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a0 m( i8 N4 ^日本产品质量好,于当今世界有口皆碑。在日本,企业没有绩效考核,但其绩效改善活动却是全球做得最多、最大、最好的,这里的改善活动是指推动企业绩效提升的各项活动。今天,认证君就和你一起,来看看,为什么日本产品质量好?中国制造企业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4 c* I$ K8 }3 l7 k' W
8 z# }% j3 i4 u5 h5 n
+ Y$ I+ {" q6 D9 t: o
为什么搞安全灯?
, B3 j4 R) W+ ~2 o* G8 w2 N日本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绩效改善肯定得通过持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逐步提升。
6 K, W$ p# {; U( Y' t& |正因为如此,当你去丰田在全球所有角落的工厂里参观时,会看到车间会有很多安全灯系统,通常总经理办公室也有一套或者能够看得到安全灯。这个安全灯的作用就是当员工发现质量问题时,可以拉下安全灯线,点亮安全灯使生产线暂停,丰田公司中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拉安灯系统。灯一亮,警铃就会响起,小组领导便会命令暂停生产。各类工程师、管理人员也会立即亲自赶到现场、掌握现实情况。
+ f0 F2 e- m4 }( l日本人搞安全灯是为了什么?实际目的就是暴露问题以持续改善。
3 `. l/ X& C9 v, ~在日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没有足够的人手、精力去寻找问题。所以他们干脆就想了一个简单的办法:让问题无处藏身,或许日本人认为寻找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而且一旦遇到问题,日本人善于利用团队协作的力量,所有的人都赶到现场来参与分析、解决问题。
: ?1 R o: k* ~2 @. r3 c6 G( w" n& B x
! K" Y7 P6 a0 A. K1 m1 h8 k" A( p$ {4 b. H+ [4 Y2 S5 L
中国企业是什么情况?相比于暴露问题,基层管理者更喜欢瞒上欺下。而且只有当现场出现极为严重的问题时,领导和团队的其他人才会出现,而且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分析的地点绝不会是在工作现场,而是在会议室!
) C2 p. t: n: G& `/ x$ q8 J6 ~' U. P
四招车间管理方法
# K7 h: x o8 v8 a6 L5 p, e
谈起日本人管理方面的招数,有几点不能不提:
; _$ W' j3 @% r1 ~0 ^- G) G3 @7 {/ i第一招绩效改善肯定要通过持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实现,所以日本人选择用全员找茬的方式来让问题彻底暴露,然后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去分析、解决。
) g' P' `5 i0 D. O这一招,中国企业恐怕很难学会。中国人讲究自省,如果一个中国人总是在说别人的缺点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通常,我们会这样做:当面不说,背后说说;会上不说,会后再说;说与不说,说说而已。
! s9 v1 t* m" j第二招让人只做正确的事情,并且必须把事情做对。一旦拉响安全灯或者按下按钮,生产线就必须停止生产,因为日本人讲究一定要生产品质合格的产品。
8 b& c4 A/ E' }5 I: ]$ p/ j日本人因为人力资源投入有限,所以没有太多人去检查、返修、重攻那些不合格的产品。更何况在他们眼里,检查、返修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2 q: B: u* Z' S" Y7 \第三招为了把正确的事情做对,他们只找正确的方法。日本人喜欢把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流程搞得非常的细,并且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一套详细、全面的工作指导书。换句话说,日本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聚焦在工作分析上,那就是针对正确的事情,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5 M `: A& W* U H! x" t日本企业一般都搞终生雇佣制,在不能裁员的情况下,也就不能反复大量地去招新人。也就是说在知道了正确的事情后,没有办法去选正确的人,所以只能找正确的方法。
! N. M) G" E8 |2 \
第四招为了确保每个人都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他们把培训中心都设立在生产线上。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日本人搞培训可谓真正的知行合一了。
+ y g5 j0 v' r4 U这里再介绍一下日本企业的培训道场,即在生产线附近设立的5个逐级提升和改善的培训区:
6 G: A N8 l( p- s6 `1 O第一个区域为维持区,用来保持与提升一线员工的作业技能而设立;
- }9 T& i1 Q" {
第二个是地球屋,是为了生产现场减少浪费,循环使用,减少排废的训练区域;
, ?5 E* ]; l. T
第三个是完美质量,训练品质检验的技能的区域;
, ^8 ~( E+ F- I* Y- \# g第四个是效率生产改善屋,保持竞争力,拍摄视频,找出改善方法;
7 W" U5 F* ]9 A5 }* X9 u
第五个是质量控制的房间。
2 J, H9 k; ^3 Y$ a: X1 E' P/ B5 a
日本产品质量管理
+ ^3 q9 C7 l6 Z4 C以上是企业管理层面,那么从国家层面,日本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呢。
* I2 T& G0 O a; O; `6 k其一,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规范体系。
! f: Y6 Z* H- e2 o, M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考虑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法律先行防范于未然,这是日本产品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日本的产业政策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制定到落实,到检查,到处罚,一环扣一环,最终保证了落实。以贸易立国的日本靠的就是国际市场,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上不去,就会危及整个国家的利益。而一个企业若存在质量问题,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各种政策优惠,在国内也根本无法立足,这些都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5 T6 @. a% J7 R9 x
其二,完善扶持政策,标本兼治抓监管。
5 g" D; l! f4 c2 X8 V. D: U* e
日本的产业结构中,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的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日本政府为使中小企业质量上台阶,保证大企业最终组装生产线上的每一个零配件的优质率,对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助成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专门有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金融政策和组织化政策,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等各种问题。
8 U5 C$ m; p# p6 z- e其三,企业与民众在遵章守法意识上的自觉。
5 z- o$ J3 |5 Y& _7 W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世界上在研究日本何以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黑马”的时候,除了国家严厉的法律法规制约,除了通商产业省产业政策的约束,我们寻根究源,发现还有一点更为至关重要,这就是企业、民众对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的自觉态度。
" q' s- [1 V% ^: S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人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发展。
8 |( R1 ^+ ~9 Y' W$ g, F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制造”加油!
' x' G' ]: I1 o* X4 \! o9 h-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