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年花生】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简称内审)的实施是监视和测量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内审的着眼点在于发现问题,并致力于内部改进。内审通常分为策划、实施、整改与验收三个阶段,下面简单谈谈我的理解。
! o' k8 Q0 g: x Q ]7 l
1 内审的策划
内审的策划是非常关键的,一次内审是否成功在于策划是否适宜。内审策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 k. J: T/ N' h0 C7 U
X5 X& w8 X$ O% T9 S
1.1 内审的时间内审时间一定要挑选在实验室比较不忙的时候,这样内审才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否则审核方、被审核方都抽不出时间,大家只好草草了事,忙正事去了。有时候我们千方百计地争取领导的重视,但是策划的时间不对,领导忙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到你的首次会议上吼两句呢?管理评审也是同样的道理。: w+ L+ X# F& Q$ C; F
; v1 b$ U. M9 W, w
内审时间定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呢?各个实验室有各自的特点,还是因人而异。有的是月初有空、有的是月末,有的是月中,有的平时都很忙要年初或年底,这需要质量负责人去留心观察。
& D; q5 N- O+ ~: S7 B8 Y* A( [5 z& ]" V9 P7 K
1.2 成立内审组通常是质量负责人担任内审组长。大实验室人多比较好办,小实验室通常就质量负责人1个,即是审核组长又是审核员,这种情况下就连审核实施计划也比较难安排了。9 x7 A( m4 t! A
& t+ d' B' i/ q {
1.3 制定实施计划内审的实施计划主要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审核日程安排、审核员分工等信息。' N4 H7 h% D8 }; \1 J. o
* n9 }/ x# A/ g+ D2 R& G
审核员分工如何分工?谁审谁?对于大实验室包含几个检测领域的比较好安排,如甲领域的内审员审核乙领域,乙领域的内审员审核甲领域;对于小实验室没几个人的就比较麻烦了,通常是质量负责人审技术部分,质量部分由实验室主管审核质量负责人。. O& u) x, \/ d, b @$ B3 F
+ _7 D- E# z7 V+ A怎么审?审核计划可按科室或过程或要素来编写,大实验室侧重按部门审核,小实验室侧重按过程审核,个人不建议按要素审核,因为按要素审核整个审核过程不够连贯。这部分计划好了,后面编制检查表才有方向。/ A4 } o& D7 I
, U- |/ r; `( M* a* }2 a- k如下图:按过程审核可以从客户委托按正顺序审核到发布报告,也可以先抽查报告再反顺序倒推到客户委托;按科室审核需要先识别出每个科室涉及到的过程,再按过程进行审核。
! e9 l7 }9 b6 l2 y
J* L( h, Y" f2 ~3 f' |. x- t9 Y7 ^3 C
) g+ l! s! V/ B* S9 b. V5 s2 w. s* r" X3 G$ n$ {) Q4 Z
1.4 编制检查表这是重点。检查表写得好,审核员就比较容易入手,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多少审核经验的人。对于初次做内审,审核组长应指导内审员编制检查表,审核检查表;对于做过内审的,也应适当修改检查表,突出此次内审的重点。. W l4 c$ c! \) v2 N' L+ T
5 F& @4 N6 N6 J$ ~5 X6 `0 q' l如何编制检查表?
审核的四要点:过程是否识别,职责是否明确,要求是否实施,结果是否有效。编制检查表可以以这四点结合各种抽样手法(详见2.2)进行扩展编写,检查表应有可操作性,检查项目要具体,检查方法要实用,如抽什么样,数量多少,通过问什么问题,观察什么获取证据等。例如:5.10结果报告(报告过程)的审核5 b$ M6 C4 c5 o' B
1 A7 z3 j, S$ e. [4 P【过程是否识别,职责是否明确。】% |6 q' f J' j, Y1 | G
a)查报告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认可准则要求,是否包含了必要的要求;通过交谈了解报告编制人员、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是否熟悉程序文件的要求。
0 l, _2 Y; K. {) A8 {/ S' |3 {& m: W! Q& i
【抽样】& b; A( E/ ~1 H j8 j! r
b)分类抽查5-10份检测报告(包含4.7-4.12的审核涉及的检测报告1-3份,如:涉及不符合的、客户报怨投诉的、更改补测的;包含尽可能多的检测项目的报告1-3份;涉及分包的、报告更改的、补测的、新开项目的检测报告1-3份;也可现场抽查正在进行的检测报告1-3份。)
, m( v% K; F, k# W& }) |8 I
7 V0 t9 {- Y8 U4 ^& p/ h【要求是否实施,结果是否有效。】7 k4 M/ t6 ]6 U8 Q
c)核对1-3份报告是否包含5.10.2和程序文件要求的信息?相关信息是否清晰明确、易于理解?
* R* F4 h( o% q/ b) X& Yd)对于面向内部客户的报告简化的信息是否便于获取?抽查1-3个简化信息的获取方式。
7 O8 i, [& c4 pe)是否还包含5.10.3.1描述的信息,相关信息是否清晰、明确?涉及分包、偏离是否有明确标示?% l% e- c y+ x
f)包含意见和解释的是否清晰、明确?意见和解释的依据是否文件化?查相应的文件。, g4 v$ d4 w; R# L& o& s. l$ m( j
g)涉及分包的是否清晰地标明?是否保存分包方的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均可),查1-3份分包方的检测报告。# Z" V0 k- _. f) w
h)使用LIMS发布报告如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是否对系统进行适当的验证?7 i% n! K- `, c
i)报告的模版是否标准化?是否对模版进行适当审核?格式是否易于理解?
0 y" Z* j3 `( ^6 {j)报告修改是以何种方式实行的?查1-3份修改的报告是否有唯一性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2]6 c6 A T, V6 B1 i% V
' Y2 i2 ]3 j5 g# Y6 [1 m
1.5 发布内审通知审核组长提前1周发布内审通知和内审实施计划;提前通知被审方的目的是使被审方做好充分准备,在内审前对照体系文件自查整改,以利于推动内部改进,和审核双方的协调配合。3 K$ I( p9 _6 L
8 E2 B2 {- a4 O
2 内审的实施
2.1 首次会议内审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与内审员、实验室关键岗位人员介绍审核计划、审核内容及方法;
首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协调审核双方,推动内审的进展,可以简单的方式开展。! v2 z& e$ [+ R* _/ n! w
+ L9 \$ {. u& }4 M/ m) U! ]
2.2 现场审核a)进入审核现场。内审员根据内部审核检查表逐一进行检查,将收集到的客观证据记录在检查表中;
# E* s: x( @% ?/ q( Q
5 [% @9 g/ l/ H# W8 ib)内审员应注重客观证据的收集,收集方式有多种:与被审方人员交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和核对、对实际活动及结果的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盲样测试、内部比对等;8 {$ G6 Q `: u& g H. u
+ `6 m/ [. E0 \
c)审核收集的是客观证据,而不是不符合项,内审员要做到随机抽样检查,信任所抽取的样本,不要一味地查找不符合,以免让被审方觉得你是在找茬;当发现不符合项时,才应适当增加检查的深度,以获得更全面、更确凿的客观证据;" O% a! R T! W7 Z' r
4 J! }: L% s3 z Z; t) L
四种抽样方法介绍:6 k% v r I# t/ _5 I! G
0 f# O, K$ W, b3 r) [+ |
①随机抽样——指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同的。
3 Y, N8 b7 j0 a: X% \ O方法:先编顺序号,再用抽签(或抓阄),或查随机数值表,或用计算机随机数发生器产生。
1 C9 {& K* g( n+ B& q( L' g优点:抽样误差小2 Z9 ^# b& a9 D. P! [$ r3 A" K
缺点:抽样难度最大,很难做到真正的随机;如要做到真正的随机,则抽样手续比较繁琐。
2 W& J0 L( L) u7 J" Q* |, R. `& F; X+ \, p
②系统抽样——将批中产品按某种次序排列,随机抽取一个初始单元,然后按一次规则确定其他样本中的产品。
* f; [/ x, P! y
- Q6 B3 U8 r5 Z例如:等距抽样(如尾号是5的报告:05,15,25……;如每月5、15、25日出具的报告);
5 Z0 K! V$ b: ~优点:操作简便,实施时不易出差错,审核中常用6 q# v: p2 d3 u v
缺点:当总体发生周期性变化,抽样间隔与这周期相吻合时,会得到一个偏倚很厉害样本,不宜使用
$ D4 D `8 h' w( q' q0 R+ B* e: Q3 w+ E# Z i/ K
③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几个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
0 y! X: R! n0 K$ e/ y
8 ]' K6 f0 `4 u4 X7 x
例如:新手、熟练检测员;男检测员、女检测员;# v- i3 Y! T8 B3 J4 w# q
优点: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比较小
9 g- Q1 ~3 J# R& ?: V; c缺点:抽样手续比随机抽样还要繁琐。常用于产品质量验收。
$ k) z; ^4 x+ Y3 I) w
" C/ |( I+ F+ r" E7 U1 E; L④整群抽样——又叫集团抽样。这种方法是将总体分成许多群,每个群由个体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然后随机抽取若干群,并由这些群中的所有个体组成样本。
, Z9 R' Q& ?4 |2 S0 F* a/ X
例如:某实验室A科室、B科室、C科室等& W2 _. i% R- l" }
优点:抽样实施方便6 V9 ~& T# V/ d5 s; I5 A0 Q
缺点:由于样本只来自个别几个群体,而不能均匀地分布在总体中,因而代表性差,抽样误差大。常用于工序控制中。
3 t+ C0 \; J5 Q& n: |6 ] K( L q3 d. q5 J, h0 _$ M/ X& `
d)审核时应及时将审核发现(特别是不符合项)与受审核方沟通,得到被审方的理解和对事实的确认;若双方意见不一,就需要提交内审组长协商处理;' g, J0 b& b! g3 O! W
: x# l0 |! z) n8 X, g+ @3 R pe)到审核结束为止,尚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审核发现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审核员根据经验认为某方面需引起被审方的注意,可以将审核发现列为观察项,以便被审方进一步调查和改进。! ^5 s7 I, ?# w+ Z
" P& V" q$ [6 ?, |8 \- ]# q
2.3 不符合项报告a)对于审核发现的问题(观察/不符合/缺陷),要与被审方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得到其确认,再出具不符合项报告。2 J# g4 w5 t6 T( c$ O( ~
, L! @- W# H! R
b)不符合报告应明确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具体人员、文件、记录编号、设备名称等等,应具体陈述事实,避免猜测、夸大不符合事实,不能用模糊、形容、夸张的语言描述;
) ]7 I1 q$ _" @( J2 H; a6 S) F P6 X0 {$ K% H8 g m/ m
c)编制不符合项报告时,要查找不符合的根本原因,对不符合的类型、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向被审方建议应采取的纠正措施以及后续的验证方法;
7 h8 ?% P6 D& `* P) h, `不符合的类型从性质上可分为三类:
①体系(文件)性不符合:指体系文件与有关法律法规、认可准则、合同要求不符合;
7 x" t2 y& F0 U7 v②实施性不符合:指体系文件符合要求,但未按文件要求执行;0 Q6 p, E6 N" B7 u! N8 G W
③效果性不符合:指体系文件符合要求,也按要求执行了,但由于执行不够认真,或由于某些偶发原因而使效果未能达到规定的结果。
0 X2 k; Q! g% t5 x5 r
2.4 末次会议a)现场审核结束,内审组组长应在末次会议前组织内审组成员讨论,对审核发现作汇总讨论,评价被审方工作中的优缺点,给出审核结论;; O/ d/ R2 W+ F3 W- a
; s" J3 [/ r( E) s" \b)内审组组长主持召开末次会议,介绍审核总体情况,与被审方讨论不符合项和观察项,征求被审方的意见,沟通整改期限,并确认;* w2 u/ |# N0 z
4 \, S/ P3 ]' A! [$ |& R; {
c)内审组组长报告审核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并确定内审报告发布时间。
6 T- L3 H+ B$ k( z9 c" L% k! g6 X; A- J$ t6 ?7 V, j
2.5 内审报告的编制内审组组长编制内部审核报告,提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审批。
内审报告应包括:
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日期;
被审核方及代表、内审组成员;
审核情况简介;
发现的不符合项/观察项;
审核结论;审
核报告的发放范围等。
3 整改与跟踪验证
对审核提出的问题不仅应按不符合项报告要求采取纠正措施,还应对纠正措施的执行和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以实现内部审核的闭环管理。
- H! |$ h! N% ]. V G- f0 u. U只有当所有不符合项得到验证后,一次内部审核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在下一次内部审核中,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还要进行复查评价。
7 L1 f. y7 |9 E* i1 @: V) K) F' }9 [
4 总结
内审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这就需要内审员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审核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内审这项工作,确确实实地发挥内审的作用,提升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