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发现国内对于标准认证的话题炒得挺热,但是国内企业对于标准的态度却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标准非常有用,积极推行;而有的企业觉得没什么用,甚至还带着不屑情绪;还有一些企业觉得标准象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选择”与“放弃”之间摇摆不定。
5 F7 D* R0 m& e/ W: \8 m0 j u; F查阅了一些文章和资料,分享给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很想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J5 I0 z+ d7 Y$ o* [) ~==========================================================0 r) R7 m8 c8 e* J
广为传播的质量管理体系从1987年发布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它以实现标准化和数据化管理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它的持续改进思路让企业看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正如标准中提到: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8 c$ d# Q3 f. t, |% k! M. V4 n1 ]
' ?6 E( C0 Z% g) z: Z' I3 i5 h/ I
上面的图示展示了标准的产生路径,这个路径告诉我们,标准不是哪个人或哪个组织凭空杜撰的,它是经过数年的研究而整理出来的管理精华。它蕴涵着众多企业的最佳实践和众多专家的智慧。面对标准我们可以说:看不懂。但不可以说:它没用。" [% }( P; ^; D% X* F" @
/ P: z6 d/ b7 B; s
那么为什么如此有价值的标准却在有些企业遭遇“过街老鼠”的待遇呢。 我认为这跟企业对标准的错误认知有直接关系。由于快速认证的驱动,很多企业在管理者和员工并没有完全消化标准内容的前提下,就被一些咨询公司包装后通过了体系认证。这使很多人因为认证已经通过顺而就放弃了对标准知识的继续学习。于是出现了一批这样的人物:他们根本没有完全了解体系,就凭自己的微小认知开始对体系运做进行自我的、非客观的评价。这些片面的、不能从全局角度审视体系和企管之间作用的评价,无异于让自己的“支离破碎”的体系知识成为了企业管理提升的绊脚石。
$ f: e; S1 t; b) k" q
% \( c/ F% ^% I, O/ K1 D6 K$ H$ ~, H5 Q曾经有一位企业的管理者这样对我说:我们企业不需要体系,我要搞流程再造。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流程再怎么造,也是需要追随企业的管理方向的。而企业方向的实现是需要目标去驱动的,而目标的完成需要流程去运转。就像大海,任何惊涛骇浪最后都要归于平静一样,企业所有的再造最后都要归于稳定的日常管理,才能去维持再造的成果。所以没有体系实施,改革的成果可能就是昙花一现。我想这位领导者显然喜欢管理新名词。但却忘了其实所有的管理都是遵循同一规律的。; T- ^" x d( J1 O* [1 e1 I& O
/ K% U' [# y! Q3 p/ |0 x学习标准是需要有耐心和诚心的。了解标准的价值也是需要找到正确的授课途径的。有人觉得标准条款像天书一样难懂,所以对标准也敬而远之。在此,我诚挚的欢迎大家到BSI质量与标准化学院来学习标准。我相信,在这个学院学完之后,你就会发现标准原来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绝妙情书。我相信企业只有做好内功,才能敢说任凭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
+ L4 E5 ]3 Y& G1 M2 ?% j$ ]0 S1 K+ u
(文章来源:BSI/ 作者:全晶丽/ 转载请注明~~ {:soso_e163:})
. @- d s9 K$ `3 _4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