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请教个问题:我公司生产耐热钢夹具,就是热处理炉用支撑顾客齿轮的那些盘子,架子。铸件的内部缺陷如缩孔、裂纹也是允许焊补的(行业惯例),我现在的疑问是在铸造(熔炼、浇注)环节可能导致铸件缩孔、裂纹,但是实际上技术部门也可能因为工艺设计不合理在样件试制阶段产生了缩孔或裂纹,然后技术部门在进行工艺方案确认时经常决定直接批量生产,批量生产时不可避免出现不少在样件试制阶段就发现的缺陷(一部分缺陷暴露在铸件表面,可以通过目视或者渗透探伤发现),另外就是内部普遍存在的缩孔或缩松(铸造企业考虑工艺成品率等经济因素,铸造内部缩孔和缩松是普遍现象,一般的顾客也没有规定禁止存在内部缺陷)。我现在很疑惑的是这铸造过程按照不可验、后显现的原则应该归入需要确认的特殊过程吧。
9 X, I, d4 ?( j; _4 z+ `3 T1 U* v; \
困难很多,主要是:, o& p: W7 b+ f0 O: A9 M
1、策划时,技术部门没有制定准则,对于铸造过程的输出(铸件),没有规定内部质量的允收标准,如缩孔允许存在的大小;4 `8 V7 q4 w* W0 ]" ?$ G+ B
2、对于内部缺陷,我们没有合适的手段,不可能100%进行射线探伤检验;经济条件不允许,顾客也没有要求;目前的渗透探伤也仅仅能够对开口状缺陷进行识别,内部缩松/缩孔根本无法检测到,也不经济;- i N% u* ~: T( `, y% a
; m6 X" l' E8 X% H另外,耐热钢铸件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使用寿命,除了内部铸造缺陷外,熔炼环节的冶金质量也是影响耐热钢铸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公司小,没有钱投资复杂的检验手段,与技术部讨论,技术经理建议用力学性能作为代用质量特性来反映冶金质量。9 V/ f; d6 H ~+ \9 @- ^! _
) v# K; k7 |9 [4 x0 m各位专家,能否给指点一二,第三方审核时,7.5.2肯定要判不符合,我们该怎么办?
2 z* a7 K5 `! j' ]# E( I假设技术部规定,内部缩孔,只要缺陷面积不超过铸件该处断面的30%就可以接收,那我们该如何进行验证?我们的产品单件价值不低,破坏性试验成本太大。即使在铸造后发现的缺陷超过30%,甚至断裂,在后续的焊补工序一样可以修复而得到满足顾客使用的性能。
1 [+ H! O5 {1 ?8 _+ @: p2 a8 L# ~9 X! S- Z! h
多谢指点为盼!
# P& s( F! W: _. [6 V1 n" Q3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