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本人从实习走到审核员花了3年时间,从审核员走到高级审核员用了2年时间。) W" E9 i9 y* s, Y4 H, W
哪是因为:1996年10月我考取ISO9000-1994版QMS审核员后,因原单位工作忙,一直
5 ~9 f3 _' b- U9 P) h5 `2 L没有时间去参加实习。断断续续地审核了几次,就像我前篇的感受一样:特累,又赚不到钱。
. ? O; l" R( ^7 R 每次审核耽误几天时间。原单位领导表面不说,心里不高兴。还认为你在外搞第二职业,整了不少钱(其实哪挣啥钱,每天就100元,连收回成本都不够。哪年头,人们对在本职工作之外搞第二职业的事特别敏感,声誉不好。国内有一个工程师还就因为这种事被开除公职)。
. E$ U4 u4 D7 ~$ A4 ^4 d6 C- B我每次去参加审核都不敢明说,都是以身体不好,请病假的名义外出。回到单位也不敢
4 f, N( c+ P* C6 h) ^吱声。说不得,我考审核员也是完全自费,瞒倒单位请假去的。) a) g9 U+ p& X+ E; G/ W: G
记得上北京参加面试,自费飞来飞去。总共只花了1.5天时间。头天晚上去驻地,第二天上午面试,下午就飞回成都。人不知,鬼不觉噢!考完了,单位也不知道。其实,我哪时已年过5旬。根据规定,55岁就要退居2线。下来做啥?我是在为自己做铺垫!。。。。5 k! g1 F7 x7 v- R' d D/ t
就这样,拖了近3年,我的经历也还没有挣够。直到1999年10月,离实习审核员证书6 J* |- ~" y/ u/ ` h
到期还只有不到2个月,才着急起来。好在原来在岗位上和省质捡、省技术监督局的一些朋友关系尚好,他们也正好在3个认证机构就职或当领导。求他们帮帮忙,突击安排了几次(当时审核员可以多机构从业)。这经历也就够了!申报材料递上去,不到2个月就批下来罗。7 |+ C% [, a+ {- x
因我所学专业是IT业,搞通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比较熟悉。恰逢现代经济与计算
: l5 w2 G1 V/ y# d5 T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派上了用场。审核任务相对比较实习期多了。但当时认证事业尚处于初期,人们对ISO9000还感觉神秘,认证单位还少。审核任务也不是很多。& R* A1 |% a. [
那时候,整个四川省的审核员不到200人,高级审核员全川才60来个,非常珍贵。
4 |, T \ k+ @/ M& J9 I 要拿到高级审核员资格是非常困难的。要通过多次审核,机构考察认为你已具有能力,通过组长培训,4-5次实习组长经历,5次完整体系的正式审核组长,经见证审核员见证合格后才能向CCAA申报。 i4 n4 u4 \: d W- Z8 T5 ]
那时的见证审核员更是少之又少。全省就那么几个。要机构安排被见证也是非常困难的。好在,那时的人还没有现在这样现实,良心,正义,责任和道义还在。没有出现目前有的同行反映要给见证审核员多少银子的情况。
( N0 \- \7 N- q) E, F9 { 我凭借我在审核中的突出表现,专业带头人的专业经历和能力,多篇审核作业指导书和审核论文,让机构认同了我的能力,除应付的每次200元见证费外,我是没多花一分钱。
% P- e2 V0 a$ {4 \! m D8 A, Q p8 b( X 2002年我取得了高级审核员资格。
2 p- r1 j3 ]+ s5 L$ y! I# o4 F4 i4 p! t4 _> 那时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只有30多个,认证机构都比较规范。不规范的,国家检查发现后就暂停认证资格,停止认证资格,处罚力度很大。我参加认证审核后就知道,四川有一个“巴x”,国外机构有一个“摩x”,甚至“中国质量xx(非CQC))”被处罚。机构比较循规蹈矩。
- k3 i: S5 }, U) }> 当时全国的高级审核员才只有360多个。
- X* E+ j5 {) H# K9 T1 I# J6 K. m> 当时的审核员因为稀缺而受人尊重;* i$ @; @" `. Y O: r
> 当时的认证是一种非常神秘的而高不可攀的活动;( m/ U& l$ q2 n
> 当时认证的费用高得惊人(我记得南充邮电局通过ISO9001-1984认证,在四川省邮电系统全系统的支持下,准备了近1年,最后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质量管理二级企业;成都电动工具厂通过ISO9001-1994版认证,全厂动员,据说化了近20万;成都红旗柴油机厂通过ISO9001-1994准备了一年,化了24万元)。: U$ {" y* D0 Y8 S6 S, j
> 当时的获证企业,证书含金量高,企业也感到无上荣光!很多人还不知道、不清楚ISO9000是“神马”?稍有所知的,听说一个企业能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一定是管理水平,效益上等级的响当当的企业。可能成为择业的首选!
. M- V5 b4 C; m Y: z _" b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审核员,能感觉到国家、人民、机构、排出机构对您的希望和信任,从心底深处有一种责任感、自豪感!每一次审核都觉得是在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件神圣,有益的事业!
9 _5 ^/ E! A& ]/ y$ y 那时个人的劳务所得比现在只高不过100元(现在物价指数上涨到达5%以上,劳务报酬还在下降)。其他因国家对审核员要求高,机构纪律严,被认证单位也还未社会化,其他的小费基本没有。给您,您也不敢要!虽然如此,但审核员个个尽心尽力,严格按审核准则实施现场的公平,公正审核。绝不“拉稀摆带”!$ B; o7 Q. b- S$ ?0 P" R7 n
这样的感觉良好的认证审核一直延续到2000年。1 Q$ o7 S( J& q5 c( E% X( R
' A7 j0 J4 N" C: j, J. K* @ M c7 c
2001年11月10日晚6时38分(卡塔尔首都多哈当地时间),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从12月11日起我国正式成为世贸国之一。1 \; s* ]5 k, Y% ~
随着改革开发步伐加快,整个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也加大了对质量管理意识的宣贯,iso9000标准逐渐深入人心,ISO9000也经历了1994版 转版to 2000版的历程。. \/ B0 S4 X) U# `8 F' v
认证需求快速加大,认证机构也因为这块业务有钱赚而快速的增加!据我的记忆,到2000年底被认可的认证机构达到70余家,到2010年12月31日,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累计认可得各类认证机构已达124家。: y" t; L- ^8 I+ x b( e+ T, A
机构数量爆发性增长,市场就那么大。有规模的,好的企业,早在80年代末期到2000年前因管理者意识超前,管理者推动ISO9000认证,已先后获得证书并按标准要求良性运作。: \8 i, q2 @0 y5 U
从2000年 到 2010年这十年间新增的被认证企业,可分为这几种情况:+ O$ D8 G6 X8 }2 s P
1)市场推动。由于市场竞争,或行业入门要求,不得不认证;包括参与产品配套的大型企业要求必须认证,以保证主产品质量。不认证就不能入围;
# x; r: G1 j+ `: D; E& @. N4 t 2)企业发展需求,期望这块牌子做到做强;3 F' B# ?4 i" S7 o$ Z* |5 j
3)新兴行业。如IT业、服务业、金融业、政务管理;
$ s' ?. P. R% t4 a9 h 4)小型企业。或赶时髦,或认为人家都有我也要有!
E6 d( ]! l3 f' n$ Q2 D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ISO9000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所认识,对中国整体产业的质量保证有害无益。但是,“天不从人愿”。林子大了,啥子鸟都有了!机构多了,市场小罗,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也就出现了。这种竞争不是在服务质量上的竞争,而是回到了最原始的价格上的竞争。/ A, u: h1 Y6 O
中国人做买卖有个与国外很不一样的习惯。) I% `8 g7 S. ?- Q
以产品集市命名街道。成都市就有很多街是以市场经营的产品而命名的。如:牛市口、骡马市、肥猪市、盐市口、纱帽街、草市街、锣锅巷、酱园公所、银丝街、金丝街、染房街、石灰街、皮房街等等,不一而足。这叫市井文化,市井经济吧!您卖啥,我也买啥。大家挤到一起才有生意。现代的电脑一条街、汽配一条街、鞋城也是这种经济的演绎。! \- T% |. r- M6 k. I1 r
国外的市场很少这样。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我先后去欧洲、美国几个西方国家均未见过这种打堆做买卖的情况。3 U6 p; t+ L) g' w) A
国人还有一个习惯,比较喜欢趋之欲就:哪个行业生意好,有赚头,大家就一窝蜂上。( j# e9 x& h& k T: {& B5 A" u
这ISO9000认证也是这样。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能不能干。几个人凑在一起,吆喝一下,拉起旗帜就可以做买卖。好在国家认可委还有一些无法逾越的门槛。1 ^: }% ^2 D& S% q
比如说经营场地面积,资金大小、高级审核员人数、健全的管理体系、每年还得内审、管理评审,接受认监委、认可委的年度监督和地方技术监督部门的飞行检查。不管这些检查是否真正过硬,到位,严格,机构还是不好过!不然,不知道还会“雨后春笋”般冒出多少认证机构来。& K: _( J& `& o+ L6 D
也不知从啥时候起,这认证的费用陡然降低了。据我所知,少至万把元RMB可以通过咨询并认证。甚至更低。恶性竞争到了不一复加得地步。$ i$ x. b+ b* I* b( U+ r# R3 a! l
一个很小的单位,一份合同可能有10多家认证、咨询机构去争。你去谈合同,报价1万2,马上有人翘盘子,报价9000,8000,7000。更多的认证机构报作初审不赚钱也要抢单的心态,更多的是看到监督审核和长期的利益。
, L) S! N2 X4 s0 h* W& L, k 最后以最低价7000元谈下来的认证机构,可能交给哪些个人或咨询机构就2000—3000元(最低有只给个人咨询1000元的),自己留个4000-5000元,又去压审核员的审核人日、审核劳务费。这个食物链是一个恶性竞争残酷的食物链! j( t, a$ M* A+ F' Z9 @
也难怪哪些咨询师,平均也就是1000-3000元一个企业,当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的时候,有多少人还会去学“雷锋”?咨询不到位,咨询质量低下,最后把风险转到认证机构头上,最终转到审核员头上!也就不奇怪罗!
- D. t6 t4 T2 M- c7 p& L 我服务的哪个机构就有个转移这种风险的高招。可谓“一箭三雕”。
) Q& F4 M! |, g 他出了一个文件,要求组长负责收取被审核单位的认证费用,如收不回来,组长补贴费、审核劳务费、出差费(如有)都不能报销。如组长自己先向同组审核员发放了劳务费,自行负责。机构仍不予报销。
1 h: \* s/ _. m# u 咨询机构或咨询师知道机构有这个规定,就是无忌惮了。不管咨询得怎样。反正恨死了你,总会为我搞定通过的,否则您的审核也会白做!!审核员为了自身利益,有很多时候就只好就范。对哪些根本就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企业,采取现场指导、帮助弄虚造假、蒙混过关等手法(美名其为“增值审核”)让其过关,最后拿到证书。 & t$ V" m, ]$ g. l( R2 k: w
这“一箭三雕”就是:. g, e0 i! [* [2 P& @8 U
1)给企业放行,让其得到了证书;
, q0 ^% C/ x1 X4 ] 2)给咨询机构圆场,让其得到了利润;+ J8 [( r) W4 n9 ^: H$ v. f
3)给机构赚钱且得倒后续认证赚钱的机会。! \" \) x# C& `- n9 i
但风险确留给了审核员和审核组长。 ~% |# z: Y$ |8 d; n4 s
国家管理机构查到审核问题,机构总是要组长、专业审核员负责,降工资,追击组长和审核员责任,取消组长资格,严重的吊销职业资格。机构自己稍事检讨下就可以推得“一干二净”。
" t, ^* ?+ P0 B* J" r& E, m6 { 遇到这种审核,特别在“现在而今眼目下”的认证审核,审核员,尤其是审核组长遇到N次这种状况不足为怪,多半就像落到“陷阱”中一样!
! V4 e) \% T+ Q% v ~8 _( J" D 审核组长,审核员只有心痛、难受;有良心的、正直的审核员会一直处于高度自责,高度痛苦的状态。每实施一次审核就背一次包袱!不能自我,不能自拔!但碍于多种原因又无可奈何!。。。。。。。。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