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关注 | 三部门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主要行动涉及检测认证2 Z. h3 Y, o. K! D; p& Q" L
2016-07-27
3 e" s0 J6 B* n$ r+ r) @ c7 [; c9 D0 @; v9 l( O
& f2 N2 R4 Z: d3 G
5 A4 s2 ^/ d" c& [7月27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三部委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指南确定主要目标,通过三年的发展,服务型制造水平明显提升,对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指南提出了四大行动,其中客户价值提升行动中明确提出提高认证认可计量检测服务水平。
! ^' k, M0 M" F& Y& R4 Z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 B: G0 j( X# K& i; d) i/ b"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特制定本行动指南。本行动指南指导期为2016-2018年,将根据服务型制造发展需要滚动发布。
! X7 h3 M! {6 Q( @9 [( M. ^(以下为指南中涉及检测认证部分的内容节选) ... 三、主要行动
+ u" y1 x" I- E7 r9 b: Z: Q
(三)客户价值提升行动
c2 E! Z9 A& @: n3 ~2 w# [6. 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 x2 b% R" G D7 i# c8 s: Q
提高认证认可计量检测服务水平。强化产业认证认可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发展面向制造全过程的认证认可计量检测等服务,推动认证认可计量检测服务融入产品设计环节,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进认证认可计量检测国际互认,支持装备和服务走出去发展。
# Z6 l# ]3 ^! h& r专栏3 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 Y& g. c' F" ~# ~9 g
开展绿色环保服务。探索制订绿色环保服务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开展绿色服务认证评价试点,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完善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医疗器械,以及部分机电化工类(发动机、蓄电池、轮胎等)产品的售后维修体系和旧件回收体系,开展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等绿色环保服务。加大绿色环保服务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鼓励循环再利用。
$ F3 z1 Q6 u, v+ U6 Y7. 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7 k3 l X8 M; m' E
支持总集成总承包加快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重构,集中整合资源优势,开展设施建设、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节能环保、专业维修等领域的总集成总承包。引导企业增强咨询设计、项目承接等系统解决能力,面向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承揽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EPC)和交钥匙工程。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承接国际工程项目,带动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装备整体发展。 2 }2 P/ V' W- y8 @1 |" n0 l
(四)服务模式创新行动
& `+ t2 R) A R8 ?) ?6 m) K* ?10. 把握智能服务新趋势 & W/ J+ p1 q5 q" R ]; y4 J7 B8 i
培育智能服务新能力。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引导大型制造业企业建立在线采购、产品销售和综合服务平台,带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建设面向重点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大数据和工业云服务能力。建设覆盖客户需求、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贯穿产学研金商用等全领域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建立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实时并行的数据模型和数据链条,推动大数据产品应用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传感器、控制系统和工业App发展,大力推进物联网建设,加强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研发,提升动态感知、辅助决策、智能配送等生产服务能力。发展“制造即服务”业务,在设计、制造、检测、认证、营销、维护等领域探索开展运营服务。
/ ~/ q. e7 O6 \* B四、支撑保障
4 X2 o- ~$ _3 |4 [(二)加强政策引导 ' a `: v' q1 {8 H
打造有利于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政策体系,落实支持制造业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价格等政策。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发挥好营改增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实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健全完善市场化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加大对企业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协同应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大力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深化理论研究,逐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探索开展服务型制造概念术语、参考标准和评价体系研究制订和应用推广。 ) W/ |4 F. `! J2 a5 C
(五)深化国际合作 . l% B. j* T2 p3 j: `' c4 v
搭建多层次服务型制造国际交流平台,鼓励地方、园区、企业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国外布局研发设计中心和分支机构,建立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制造服务网络。引导制造业企业增强核心服务能力,取得国际认可的服务资质,积极承揽国际工程项目,推动目标国家及市场在高铁产品、技术、工程采购及使用环节采信我国高铁产品相关标准、认证评价制度及结果,达成双多边国际互认,带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认证和服务“走出去”。 % y$ _$ w& e+ s4 d; K
- End - 8 |" p* Y+ X1 R' x9 j
3 R( c Z2 W+ k3 s6 q1 [9 {$ |"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