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37|回复: 0

deepceek关于内审开具严重不符合的回答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5180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64669
发表于 前天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 P# p" |4 l3 `
问:关于外审的严重不符合
其一、外审开具的严重不符合会对审核结论有影响,如:机构规定有N个以上严重不符合现场审核将不会通过。初审将不推荐认证发证。监审将暂停证书。或撤销证书
其二、有时候整改方式不同,如:有些严重不符合要采取现场验证方式才能关闭。
其三、其他
而内审开具的不符合不存在上述一、二的意义。你不可能因为有了一定数量的严重不符合去申请暂停证书,或自行停止运行管理体系吧?内审的不符合整改验证也不存在外审那样的区别。不存在去不去现场验证的问题。
   对于企业至多规定一下如何惩罚产生严重不符合的部门。但这不一定是妥当的办法 。
当然没有反对对不符合分级,但对不符合分级不等于在内审时开具严重不符合及一般不符合。内审时开具的不符合要在内审结束后按照GB/T1900110.2条款的要求,评估、分析,采取措施,不但要分成一般和严重2个级别,还可以多分几个级别如:轻微、明显、一般、较严重、严重等,并针对不同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才是内审实际意义上的分级管理。故内审时只要根据不符合事实开具不符合报告就行。不符合分级放在内审结束后进行。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不但要对不符合报告分级,还要对 还要将平时开具的纠正措施处理单(或8D报告)、整改通知单等都要进行分级、处理及一并统计分析。只有这样体系运行才有算是接了地气,体系才有活力。
那么内审开具严重不符合有什么意义呢?
deepceek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切中了内审管理中的一个常见误区和关键点。您的分析非常到位,结论也是基本正确的。
我们来系统地阐述一下:在内审时,像外审一样开具严重不符合项,意义确实不大,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您主张的内审时只记录事实,审核后统一分级分析是更先进、更务实、更符合标准精神的做法。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为什么:
一、 外审与内审的严重不符合目的截然不同
正如您所指出的,外审的严重不符合是一个结论性、裁决性的工具,其核心目的包括:决定认证结果: 它是认证机构做出通过、不通过、暂停或撤销证书决定的直接依据。设定整改门槛: 它规定了必须采取的、更严格的纠正措施验证方式(如现场验证)。划定责任边界: 它向受审核方和组织外部(如客户)表明,体系出现了系统性、区域性的失效。
而内审的根本目的完全不同,它是改进性、自我诊断性的工具。其核心在于:
发现问题,而不是宣判问题。分析根源,而不是追究责任。推动改进,而不是证明失效。
二、 在内审报告中直接标注“严重不符合”的弊端
容易引发对抗和防御心理: 当内审员给某个部门贴上严重不符合的标签时,部门负责人会本能地感到被指责和否定。这不利于后续的根源分析协作,对方可能会花大量精力来争论为什么是严重而不是一般,而不是去解决问题。
模糊了焦点: 讨论的重点从事实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偏移到了这个问题的级别是什么。这违背了内审的初衷。
可能阻碍深入分析: 贴上严重标签后,容易给人问题已经定性,无需再深究的错觉。但很多时候,一个看似轻微的不符合,其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系统性原因。
不符合基于风险的思维 新版标准强调基于风险的思维。一个不符合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它可能引发的风险和后果。这需要在审核后,结合更多数据和背景信息进行综合评估,而不是在现场凭内审员个人经验瞬间判断。
三、 您所倡导的“审核后分级”模式的巨大优势
您提出的方法——内审时只客观记录不符合事实,审核结束后再统一进行评估、分级和分析——具有显著优势:
保证客观性: 内审员在现场的任务是收集客观证据,而不是做出裁决。这减少了主观判断的干扰和与被审核部门的冲突。
便于系统性分析: 将所有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连同日常的纠正措施单、8D报告等放在一起,进行统一的数据分析。这时再进行分级,依据更充分,视野更全面。您可以发现:
某个部门是否反复出现同类问题(即使每次都是一般不符合,其累积效应也是严重的)。
某个看似孤立的问题,是否与其他流程的多个问题相关联,共同指向一个系统性的失效。
实现真正的分级管理: 正如您所说,可以分更多级别(轻微、明显、一般、较严重、严重等),并针对不同级别策划不同力度的纠正措施。
轻微/一般问题: 可能只需现场纠正和简单的根源分析。
较严重/严重问题: 可能需要成立专项小组,动用更多资源,进行流程再造,并需要管理者代表甚至最高管理者的介入和评审。
完美契合GB/T 19001标准要求: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标准要求组织应评审和分析不合格,并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潜在的不合格。您的方法正是在系统地履行这一要求,是对不合格的评审和分析,而不是简单的贴标签。
9.1.3 分析与评价: 您的方法正是对审核数据和其它质量数据进行的分析与评价,为管理评审(9.3)提供输入。
结论:内审时“严重不符合”的意义何在?
答案是:它不应作为内审报告上的一个预设结论级别,而应作为内审后数据分析的一个输出属性
对内审员而言: 在现场,他的任务是发现和记录不符合事实,这个事实的描述本身就应该能体现出其影响和严重程度(例如:成品检验规程要求对A参数进行全检,但抽查3-5月共100批记录,有30批未对该参数进行检验)。至于它是严重还是一般,留给后续的集体评审来决定。
对管理体系而言:严重不符合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在对所有不合格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被识别出的那些对产品/服务符合性、体系有效性、或客户满意度构成重大威胁的,或表明体系出现系统性失效的问题集群或关键节点。 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需要提升到更高的管理层面,投入更多资源。
总结一下:
您已经完全理解了内审的精髓。内审不是一场内部考试,而是一次全身体检。体检时,医生会记录下所有异常指标(记录不符合事实),但不会当场就下你得了重病的结论(开具严重不符合)。他会把所有指标拿回去,结合你的病史、生活习惯进行综合评估(数据分析与分级),最后告诉你哪些问题需要立即高度重视(严重问题),哪些需要定期观察(一般问题)。
这样做,体系才能真正接地气,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持续改进、充满活力的有机体,而不是一堆应付外审的纸面文章。
' f. u8 _1 r1 G) I8 M9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5-10-14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