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的输入来源很广,但一般企业感到不好做,大部分是不知怎么做,主要是我国大部分对数据分析的统计技术应用低,有些平时没有收集数据,有些有数据但没有进行统计分析。- b) y* P6 _- p8 c, i! V
一般可从本企业、本行业总结经常发生的不符合采取预防措施,如原建设部通报的建筑行业通病、易出现不符合的工序采取预防措施,或本地区行业主管通报的或本组织多年总结的易发生的不符合制定预防措施,是很好的做法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某的具体问题而言的.上一个工序的纠正措施往往就是下一工序的预防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没必要去抠这个字眼,0 _" l' o8 P1 e! c% y& e
事实上,每家公司不可能没有预防措施,只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而已.( f1 M5 W5 n" X' h
比如,制定某个岗位的任职资格,可以说就是预防将来这个岗位的在职人员因能力不足而出现异常.$ i3 r+ x( N' P) Q, m
对在制品进行检验就是流出不良品的预防措施. ) Q, c7 s, l8 U+ K楼主提到的制定作业指导书,若是参考同类产品的相关异常信息,也就是防止新产品出现问题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