火储罐或装置稳定燃烧,直至物料全部消耗。
5.3 防止周围未燃烧但受热辐射的罐区或装置区发生二次爆炸,防止造成人员伤亡.严密观察储罐和装置区情况,如果储罐发生颤动,安全阀鸣响,火焰突变成白色等爆炸前兆时,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命令所有现场应急人员紧急撤离,尽量避免人员伤亡。
5.4 在控制着火的储罐或装置不会发生爆炸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消防力量扑灭火灾,对易挥发(气化)的着火特料,应控制着火点,稳定燃烧,直至物料烧完。
5.5 采取技术措施,做好监护工作,防止发生复燃,爆炸等事故.
5 d: N/ A, x. n7 Y* w四、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 V# K4 O% |9 M3 a9 |
: N# ^, B# U& v6 Q0 s$ s# g2 g0 d4 ` O" [6 o1 i
' p L3 J3 K: B) P* V4 |/ p' z9 v. H
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及其它与有关的工作场所发生触电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伤者情况及时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 g1 S: b5 S9 z3 y
2、进入应急状态后应立即用最快方式通知工作组人员迅速结集,并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各班组长立即停止施工生产工作,组织现场救护人员对伤者进行救助,根据伤者情况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专业救护人员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并组织其他无关人员进行撤离,保护好事故现场。
; o' Y$ o+ v+ k% g& Z
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解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或医护人员接替救治。
急救要点:
①迅速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②用绝缘物品挑开或切断触电者身上的电线、灯、插座等带电物品。
③保持呼吸道畅通。
④选择呼叫120急救服务。
⑤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坚持长时间进行。
⑥妥善处理局部电烧伤的伤口。
5 Y" |4 l( Z; x. v8 I/ P4 Y" q
五、机械设备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 }, F1 G1 W/ L6 j' r% |$ M8 H# d" n
- `4 D: }- B& J. E( x; o: d7 `
' \! N8 M. e8 F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及加工区发生机械设备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及时上报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机械设备损坏情况。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 f2 |5 R# P% p0 [7 c
2、机械设备事故处置措施
2.1 现场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切断设备电源。
2.2 现场人员应采用呼喊、电话通知、敲击物品等方法争取其它人员的帮助,尽快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施救。同时向医院“120”求援(交通事故还应拨打122报警)。
2.3 若伤者伤情较轻,可对伤者进行临时包扎和止血等操作后送往就近医院;若伤势较重或伤势不明,为防止二次伤害,应对伤者受伤部位进行简单止血处理后等待医护人员救护。
; n5 V4 y' g7 _, J( P
六、食物中毒施工现场应急处置
0 g# b2 e8 m$ f/ Y% i
' @2 L( Q6 x% t" `! @5 i
. i3 Q+ ~$ T8 ^$ i
+ x8 p E9 V( ^8 y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现场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通知后,应立即上报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中毒人数,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等)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 \% R7 g: q7 M, l! N% B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1 立即将患者撤离有毒环境,同时向当地“120”求救。
2.2 积极组织抢救治疗病人,尽可能按照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
2.3 在医务人员尚未赶到时,病人意识清楚时,可用压舌板、匙柄、筷子等刺激咽弓或咽后壁,使病人呕吐。但病人发生意识不清、昏迷时,不得使用。(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
2.4 处置好中毒人员后,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对现场遗留饭菜进行封存,将食物中毒事件情况报上级应急领导小组。
2.5 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职工的食品,维持原有的生产状况,对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及留样食品立即封存,禁止继续食用和出售,在卫生防疫人员到达后,配合上级部门进行取证、调查工作。
; ~1 n( Y: ^) M# i七、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3 f. ?: I$ W3 I) g' s# V1 r
+ S2 b: q3 o/ z$ d' _. U
}, D, I8 h2 j6 J( c1 C# x h, J. D, @/ N4 t
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了解事件状态及危害程度。并根据情况及时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有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3 Q$ N, L, p' ^+ x2 t
2、进入应急状态后应立即用最快方式通知工作组人员迅速结集,并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各班组长立即停止施工生产工作,并组织其他无关人员进行撤离,保护好事故现场。
4 w9 S, D& L6 y( `* ^; q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1 有毒气体泄漏处置措施:
a 当发生泄露时,应迅速关闭气瓶角阀,切断气源,将中毒人员抢救室外或氧气充足的地方,对已经昏迷的病员应该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心跳停止者,抢救人员应该按照“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同时拨打“120”求助。
b 无法断气气瓶角阀,应立即将气瓶搬至室外远离建筑物、车辆和人员的空旷地方,并应防止气体在附近低洼地方积聚,疏散附近有可能受影响的人员,派专人在安全的地方看守,防止任何人员接近,并在远离气瓶和漏气场所的地方拨打119报警。
$ ?" D" a0 ]7 C9 [3.2 油料泄漏处置措施:
a 发生油料泄漏时,应迅速关闭阀门。
b 无法关闭阀门的情况下,迅速关闭油枕下阀门,同时使用潜油泵或滤油机向备用油罐内回收。
c 应急小组应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收集泄漏物、清洗现场、控制事故,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 M6 H9 G5 I+ {9 }8 Y2 h0 I+ i/ {
3.3现场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后,保障小组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尽最大努力阻止污染扩散 ,并对污染源进行治理,被污染物进行清理或恢复。
* w! z' S2 f* X/ e, [: t八、突发恶劣天气现场应急处置
! o+ g2 o9 ~1 w& n8 l
, a/ A9 {+ R+ q) L) |% a! p; u$ m0 Q p
. ]0 f& \) q/ Q# N( K( i: B8 x
1、应急处置流程
1.1、现场突发恶劣天气(如冰雹、大风、暴雨、暴雪等)时,从事受恶劣天气影响的相关工序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保护措施后,撤离现场。
1.2、恶劣天气后,应急小组应组织检查设备以及施工用电系统等,保证后续施工作业安全顺利开展。
1.3、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将现场情况上报上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 V+ f: ]8 @, h2 Z3 u# E3 r; G6 c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1、当发生六级以上大风、暴雪天气等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现场高空作业,撤离危险作业场所。
2.2、当发生连降暴雨天气,地面严重积水,生活、办公区出现雨水倒灌现象,且暴雨无停止迹象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所有人员撤离至施工地附近的最高点(一般为变电站站内),
2.3、撤离应遵循“先撤人,后转移贵重物品、资料”的原则。并上报上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2.4、变电站内出现雨水倒灌时,组织将人员转移至楼梯内高出,迅速采用防汛沙袋将变电站大门和围墙排水孔堵死。同时电话求助当地防汛指挥中心。
2.5、当恶劣天气停止后,在第一时间组织员工奔赴现场,抢救设备物资,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 s1 P# u' W5 N8 W3 _九、突发恶劣天气现场应急处置
4 N8 c& H2 x9 l( @3 b8 s" ]/ v8 y+ C. h
2 n8 m8 p6 n. ~6 F/ F' n
4 X6 O; l! L. r; Y: ^# Z" C( Z# z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及其它与有关的工作场所出现急性传染病的事件后,应立即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中毒人数,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等)。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有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5 l/ @' b4 E E3 e$ ^+ ?# u+ ~, ?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立即通知各专业小组,迅速将疑似病人隔离在远离生产、生活区域外的单独房间内。
2.2、立即通知当地传染病防控中心或“120”,简要说明病情。不能直接送往医院,应等待传染病防控中心处置。
2.3、停止一切作业,隔离项目部全体员工与外界的联系,封闭在各自的作业活动范围内。
2.4、维持现状直至医院的出具正式的检查结果。
(一) 确诊为急性传染病:协同传染病防控中心做好后期处置。
(二)非急性传染病:解除警戒,恢复施工生产。
, p* ^) w- I6 K$ E5 @3 C9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