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1 x, r6 ^1 r* ~0 O) y我调查了20多家倒闭的创业企业,后来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除了老板,几乎没有人加班。延伸阅读,私企倒闭原因总结,太精辟了!
/ c3 v! J7 N! B$ C; y, z, [! x4 F
, |- f+ G& ~" [: Q/ b8 R& f( n
! P3 ~* c s- s0 t1 K
最近我招聘了一个新人,我问了他一些他之前公司情况,做的都是非常大的客户,也很有价值,他也说他们公司福利非常的好,前老板说“我们就是要高福利,没见过哪个公司因为高福利而垮掉的。”但我最后问他为什么那么好的公司却要选择离开?他的回答让人乍舌,“公司垮了“,我估计他们老板在想,他自己就是第一家因为高福利而垮掉的公司。
6 n) Q7 \2 A4 o) p7 p3 I1 M& V
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公司为什么会突然宣布倒闭呢?我想我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些小小的功课,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勉。
& J8 p+ t5 Z1 k l◆ ◆ ◆
1、安逸和宽容,是对员工最大的不负责
& A, [4 z1 ^( d. t9 Y4 i" u1 e这个问题我有过切肤之痛,2012年曾和其它几个人合伙人投资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就是员工上下班时间自己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原则只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和完成任务。现在想来真是傻傻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严明的纪律是不会有成绩的,解放军作战为什么厉害?是因为纪律严明啊。
! u# W5 P# H: g6 b2 p: q& b我之前的一些同事,他们在公司的时候都非常的恨我,说我太苛刻,但他们一离开我们所在的团队,他们立马就成为了另一个团队的中坚力量,大部分都和我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别再对制度进行宽容,别再对员工进行宽容。这是对员工未来的最大不负责。作为企业主,作为管理者,你要帮助员工成长,帮助员工获得更好的收入,体面的生活,这才是对他未来的负责。
7 T* V- w# \1 h( _◆ ◆ ◆
2、企业要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贵的人
# G2 j' ?; b# q) r( ^+ G
有些企业老板,不知道从那个大佬那里听来的理论,要用最高的薪资聘请最优秀的人才。这个道理听里来不错,但能执行吗?我非常赞同高薪养人,但我不认同企业一开始就高薪,你钱都还没赚回来,你就高薪,你知道赚钱是需要过程的,当过程的结果都还没到来的时候,你就死掉了。这有什么意义?在这个事情,我比较赞同将赚回来的钱合理的分掉,我也认为绝大多数企业主不会在这个问题纠结。
1 U- z! s6 c) ?* J; g* o
那回头来说,招聘是不是该招聘最合适的人,最努力愿意一起共同发展的人来共同成长,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比挖几个看起来闪光点满多的人实在的多。
" |9 j2 y/ f$ @0 j1 _
◆ ◆ ◆
3、假装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2 D6 a& J" I: a1 E$ v! I我见了很多创业型的公司,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就租最好的办公室,要大要够气派,请最好的装修,用最好的办公家具,人手一台苹果电脑,每天都有早茶、下午茶时间,一天工作8小时,其中有个3个小时是休息时间。看着这种成立没两年的公司,就千万别去,你如果为了玩一下,那你搞紧,因为没多少时间了。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活下去,烧投资人的钱可以活多久?不是谁都有Google那种资本来玩的?初创企业最重要的是低调做事,如果你看着一个简朴的公司,但每个人都很认真很努力的做事,你就去吧。错不了的,他们比你想象的要好的多。因为假装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 z0 [5 W5 i) R1 P. Z◆ ◆ ◆
4、为高薪而共同奋斗
3 v9 p% E) ] H8 o* n) U别抱怨你的薪资低了,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选择,你的收入不够高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 绝大多数企业主其实非常愿意给一些高薪资来和员工共同成长。但员工同学,你自己做到了努力吗?当你真正认识到工作时,每时每刻都在努力完成的时候,我向毛主席保证,你一定就是你企业中下一个高薪的人。如果你老板还是没给你高薪,那你到我公司来。
, u) ~* g" T% _$ O4 E3 j
◆ ◆ ◆
5、形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企业文化
$ F9 x0 b7 J+ g2 k5 {
% M) c- ` e4 [3 \我调查了20多家倒闭的创业企业,后来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除了老板,几乎没有人加班。创业中,我们最需要的是跑的快跑的稳,公司资源本身非常有限,人力一样的,你朝九晚五的,一天能做多少事?你怎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华为为什么市值是BAT的总和还要多?我和他们曾有个几个月的业务交集,对华为员工来说,没有白天黑夜,只有什么时候完成任务。别再羡慕别人了,你也可以做到的。
. v. h- u4 x2 F4 L) Y【延伸阅读】
+ i. E8 V+ ?8 d4 m私企倒闭原因总结,太精辟了!
9 s* X' u1 F, P* Z
; ]0 K) O6 Z) X- S6 W+ r
4 N0 r7 T% b/ ?$ y4 ?) E1、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 V) G3 u# F% \; S9 ?3 e M, Z
中国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制度和股权或者没有确定,或者有而模糊。企业做大后,制度变得重要,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5 R4 _& L( y0 k/ X* l4 V; ~2、盲目崇拜社会关系
0 Y" K3 ]4 A# b9 ?$ j
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真理,则企业本末倒置,大患迟早降临。
( j, S8 e U; j$ N' K7 [% g. o
3、迷信“空降兵”
/ a1 O( S( p( J' W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可不用"空降兵",不可乱用"空降兵",不可全用"空降兵"。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教训已经太多,可永远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师。
) v# ]( ^6 ?$ @2 ]: ~' ?4、企业支柱亲信化
1 t7 X! g% N) t* z9 `: I$ f
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国式组织。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传统,泛滥于信任危机加重的当代商业社会,是中国以情感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0 S4 x1 d! \" l2 y/ z# _
5、面子大于真理
2 k# A, m$ r ?: q" c7 x0 ]面子是:我已经这样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理是:这个方向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弯路,而且很可能此路不通。爱面子的老板说:他妈的就这么去,谁不执行谁下课,玩也要玩到底。
8 R9 g t* s) ] d' G6、商业式迷信
" N0 g6 F2 x$ C
罗盘神签加卦相,诚惶诚恐,测风水测人才;香火缭绕进庙堂,顶礼膜拜,求机运求财富。商海无情,翻云覆雨,谁来保佑?
0 e u3 M1 c6 u$ w7 g7、知人而不自知
7 m/ y3 U! b( b6 `& W6 M! S看人头头是道,看己昏头昏脑。从来没有看清自己在行业中领先的关键因素,一段成功史,满脑糊涂账。也因此,从来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坚持什么,改进什么;如何创新,如何固守。
3 I7 D2 A& l3 [
8、习惯性信用缺失
0 c0 P% H- m' m) E* M3 @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承诺不算数,这几乎是中国商人部落最常见的景观。对内,规则计划变幻无穷,今天立,明天改,后天再改,手下无所适从;对外,合同承诺一张废纸,视情况涂抹、打折甚至撕毁,合作者有去无回。
* `% j: a% p+ ]6 A8 C8 ?$ j3 Y
9、匪文化心态
# {' H ~- s: M6 q民营企业老板如山寨大王,生于青萍之末,长于江湖之野,走的是匪文化路线:关上山寨大门,老子天下第一;冲出山寨掠财,碰壁拐弯,见缝就钻。图的是人生痛快,少一份使命精神;既没有经济上的长远目标,也没有文化上的成熟主张。
) }$ b4 C. q. F |10、阶级斗争企业化
8 k& @2 w3 @& v) }' X" X2 w企业内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斗争。"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挑起群众斗群众"最后所失去的,是企业的效率和凝聚力。
0 ~0 U* ?* h) n5 s, _0 Z
11、沉湎酒色
: R9 g+ t) h1 C4 J8 `" p+ E
有人因为无力控制欲望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事业再无激情沉湎酒色;有人因为"过去吃了苦",怀着找补回来的心态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人生苦短",信奉找钱是为了享受的哲学沉湎酒色。
6 i' e# h% u* Q8 Q4 {12、投资冒险主义
% W6 R7 b2 l& U W
拿自己“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或者借来甚至骗来别人"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所谓成败荣辱在此一举,身家性命系于一线,战战兢兢,急功近利,举止失措,焉能不败?
9 c' _- F( ~. G' v
13、投资经验主义
9 n! q+ [& B6 b+ r. Q" g/ C
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市场、另一个行业,面对另一群员工或消费者,以当年的感觉投资、布局、生产、销售。指挥还是昨天的指挥,音乐还是相同的音乐,可这一次为何起舞者寥寥数人?
# F5 U$ @; Z& G O14、投资极端主义
7 g% i& ~" [, h ~4 B$ [
三月前兴奋地投下钱来,三月后沮丧地要抽身离去,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企业振荡,落英缤纷......投资者的常见毛病,主要原因是对产业投资纵深化及企业竞争复杂化的估计不足。
A6 I1 I; O4 w9 C; i/ ?
15、人力资源幻觉
& _/ m7 r/ }9 P) L% o( `
一方面永远高估员工的高度,一方面永远低估员工的水平。
: F" t1 |, S; s2 ^8 E
16、过度追求系统平衡
+ @& `+ V$ }! i2 s0 O( F
企业总是由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组成,它们彼此之间需要有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老板过分看重平衡,在奖惩政策、人员提升、部门权限、业绩考核等方面一味强调"一碗水端平",最后优者不奖、错者不罚,所有部门都吃大锅饭,企业所要的平衡反而荡然无存。
) S4 F" S2 F* \. v# N: ~' W, [, w$ y
17、抬头批判潜规则,低头猛搞潜规则
4 ~6 r' h, L, V9 t5 f' @$ h从不认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到来负有身体力行的责任。
& x7 k% ]# I; x0 H
18、完美主义群众化
7 k. R* a6 [0 d% u
完美主义不是坏事,但若将其扩大化,就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无尽的烦恼与麻烦。
完美主义的老板总想达成最高的目标。他们对下属"高标准,严要求",因为求之深,所以责之切,总是有太高的眼光、太多的挑剔、太多的责备。
0 Z* o% q8 H4 M5 e19、附庸风雅
$ \$ y! ~; e4 O, b- A5 ?一窝蜂登山,一窝蜂打高尔夫,一窝蜂EMBA,一窝蜂墙上挂艺术品......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爱好或需求,而是因为模仿及炫耀。
( Y& ?+ [+ V; O7 R Y
20、不学无术
( e0 w! A& `5 C. n老板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事情一多,就不愿意学习了。很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更不愿意专门花时间参加培训。
3 M, O$ Q* ?" X* Q+ H/ ]! i7 `在他们看来,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只是装点门面的过场罢了。由于长期沉溺于小圈子,信息封闭,知识结构老化,最终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被主流遗忘。
! D( u- n1 L& `7 N$ I C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