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认证审核实践活动中,其实审核员具有多重身份7 _% D6 ]. M; V% u
1、对认证机构:代表委派审核任务的认证机构对被审核方进行符合性审核、评价(审核员身份)
1 v) W$ M2 E, H. ^' t3 ~! e2、对被审核方:以认证机构的名义依据认证合同约定对被审核方提供认证服务(认证机构身份)' U. @) q8 v3 W, y0 v: @: i
3、对社会:以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修养、道德价值观通过审核影响被审核方和社会(个人的身份)
& `4 T: o* o2 E8 _, E% J% ~& U* c( q# ~" {" |. k
rml重点强调了第1种情况下审核员应具备的客观、公正、证实的作用,没有问题;
/ F+ F( H/ o. q o$ S* T问题是,在第2和第3种情况下,审核员如何把握尺度。目前不少国外知名的认证机构在审核时都会在不符合报告之外书面或者口头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也许这是认证机构与被审核方达成的一种不成文的约定,包括在目前的认证服务合同中的(隐含的),虽然这是不符合rml所说的标准包括17021规定的,但这是目前的国情。
6 T+ H- U. Q" m8 n- X _: {+ U& R) A脱离国情大谈认证规范在目前无异于天方夜谭,比如审核员收受红包、企业馈赠的礼品,认证机构向认监委工作人员行贿,代表认监委对认证活动实施监察的地方技监和商检人员公开向违规审核员索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