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2 {: \; z Z z+ C) |. `
; V# s; [/ V }7 @: n# o" z
/ e/ P/ J/ }7 m/ I
转载自jgzbgs的文章/ S2 m( ^) N; X4 P3 d
19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
8 d4 p, t7 D& n) ~
/ ~9 k, X! w5 G" F(1)生产经营单位保障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
: y* A2 X& I( z3 z& E7 T0 F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 z& S& ^9 h* P, g: b(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e* T' M8 x, a3 E; b! S9 h8 P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7 Q$ c) m% I2 ~9 ?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 h4 K# L7 I+ \: H6 U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5 g) m" O% g) d8 k$ c# r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0 h$ s6 F ^0 e. p5 G9 f: C- W#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h8 b+ Z# |) _. L; D& t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S& e1 n6 y& x+ f+ \6 R6 P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4 N( c: n& X) [. {& c. s$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
9 z- C" H: I1 D2 v y/ l7 s" h•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S- j! l: ^- k* {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 u; R% R+ A, i( t- p$ J-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 }+ \( B$ r3 R$ Y8 \#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 ?, ^5 Y# V, s, Z2 \ F* J5 I' l+ F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4 Z/ ^- d4 D: h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 R6 e+ S# [/ E6 U•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4 @ `# r3 S$ j- j" @7 S•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 g0 v$ V& A2 ?8 a, q d•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 R- S+ @9 t' d% m9 C•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8 Z) |3 u8 A& ]& t6 g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 ~: n- d: U% H4 d•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 a- t7 _8 y: j8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d4 A2 Y+ {2 B/ m+ u
3)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
' k* ]3 r# b: O•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8 R/ a6 U' M6 N: A3 b; B$ y& t* J•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z, }2 M, w/ y7 h' x2 ~) b2 K, J! J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 m I" c2 j j5 o+ J•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
! W8 x0 L% ?3 I; o+ n•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o/ q7 }5 u2 S2 j$ e& _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人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人生产和使用。验收部门及其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
. `1 y1 K) h5 |4)安全生产规程- h" O9 @! z% ?( y4 K: x& E8 F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r9 h, c& Y# @- n! Z) Y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k. p: ?* ^* q; I% D•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 U/ l; m; x, R% {1 L. X•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1 Q7 M5 c. I! D( Y- F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 u7 M6 g ~7 O$ |" O1 J" x8 |4 x•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2 [; W7 i* V X( @) ]. w•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 l1 r8 e, t L$ i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9 |/ C& r( B7 b% s•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 J2 S' S1 m" X- X) J2 \' z•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3 R; \* O: G5 `: @4 v, O" D•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2 X! W/ B5 N3 @" a Y G$ r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h5 Z* e" h2 Z7 z& h/ N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 ?9 a- r5 y) b8 E, Z/ p F20安全生产中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 Q$ U, T8 ?3 S$ ^4 [
& R" g/ e2 Q* H' J# r(1)安全生产中从业人员的权利
. ?/ j3 C) r5 a. c) J* H, a$ A1 I1)知情权,即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 i4 H9 \" Y+ R) M2)建议权,即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0 M q# h5 a% M9 h4 i6 S
3)批评权和检举、控告权,即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K& n; Q* [( I9 Z4 e* ^2 {/ O4)拒绝权,即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8 ^% y9 ]0 X: Q z" [5)紧急避险权,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 Y7 j! b' h9 m0 ^8 w$ L5 O6)依法向本单位提出要求赔偿的权利;- Q) {6 }# v, Y4 ^" D
7)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 O# ~+ U' w% c7 y5 I5 x/ c% h+ @/ g
8)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p# d3 q+ U; i1 T
(2)安全生产中从业人员的义务
, w+ G2 o; X: ?% u6 d% X$ |1)自律遵规的义务,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e2 R6 E* a1 c
2)自觉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义务,要求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 W3 u8 x. V: K- Z0 X+ ]3)危险报告义务,即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4 i: a. K2 W: R5 a7 n) m21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 ]5 ?( d# p4 r0 I
) K( X( N7 f( [3 q(1)安全生产的四种监督方式
) U3 i& v3 d: s8 Q1)工会民主监督,即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 v3 N4 ~( |4 }" V) P: z2)社会舆论监督,即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 O* A% M' m) H U* E: o+ v
3)公众举报监督,即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4 S4 ^. e& S& S( o
4)社区报告监督,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 Y, q; |" s4 E8 e! r" a5 F(2)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职权
8 X q4 Y+ _1 c) Tl)现场调查取证权,即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进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单位不得拒绝,有权向被检查单位调阅资料,向有关人员(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了解情况。
& @2 T3 X4 Y4 ^# W# ` o2)现场处理权,即对安全生产违法作业当场纠正权;对现场检查出的隐患,责令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的职权;责令紧急避险权和依法行政处罚权。% K0 Y* N1 l" M6 V5 f* g4 Y3 F
3)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权,其对象是安全设施、设备、器材、仪表等;依据是不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条件是必须按程序办事、有足够证据、经部门负责人批准、通知被查单位负责人到场、登记记录等,并必须在15日内作出决定。# j3 {& d; x( X. X+ h) Z6 [$ j
(3)安全监督检查人员义务
3 w/ s; ~/ x2 {5 ^l)禁止以审查、验收的名义收取费用;
# c3 {! |5 T* a; O2)禁止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指定产品;3 B: Z; v7 M/ w/ M+ K0 y8 G
3)必须遵循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 E* B' `9 N) B3 n) s4)监督检查时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
7 L5 _: \5 R3 X5 {0 m: I+ u5)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0 o/ m. X& _7 ]0 w6 L22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处理' [$ K2 Y5 P- T$ ~
) s$ f3 ]# d; j" U3 H
(1)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应急救援9 ? Q; o" B9 C' _5 R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8 q5 |/ Q7 z- u3 b, ?2)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 C# V5 x% a* N# X: D' Q3)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H* n3 L; E$ u4 N- l+ q
(2)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报告
4 `8 U q( S0 `4 z1)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A! ]% n: ]5 [4 i! m# m; ^/ `
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1 R i; ^; q3 g; d6 Y
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 _+ i" r) U8 ^0 u9 {(3)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
: t S$ X9 }8 t1)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m- c% @# x% x8 V1 M! q
2)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了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当查明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对有失职、读职行为的,追究法律责任。
5 e; B/ ~6 F) U6 x# y7 o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u9 D# C0 ?9 }" D
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3 j" r, A+ P) O' Z" U
|
& B3 X u0 l8 @(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