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前几日,我碰巧陪同了一家国内和一家国外机构对同一家企业的审核。这个企业有两个牌子,要两个证。两家机构都是二流认证机构。两者审核相隔十多天。% `5 C1 ^$ z- c( c8 P1 F$ G, Z
相同之处:审核为初审
& s( _& y8 K$ {不同之处:+ n: Z' K3 C7 @
1、国内为两名审核员,国外为三名审核员。: `3 W( H& z, f s4 P g3 s
2、国内持续了三天,国外仅一天
0 y" x2 _0 ~) n5 u1 e& x. r3、国内的审核员累得够呛,最后一天忙到晚上十点,不停地抄记录;国外的审核中很轻松,下午四点半就开未次会议; J( v% ~- h, v; j
4、国内的首次会议在下午四点开始,国外的在上午九点准时开。' U# }5 t& b/ @ }9 G$ D2 n+ \# l
5、国内的开一个不符合项,设计没有输入以往经验,其实呢,输入里写了输入之前同类XX产品的设计经验,所以让人不服气。
; u5 V! p# G) C) }1 C& N国外的开了三个轻微不符合项,两个口头建议。说到三个不符合项,总经理同意,说这几个月我们也在讨论这些问题,一时没有解决。4 s) v; q; Q& s7 N; s9 Y
说国外的正规吗?# j" S+ k" J! n7 u+ n
可今天又看到一家二流的国外审核报告,开了两个报告,也让人不服气。& O* w) v& A) ^# ^$ ]/ e
一是没有XX供方重新评价的记录。我觉得如果体系策划为年度评价,就不能开。而且也没有必要进行重新评价。因为体系才运行三个月。
* }: i$ ]5 e2 M1 e2 H二是没有制定XX工序的作业指导书。我觉得有必要一定要制定作业指导书吗?现场又没有查出什么问题。
7 Y" {$ A9 ?3 o/ |* |! y* o所以这两个不符合项明显是走形式。很好整改,放企业一马。我到企业现场,觉得体系完全就是空的,只是迎审的记录还比较全。可审核一完事,一切又回复到原样。
3 ]% C' H. Z) E4 K9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