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1、环境管理方法和技术& Q* D' X1 D+ {% p* L
(1)环境术语
: G. G9 g7 l/ Q4 j: o8 s# x0 G污染物排放类:
C" k% P0 L2 Q5 r4 ^$ y, D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所需的氧量。
& b7 A6 q/ Z* y: o4 k: [TSP:总悬浮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µm。- a: P0 S7 P% n( S3 U
包括:粉尘,固体粒子(落尘,粒径大于10µm,飘尘,粒径小于10µm),烟:气溶胶,粒径0.001~1µm,雾,粒径在200µm以下。" H' j9 ]4 @3 y% T8 z$ I
SS:悬浮物,水中呈固体状的不溶性物质。
) b5 [2 M! C+ e重金属:汞、镉、锰、铬、锌、铜、镍、铅。0 W* \3 T$ Z9 X9 _ b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能使环境的组成、结构、性质、状态乃至功能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7 L, k( L w+ n
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它能引起疾病增加或导致死亡,如管理或处理处置不当会对人类及其他生物体产生近期或潜在危害。5 M- o1 V. w- e, I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C$ G. @! u+ ?; V3 x+ @+ b& b7 C' @; c( V
环境问题类:* g7 V6 o/ ` |3 v
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需求所能够提供物质
- ?& E' F% |& W; a" o5 u. L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需求所能够提供的能量
& S9 u. F2 c1 F酸雨:PH值低于5.6的降水。
8 `1 W0 l0 ^3 s5 y4 R' J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
* p- X- q5 m: K0 S氟里昂:(freon)是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因此又称“氟氯烷”或“氟氯烃”,可用符号“CFC”表示。氟里昂包括20多种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氟里昂-12(化学式CCl2F2),其次是氟里昂-11(化学式CCl3F)。氟里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冷冻剂,在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中广泛使用。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并越来越关注逸到大气平流层中的氟里昂对臭氧的破坏作用。9 @4 j8 ^3 |4 Z; h/ q+ B I' q- e p
哈龙:(Halon 的音译),就是我们平常说的 1211 和 1301 的商品名称,它属于一类称为卤代烷的化学品,主要用于灭火药剂。它通过破坏燃烧或爆炸的复杂的化学链式反应来达到灭火的目的。消防行业广泛使用的哈龙灭火剂是损耗臭氧的物质。人们用哈龙灭火器救火或训练时,哈龙气体就自然排放到大气中。哈龙含有氯和溴,在大气中受到太阳光辐射后,分解出氯、溴的自由基,这些化学活性基团与臭氧结合夺去臭氧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引发一个破坏性链式反应,使臭氧遭到破坏,从而降低臭氧浓度,产生臭氧洞。哈龙在大气中的存活寿命长达数十年,它在平流层中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将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哈龙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科学研究证明,哈龙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元凶之一。 M- [. Y- o! T* r7 Y2 u/ c- `6 o
环境管理类:
) r1 s5 N2 o& T# U# o: P+ d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2 V9 S2 E7 ~/ B0 L& W$ \% \0 N
清洁生产:以节能、降耗和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使污染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最小化,从而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对人类和环境风险的综合性措施。- V& S6 `1 l0 z. c! `1 W9 K
生命周期:从资源开采到废弃物处置和再生的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 ~& N% k' g3 k环境标志:用来表述产品或服务环境因素的声明,其形式可以是张贴在产品或包装物上的标签,或是置于产品文字资料、技术公告、广告或出版物内,与其他信息相伴随的告白、符号或图形。
& c O4 U. f3 `0 H/ u" \# s三同时: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9 U- q6 ^& D: o$ p$ p G再生资源: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x3 Y8 |7 d1 I% ?$ | K
(2)环境管理原则及其应用6 w3 o5 Q1 V* @6 K5 @( m. j
清洁生产、生命周期的内容、原则
$ U0 K9 R* O$ g- C E清洁生产的内容:
; S9 R5 {/ G7 Z# F0 }+ k, y: c; Q清洁的生产过程,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采用少废、无废的新工艺和高效设备;改进常规的产品生产工艺;注意物料的内部再循环利用,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可靠、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完善生产管理;对少量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高效能低费用的净化方法和设备进行处理和处置等。$ h% M; `( D. L7 l
清洁的产品,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考虑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产品再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以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合理;包装合理等。
% n/ D, A& @ e, Y t. ~" B" j清洁的能源,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及各种节能技术的推广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
+ u/ j) M2 ^% o) h, ]清洁生产的原则:+ {% L( Q# L8 b* \+ T8 B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减缓自然资源的耗竭;
; {& ], W& l! J' e; V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环境的协调,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 z' q3 z% A% M# ]( p# Z生命周期的内容:; \3 v; i: w- }0 ~# A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对生命周期评价所要研究的目的和范围予以界定;9 J0 P2 d: ]% B7 M3 [1 e% w) O
清单分析,包含资料收集和计算程序,编制与研究的产品系统有关的投入产出清单,以量化一个产品系统相关的投入和产出,为后续的影响评价奠定基础;
) D9 M6 L+ x! b) K生命周期影响评价,采用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结果,来评价潜在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 w f5 N6 v8 j6 }& R生命周期解释,将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阶段所发现的结果综合在一起加以分析,形成最终的结论和建议,供管理者最终决策。
* v. K2 E* k7 P# D: q生命周期原则:5 T; E: x" b+ {; Z _* F' \0 @$ `
帮助组织识别生命周期不同环节中改善产品环境因素的机会,从而设定优先事项,改进产品的工艺设计;- g- ^& ]. @- \( w
有助组织选取相关的环境表现指标,知道产业界和政府以及非政府机构的决策,并知道市场营销。' `' s; T4 \/ u7 B! M8 p
2、环境科学和技术
; ]+ `# ]) S4 C1 g3 D/ w水体污染物:
0 X& `* {6 L5 W0 @无机污染物: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中常含有的酸性污染物、碱性污染物以及各种无机盐。酸、碱性污染物污染水体使PH值发生变化,当PH大于8.5或小于6.5时,则会消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妨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水生生物也是有害的。无机盐的存在能增加水的渗透压,对淡水生物和植物生长不利,还会造成水的硬度增长,增加工业用水的处理费用。某些无机盐类,如砷的化合物、氰化物、氟化物等也都是毒性较大的污染物。主要水质指标为:SS、PH、重金属等。
2 d6 O# @- I$ y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多为人工合成物质,它们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损害人的健康,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有:酚类、芳烃及其衍生物、氰及腈化物、有机氧化物、有机氯化物、农药等。主要水质指标为:COD、BOD、TOC、DO、石油类、挥发酚等& T i. H' h( T9 x2 R& w
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是病原污染物,来自生活污水和医院废水,制革、食品加工等工业废水及牲畜污水,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主要水质指标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
# U$ k8 y2 x# Q; g! {大气污染物:) _3 y5 f/ a6 V/ e z
颗粒污染物:指空气中分散的液态或固态污染物,其粒度在分子级,即直径在0.002微米和500微米之间,具体包括气溶胶、烟、尘、雾和炭烟等。根据颗粒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它又可分为降尘和飘尘。5 E# `2 ]0 r, n7 n
气态污染物:主要有硫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光化学烟雾。
$ S5 [* |- D- u8 J! f* p4 V9 t固体污染物:1 ~- I' D# [2 O+ r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x+ G9 E7 m A; g# ^% p
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7 T' s% P" m1 A# @# U, j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4 Q4 Z1 X* ?( e) E4 w噪声来源:5 g+ ?' J) H2 q% r
交通噪声:指机动车辆、火车、飞机和船舶所产生的噪声。% ^6 O. N/ S4 D
工业噪声,指在工业生产中各类机械所发生的噪声。例如化工厂的鼓风机、机械厂的空气锤、冲床、建材厂的球磨机等都会产生很强的噪声。
8 j6 O& t; @* o* Y5 o' L7 M$ ]建筑噪声: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例如打桩机、风镐、推土机等建筑机械在工作时都会发生很强的噪声。% M: f3 k" M4 o5 @9 h
社会噪声:指人群活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市场的喧闹声、收音机、电视机发出的声音、高音喇叭广播等。
7 o0 {( ~9 ]2 M# B+ l1 U, g3 ~原辅材料的使用:6 C2 T$ X' ?; J* i. w. @
单位产品中原辅材料使用的削减:- Z& F! \1 b% B2 b" l2 \
改革生产工艺,改变原料路线,提高原料利用率;改革生产工艺过程;采用先进设备,使之达到高效、低耗。
+ n8 V- W& W% i充分利用资源,对“三废”进行有效低处理和综合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物料的闭路循环。: x- @7 Z6 R/ Y6 D' v
能源使用:
* D- P. J0 G3 a m% ~3 V( V单位产品的煤耗、电耗、水耗、清洁能源:" i. R! i X k3 Q
煤耗,煤转化技术,以高效率将煤转化为洁净的电、煤气和油等能源;煤使用前的净化技术,包括原煤的洗选、化学选煤和微生物脱硫,采用型煤代替民用和工业用碎煤;煤燃烧技术,将可燃物燃尽以提高热效率。
* Q! E, G4 D1 G/ `) O水耗,工业冷却水的循环使用;废水的再生利用(中水回用)
( v/ O! p; f. G8 T; R; p3、运作的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 G- J& ^( }1 B4 J7 q8 ?8 t
(1)掌握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1 \5 p5 q% o1 _+ j6 D+ i) } L+ _(2)掌握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准则、方法
) q( C! O! s2 w n+ `(3)了解行业常见设施、场所(锅炉房、危险化学品仓库、污水处理站、食堂、机加工车间等)运行的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
, Y1 u# S3 v2 c+ a' ^) z2 T锅炉房
( c1 p) ^, Q Q- j运作技术:
$ B0 \# o" I; Q' H煤的运输 煤的储存 (煤的粉碎) 燃烧 烟尘排放 脱硫除尘 ! N1 ~) ?, \, U4 e6 k/ _
炉渣排放 粉煤灰处理9 d% R! `3 c9 e4 o/ C
环境因素:* a! d$ S A* E9 B% c- a7 y
煤粉尘、噪声、固体废物、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热量、能源消耗、火灾
9 Q* m8 q3 u. Z
9 V. q2 u" |' r7 G( z: s* e% K* k# q# H危险化学品仓库8 x* a: Y# e# i' J
运作技术:5 r, K+ V4 v# G% O' J6 o
危险化学品运输 储存 发送- G* N# j5 ]9 ?6 z _, b- Q
环境因素: }* c+ D" X" n. p8 J0 x8 j
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 k5 ?) d; k; \4 F- |* y$ O( e2 b
污水处理站
$ a" t, x( i8 u; ]3 v运作技术:
# X& `; ~! n* h9 ^ 空压机 3 s( n, d: R$ c2 j. u1 h
来水 泵 格栅 初沉池 曝气池 二沉池 排水3 `8 }7 Y* O! k ~& E
杂质 杂质 污泥. @% X. `, ?( p+ C/ G1 R( l
环境因素:
; ^6 t/ |* n l5 n4 L# m0 [噪声、恶臭、固体废物、能源消耗. o4 n- I, g: T% V+ |" U: h0 A# U
' k. u4 ~% v6 L, w! Q" u
食堂
0 P8 F3 J0 j/ ?7 {- T运作技术:3 L: h7 N% @% M0 B
运输 清洗 制作 排风 剩余食物* h3 J0 S" j" k) t& l
环境因素:. m. ]+ d+ Q) _) n
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火灾爆炸、油烟、能源资源消耗
9 h4 i. ]# Q U& D# X, f( ~9 D
2 m% P$ [* z8 @8 u* c0 Z(4)理解污染物治理的基本技术
/ h1 y, V- m6 f7 d! r废水治理技术: X& e0 {) l# G
物理法% g, w4 b2 s) @/ W' f- ^+ C. j. ?
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分为两大类:分离(沉淀、浮上和磁分离等)、隔滤(格栅、筛网、过滤、离心分离等)
( P- }) S4 T$ Z0 C2 Q6 v5 \沉淀法
4 v7 m9 ^6 P5 b% ]' `利用废水中悬浮物比重比水大,可借助重力作用产生下沉的原理而达到液固分离目的的一种处理方法
7 z6 m; w# C6 ~, t: N1 _: h初沉池(生化处理装置前)可去除废水中90%的杂质及部分悬浮态有机物。
) M% K5 m4 t9 o- I! k' C. u+ W" X4 f二次沉淀池(生化处理装置后)进一步去除残留的固体物质以及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脱落物、活性污泥等。
: E5 P) L5 E& B1 a; d9 r影响沉淀的因素:污水的流速;颗粒的沉降速度;悬浮颗粒在水中的停留时间;温度、沉淀池的表面积、壁面光滑度
" u& ]: C6 G- L8 U2 T沉淀池种类: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 t2 _! `- V9 U5 A _% T
隔油
7 Q+ U" ^0 f: x9 T- k" E! ~主要用于对废水中浮油的处理,利用水中油品与水密度的差异与水分离并加以清除的过程。
* k; o# C2 x0 B2 a7 o# q1 _隔油池类型:平流式、波纹板式
0 @. D8 H8 [( q* V8 C% o. X9 |9 v化学法
! a! b- M/ Z: G5 t. Q9 z# s化学混凝法& ?, \ |1 y3 }' X6 W
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来破坏水中微小粒子的稳定性,首先使其互相接触而聚集在一起,然后形成絮状物并下沉分离的处理方法。前者称为凝聚,后者称为絮凝。2 H, }5 A) K% w
混凝剂:硫酸铝、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 _2 d2 F; g2 {4 Z; F
混凝工艺过程 s9 Y9 Z! Y8 t+ R+ D. i
混凝剂、助凝剂
' x% G/ O" n; i% r 投药; ]6 a$ B$ h: H
废水 出水2 n x( H2 o+ N! m7 I. `7 `
快速搅拌 缓速搅拌 沉渣
5 [: ?: T# ]6 N, [* d中和法* }- Y0 Q, b- ?5 Q8 S
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9 o9 G* [- y2 H& ^氧化还原法
6 T- \# m/ j: J4 M& l0 W. P; H r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不溶解的或无毒的新物质,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 f2 @% g4 J& ^2 y. J% G化学沉淀法
7 O- F. m. [& J! j d# f6 c利用某些化学物质为沉淀剂,使其与废水中的某些可溶性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废水这沉淀出来。5 X% u0 o j. B! U
电解法- P% K6 W6 `% l$ s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正、负离子则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或气体从水中分离处理,从而降低废水中有害物的浓度或是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
* e7 }- N& X0 g% ^物理化学法
/ F. S4 |' {- R吸附法5 n) T$ e6 ~( q& J
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将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或无机物吸附到它的表面而除去,对废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 m9 t: P1 q$ V, @常用的吸附剂有:白土、硅藻土、硅胶、活性炭、合成沸石
! E( X8 }- |/ h. l( _离子交换法9 F+ t3 }* X& M
利用离子交换剂(带有可交换离子的不溶性固体,阳离子或阴离子)与废水中污染物的同性离子进行交换,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Cu、Ni、Zn、Ag、Au等)和磷酸、硝酸、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k5 T( |% b/ I: R
膜分离法- j1 X3 E* h3 R3 C5 Q A3 o) [8 M6 Z
利用固相的特殊薄膜对废水中的某些成分进行选择性透过,溶质透过膜的过程称为渗析,溶剂透过膜的过程称为渗透。常用的膜分离法有反渗透法、电渗析法、超过滤法、微孔过滤、隔膜电解和液膜法。1 s" ]/ o" K1 f5 w! A9 w6 \
萃取法- j. _0 ~ q. X! B7 g% S
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萃取剂)与废水充分混合接触,由于萃取剂对废水中的某些杂质有更高的亲合力而使他们重新分配转入溶剂,然后将溶剂与已脱除污染物的废水分离,从而达到净化废水和挥发污染物两个目的。
5 ]+ d/ `% h1 r( A: I# |5 U4 N6 b汽提法
- L6 s L* [4 L( x利用易挥发性杂质在水溶液和水蒸汽中的分配作用来去除或回收杂质,使废水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 ]& R1 O: [, ?" i
吹脱法
. R4 o% u! p- E' a$ O( d% Q通过改变与废水相平衡的气相组成,使废水中易挥发性污染物转入气相达到脱除的目的。
$ `! A. `- _# S5 I/ Y生物化学法7 P" g/ r% H$ E4 `
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并通过微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来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无机毒物(如氰化物、硫化物),使之转化为稳定无毒物质的一种水处理方法。主要类型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3 N$ L+ P1 E* l
活性污泥处理6 r" r5 Z& O! A( w
利用悬浮在废水中人工培养的微生物群体——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无机毒素产生吸附、氧化分解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G$ L( B. b7 w$ b- @! `! Y9 Q
废气治理技术1 `2 b* A) y7 w7 v& m2 \
物理沉降法
* M# Z" ` }7 C/ ~5 m' ]3 l重力沉降法
7 U2 |. L3 f6 @' U; ~利用含尘气体中颗粒本身的重力而自然沉降,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由于尘粒沉降速度较慢,只适于分离粒径较大的尘粒。
1 w! {3 n0 p5 S惯性除尘法4 ?8 ?( S. x" g6 Z* _' r6 x
利用气流方向急剧改变时,尘粒因惯性力作用而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除尘方法。
# B5 o3 T" P' R0 P/ m离心除尘法! W6 y4 q4 w' U2 P! [6 X" W
利用旋转的含尘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颗粒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3 u- h' s/ K) W: D. f) Q1 e过滤除尘法- f- @$ M9 g; z1 a
利用多孔过滤介质来分离扑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处理方法。
7 {/ y' U# {+ k; J: W静电除尘法" U, u+ [0 D+ J! B$ D4 D4 V- m
利用静电力的作用分离气体中固体与液体粒子的气体净化过程。
/ @1 a: ~" Y" K' F湿法除尘
: p* z3 F5 O9 |: T利用喷淋液体,通过液滴、液膜或鼓泡、液层等方式来洗涤含尘气体,使气体得以净化的方法。
. b3 `7 S. Q: L/ r- J吸收法% }0 b1 ?4 W) k1 A
利用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和净化气体混合物的一种操作过程。' R: ?; h' T" ~5 d% P
吸附法, v e |5 d) e# a
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来处理气态(或液态)混合物,使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在固体表面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健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 i, k% ]+ P, ] ?! G& [( f燃烧法
J" ~1 ]0 b% X/ A利用燃烧过程将废气中可燃气体、有机蒸汽、微细的尘粒等转变为无害或易除去物质的方法。
$ \% L: Z, ^+ I1 p, k. G固废治理技术& n3 Z; Z& S5 u* F7 C+ T7 }
填埋
" [3 a9 ~; Z3 y4 @' Y% l焚烧 N8 p4 `3 f( ^* H1 C5 f: b
是在高温条件下的强氧化过程,使固体废物中的可燃成分在焚烧中与空气中的氧完全反应,发生氧化分解,最终变成简单成分的气体和固体废渣,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达到了无害化和热量回收的目的。
8 q* Z) B6 e q, _( L5 B噪声治理技术
3 P7 U. E x6 l隔离:0 s( c: Y# M7 P% P% `6 N7 _
利用墙体、各种板材及构件作为屏蔽物或是利用围护结构把噪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受阻而不能顺利通过,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N7 ~; E. m2 }5 B6 J9 _
减振:
, i a& J& m6 L4 J隔振,利用波动在物体间的传播规律,在振源和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置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为隔振装置所吸收。
, I; L0 R& _2 L7 a5 {' A' c9 q* Z阻尼:" J2 y$ `: D+ t3 p9 Y
在金属结构上涂敷一层阻尼材料,抑制结构振动,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4 n( U! K- S- a: h7 A; _1 O3 y
吸声:
2 t9 G$ M3 Z" J% M' w, l ^/ }利用一定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从而达到降低噪声强度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