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960|回复: 5

清朝八文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26 08: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清朝八文正

清朝八文正.doc

26 KB, 下载次数: 149, 下载积分: 贡献值 -1 个

7

主题

159

回帖

1508

积分

硕士

积分
1508
QQ
发表于 4-26 10: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东东有什么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1

回帖

2407

积分

硕士

积分
2407

Medal No.1

发表于 11-19 11: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聽說過!還沒有看過!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9 05: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共只有几十K,全文贴出来不是更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9 05: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乃为文臣谥号中的最高褒奖。有清一代,共八人得谥文正,分别是:. {) j' Q3 l. }8 E, F
汤斌(1627~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汤斌,中国清代初年理学名臣。从学于明清之际的著名理学家孙奇逢,成为当时程朱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把朱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倡导者。康熙二十三年,江苏巡抚出缺,康熙帝因汤斌有操守 ,派他就任 。汤斌上任后 ,整顿吏治,打击豪强,蠲免苛赋,建立义仓社学,宣传儒家经典,毁弃五通神淫祠等 ,从而受到康熙帝的宠任而被尊为“理学名臣”。康熙二十五年十月病死。他在朝以敢于争议出名。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谥文正。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6 L; c+ i; [) x  1 V& x/ Y+ B, s5 N

/ m0 F0 q" `( ~* }! E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卒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75岁,谥文正,乾隆帝临其丧,见其“室无长物,寒气袭人”,为之大恸。回至乾清门,对诸臣流涕道:“朕失一股肱!”不久又道:“统勋乃不愧为真宰相!”可见对其倚重与尊宠。  7 q0 e& d, U: r( P5 |- _
' a( ^: B- a( r3 v3 g! b4 |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直隶大兴人。乾隆年进士,授仁宗学,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哭之深哀,给帑银二千五百两治丧,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予谥“文正”。上亲临奠三爵。  
5 J8 {2 G# ^8 w1 l8 m; d. w
' U' H3 ?- @* |0 B% |1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尚书文埴子。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说曹振镛之前先小小的八卦一下,在很久以前的一部经典港剧《戏说乾隆》中有这样一个人物,曹大人。这个曹大人应该就是乾隆的宠臣户部尚书曹文埴,乾隆为了褒奖这位宠臣7 d$ [3 G0 ]* N! W7 i' X, Q. Z3 M  g
祖孙四代为国尽忠而特意敕建一座三间三楼,四柱冲天式功名牌坊——四世一品坊。而这个曹文埴就是曹振镛的老爹。* W  w3 C5 ]' ]7 @- L0 W) t
曹振镛的仕途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如一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升,无灾无难,年届80岁才退休,当官长达52年,当军机大臣长达13年。清代官宦岁月之长几乎无人能超过曹振镛。曹振镛作为首席军机大臣,从政52年的京官,政绩颇多,他没有贪污受贿的记录,能做到这一条就很难得;他一生小心谨慎、言行得体,“克勤克慎”,52年没有大的过失,可见官宦文化修炼之深。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歙县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道光七年,清廷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并活捉张格尔回北京,这是道光朝平定叛乱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曹振镛作为决策人员赞襄有功,支持有力,是功臣之一。道光帝为他写下这样一段赞语:“亲政之始,先进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问学渊博,献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丝纶。”评价实在不低。0 r& |) Y9 [0 j2 R
曹振镛三次当学政,主持乡试、会试各四次,都能尽心尽力;阅评考卷能守法遵纪,不淹没博学有才之士;对到金殿面试的考生,必预先一一校阅考卷,工作一丝不苟,不出差错。曹振镛是盐商子弟,祖上以盐业起家,有一批亲属是扬州盐商,世代享有特权,是曹氏家族的命根子。两江总督陶澍提出盐政改革,取消商盐垄断权,实行凡纳税皆可贩盐的盐票法。这一改革严重损害盐商利益,也损害曹振镛亲属的利益,亲属叫苦不迭,纷纷投诉到曹振镛,曹振镛说:“焉有饿死之宰相家?”一笑了之。他能把祖传利益、家族利益撇在一边,支持盐政改革,是识大度开明的。, M' o$ h9 A8 [! `* }% T

+ X: u; z0 B1 `0 ~6 g; y7 i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杜愕子),清山东滨州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道光进士。1852年(清咸丰二年)七月九日,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64岁。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  
. q! H4 |1 v% V  t; P2 B/ C" M! k4 g# g0 Q, v
曾国藩( 1811 ~ 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  
5 u9 ^; U1 I4 k. h% L3 q! j& m( }3 f- z! L9 s+ D! k
李鸿藻(1820—1897),字兰孙,直隶高阳人。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以病乞假,旋卒,年七十八岁。予谥文正,赠太子太傅。  6 S: r, t* O& Q  Q5 G9 m
9 h5 l" e( }2 L. e2 e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谥文正,寿州(今寿县)人,1827年4月7日(清道光七年三月十二日)生。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卒年八十有二,赠太傅,谥文正。 孙家鼐曾与尚书翁同龢同任帝师。“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总教习。先后创办了安阳广义纱厂,阜丰面粉厂,北京自来水厂等企业,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1909年11月,孙家鼐病逝,观其一生,他不失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开朗的政治家,是皖西和中国一位极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
* y- l1 C, l: J" {9 e& b. y/ _' `朱珪、杜受田、李鸿藻皆以帝师身份受谥“文正”。
7 n; L4 _% q7 `" ?% x5 }! H, T纵观清代“八文正”,主要的“成分”无外乎“帝师”、“能臣”。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统治力量的代表倾向。
6 r5 Q# g; e% @" B, U3 m. Y汤斌,以理学闻名,以博学鸿词科为康熙所重,其一生都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可以说在康熙一朝,正是清王朝笼络汉族地主阶级,巩固自身统治之时,因此,汤斌的出现必然将被视为楷模,因此,汤斌得谥“文正”。
" v$ T+ M0 Y  b  u刘统勋历雍乾两朝,正是清王朝走向国运昌隆之时,然刘统勋居高位而不结党,掌大权而不谋私,清廉如水,备受乾隆帝恩宠。  G, \7 [' ?9 W- x9 ^
曹振镛是“五世一品”的新安曹氏新安曹氏的杰出代表,得谥文正应该算是清廷对这一门重臣的褒奖了。
+ h5 n7 E/ P9 E) Q朱珪、杜受田、李鸿藻三人分别是嘉庆、咸丰、同治三朝帝师,共同点是皆是博学鸿儒,且多有拥立之功。
( j; b, u: K& J# j/ k曾国藩为中兴名臣,文治武功当谥文正。0 a1 B4 Y. U9 i( z. ?: D+ |
孙家鼐是晚清中国政治由封建向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一位名臣,虽然他的认识很具有局限性,但是毕竟也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谥文正也代表了晚清清廷的政治倾向。( N9 U6 z2 o& S* K* g2 d
  而清初重要谋臣范文程谥号文肃;张廷玉的谥号则是文和。但是却是清朝得配太庙的唯一汉臣。
- g. @; q4 e; ~1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8 10: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简单介绍一下附件的内容呗
生存的关键是自己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逆水前行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4-30 20: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