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1、工作活动分类
8 \! @/ ~$ A$ Y! Z1 ^# V编制一份工作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 P. P$ b+ w% ^! d3 {5 _
2、危险源辨识
- ^0 Q* L6 d8 o5 w5 N( q, w辨识与各项工作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_1 I& h$ n0 X' y( d3、风险评价7 G1 j- g* r# t% l4 ~# e& ?
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 H( H2 U4 Y# P' Y' B' y4、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
9 | V( \, ~7 z8 N0 S( W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符合法规的要求。
: w/ X/ }2 e2 p* L t3 b; \% n* R5、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J7 q9 J) o0 d: {: x
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采取的和已有的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K# _) ?% r% d: D! u
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2 |/ P7 R/ k" q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容许。
0 W; ]/ r( |8 W
' x! }: ?( \7 Q( v& |+ _
. }' J. i& {0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8 H! g- G0 k. q& s! u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f7 I, u$ _- C4 @! z3 Y6 K, g1 U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 H. Q5 V j }; k# o: |8 f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 `: n1 U. v3 w# G- F;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以下三种:
' X V$ N# z3 q0 \$ l5 r1、物的故障: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 R Z2 R7 [6 a, g5 l2、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K, s& P% p1 M" C2 z
3、环境因素: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特的故障发生。
6 v* W! e4 {4 Y; k T' B0 _,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 D. S! _/ u ?) o: M# J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6 Y) k* G: h( h$ ~! u- J* r0 q6 `
- V3 r' ?, \: p6 z7 Y, O+ R: j风险评价方法:(LEC法)
: Z5 v) d3 R, l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 x9 x) N7 t9 w" m
式中:D—风险值;
1 L+ F# l8 i8 ^2 I$ ~4 y分数值 危 险 程 序
9 H7 D! X' S4 Z; Y5 i7 T( v+ j>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 G- l8 A9 u- M8 V7 h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 Z3 F& N7 U3 y! s; k- S* I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P5 u R" D {! Z4 w0 e5 B; _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V7 U+ r1 N5 j2 \8 s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g1 ], ?$ ^4 H' c: C3 a7 U
& A$ B& N5 G) C6 n* l& s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7 a5 p$ {, X/ n" u3 S9 v5 a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Y4 w! F. g) \' h% T
10 完全可能预料0 ^; c1 E7 w: A5 K# G6 o
6 相当可能
: m8 `; E) p' }" t. w* e5 {3 可能,但不经常1 j7 n8 w1 ~; V5 C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3 t3 Q M, _3 |: H1 H4 h H: H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 c, ~4 z+ c2 ~6 Q0.2 极不可能
6 K1 I, t; O" ^) X& \) H" \0.1 实际不可能+ ]9 z: }0 [% |4 Z d0 @: r' v
7 G; v; E4 V/ R: Y& D; l: B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 Q1 }$ U1 w3 a6 C) \8 W+ ]1 | g% M& U分数值 频 繁 程 度
2 r1 t5 |9 g% |6 U9 p' z6 f1 l10 连续暴露
q. |, d4 | P- O$ U&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y* o* t2 u& P$ H+ I, I; S3 Y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g# ~8 k d* g2 W# P' `' S& M5 s" J2 每月一次暴露
/ h, z+ n( n e: G9 e1 每年几次暴露! d! b8 p0 M. ]2 O8 u5 {! ~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 a+ |" @4 r8 G8 e; ?
7 H6 S6 x( k8 ?* |' w8 D: L5 Z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3 y8 l4 f3 U* T7 A6 ~
分数值 后 果% T6 c- x/ E& j2 N3 V/ w. {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 L1 s/ Y3 j% p8 t! ~40 灾难,数人死亡
2 k1 Z' M \' C15 非常严重,一个死亡& o3 P" P! R0 {* w2 z* Z% U
7 严重、重伤1 Q- p1 z$ r K& g7 `) d8 F
3 重大,致残& h Q3 D. s, ^- a% p2 y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6 H0 b# ?/ H# C5 g
" y2 [% S# p; ]! V5 |
; S+ T2 s3 x9 N) v特种作业分为17类:- M9 n# O e& ]" h
1、电工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4、企业内机动车辆架驶;5、登高架设作业;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7、压力容器操作;8、制冷作业;9、爆破作业;10、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11、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14、采掘(剥)作业;15、矿山救护作业;16、危险物品作业;17、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作业。
- V+ m' V/ j8 v' t' l3 x% u! l9 J4 u' a( q" l# B; y4 e9 W, @0 K
2002年4月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的《职业病目录》,我国职业病共分为10类115种:" c; x0 N& \/ c" L8 d2 V3 R) }8 x
1、尘肺: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等13种;" p% b5 x" a3 N7 n0 M; ~4 j" ?/ \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等11种;- c/ ^) e( l1 p$ p, E0 u+ [
3、职业中毒: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他合物中毒等56种;
, T0 Y& R3 s7 Y& y9 H0 i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中暑、减压病等5种;
: e! w, G1 z$ E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3种;2 O7 f) b0 f5 O
6、职业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8种;9 s7 c9 u5 H0 n1 U2 P+ @8 O2 ?( w
7、职业性眼病: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3种;* }$ F" Y2 d' {7 O h4 Q" F+ q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包括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3种;6 u' D7 Y3 r" X8 N
9、职业性肿瘤:包括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等8种;# Y* x) f0 I# b1 f
10、其他职业病:包括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等5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