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 27
|
关于环境检测报告的一个问题 |
点评
有的审核员只是抄袭了检测报告数据,不懂不查就评价说合格的,这个要是被稽查出来,肯定算造假,罚款5万以上不叨叨。
如果是机构的技术总监,很有必要将常用的水汽声渣的强制性标准里面的细分项目限值归纳一个列表分享到审核员群里供大家使用,提高审核效率。
这个看检测报告,是专业审核员必备技能,至少本地的环保法规涉及的常见标准、监测项目的限值应该归纳出一个列表,方便自己查对,等用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记熟不用查了,一看就知道超标不超标了。
这就好比测量一块钢板,如果你给出了钢板的厚度要求,让对方检测并报告厚度合格或不合格,那很容易。但如果客户也没提出要求,只是让你检测钢板厚度,那检测机构自然省心,给你报告厚度结果就可以了。
一般带有评价性质的,比如环评验收报告,都应该是要给出结论性意见及建议的,而一般周期性送样委托检测的话,检测机构只负责出结果和报告,不负责作出评价,因为各个地方的法规要求可能会有差异。
评价给出结论需要专业判断,需要专业人员,从道理上讲需要更高成本,对样本检测出检测结果的话相对简单,另外出结果不合格的话,企业也不高兴,检测机构出于种种原因不做判断。
| ||
点评
这样可以视为初始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有效证据,在后续运行周期中,如果工艺、设备涉及产污的环节没有大的变化可以少做,比如每三年一个周期至少做一次。
按照我的理解企业存在排污环节,比如有噪声,比如有无组织废气,那么即使环境影响轻微,属于登记管理级别,在EMS认证时,也有必要进行一次检测,作为合规性的一个证明。否则没有证据表明其噪声、无组织废气达标排。
E认证是否需要做环境监测也是根据法规要求的,排污登记单位没有自行监测要求。
有些虽然不需要排污许可证,仅需要排污登记,说明项目环境影响较小,但如果做EMS认证,感觉还是有必要进行一些项目的检测,比如有噪声的,最起码做个厂界噪声,否则怎么评价其合规性?
排污登记单位没有自行监测要求,因此可以不查监测报告,或压根就不用去做(这是以前惯性做法导致)
而排污登记单位,企业很多压根不知道限值是多少,或者不完全知道限值是多少,因为没人具体对企业提过要求,这个需要企业主动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和要求。
那是应为排污许可证已经载明了限值要求,只要给出检测结果,傻子都能秒判
| ||
| |
| ||
| ||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5-21 16: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