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
导读:下车间,其实是一个质量工程师无法绕开的必经阶段。你一定要多去车间,没有经历过车间的锻炼,你是无法成熟与进步的。
; a% e2 q7 p4 b
一个没有下过车间的质量工程师,就像没有经过恋爱就结婚的新人一样,丝毫没有可靠的基础可言。
) X4 [. V$ b1 G: V( p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下车间,我们下去干什么?
, {8 R8 ~! z2 z, a
- z+ f& R$ v) R3 A* @, ]
1、车间是什么样子?
5 r; U4 `, M# b' W7 g ?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车间就是机器轰鸣,底板和墙上到处都是油污,陈旧的设备与麻木的工人在机械的干着一成不变的加工活;
( \+ b. w' \3 h* W& Q' w) k% f, u$ H7 C
唯一可以找到点生气的就是那墙上略带鼓动性的几句标语,不痛不痒而布满了灰尘,仿佛从来都不曾清理过,似乎也没有清理的必要,因为到处都有比它更脏的地方,反而显得它是如此的干净起来。
! O2 Y% Q9 y+ o6 u在你的印象中,似乎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差的工作环境了,来看看都觉得难以接受,更比说要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几年;
; U% H9 ` D" ?, s# a, U运气不好可能是工作一辈子,那是怎样的一种自我惩罚啊,有一种怀疑人生的念头在脑带里不停的闪烁:上帝,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9 a6 P) F* S* P' i0 E想象一下那些互联网企业的宣传片,高大上的办公室,最可耻的是还带健身房和咖啡厅,电脑都是最新的配置,座椅带旋转折叠功能,办工桌上永远摆着自己最喜欢的花和心爱的玩具,更过分的是有的公司还可以带宠物上班。。。。。。
7 c, h) z7 s% ~) \
这哪里是在工作,分明就是在度假啊,还有的老板随便你几点上班的程度,你是来做慈善的吧。
; j/ _1 ~+ E! f: G6 _# _3 s, w. U
车间,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噩梦,那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抵触的地方,即使很多愿意从事或正在从事机械行业的人,也是对下车间深恶痛绝,避之唯恐不及。
v/ l _+ M& R3 z
其实我们还是要对这个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行,现代制造企业,虽然和很多互联网公司相比,其工作环境和行业待遇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 |! U9 @6 M, K& a, L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4.0的加快普及,很多企业已经在自动化、智能化这一块取得了空前的进步。
) z+ G" N) u' J9 z7 J现代化的厂房,整洁明亮的恒温车间,忙碌而不知辛劳的机器人已经大量的替代了人工的手动操作,工人们无论是在劳动强度上,还是劳动环境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更像是一个操作智能化设备的司机,轻松而专业的搞定着看似复杂的一切。
4 f0 i# ]" @4 c* w$ f
而且这也绝对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是制造企业的发展必然,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参加实习和见习期间所到的工厂大都是陈旧不堪,破败十足的企业。
- X# ~4 e' K& i; |) h那是因为,这些企业或者说只有这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企业,才会对你们进行适度的开放,而很多高大上的自动化企业因为技术保密的关系是不对外人开放,哪怕是其单位的员工,没有权限和工作需要的人都是不允许进入的。
; p8 [! A2 j; N9 X这个在很多工业4.0的企业都有类似的规定,因为生产的布局和工艺的流程,对于很多专业人士而言,看一眼就可以学个八九不离十了;
! M0 Q8 T: X0 U( D" u& y9 y& d6 w, o
但是率先做这些技术与工艺攻关的企业和团队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攻关,轻易的就被别人偷学而去,这明显是不合算的,也是不允许的。
9 m$ m; b9 Z7 x$ b例如日本的企业,我在跟日本的一个丝杆线轨销售工程师聊天的时候,我问了一下日本同行业的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到了什么水准,他说,他们在日本跟客户谈的时候,客户根本就不让他们了解项目的全貌。
* \% _& e/ ~5 d4 m$ K" Q0 X9 g/ H. ?
他只谈他负责的那一块,进入他们的企业也是需要特定的批准,并不准拍照和摄像,有专人盯着你的行为。
1 F6 o1 O2 _9 A1 H说回我们原来的主体,你为什么要下车间,下去干什么,这是很多人的困惑,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下,这也是我个人的经历。
5 ]; v! f$ L# K6 U 2、下车间,你需要学习什么?
# i( \2 N4 x0 `2 P! z z0 Z$ S0 B
首先是机械加工类的车间,机械加工有什么东西是你需要学习的?
G/ z: [, r- ]7 g N1、 熟悉各种加工设备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范围
/ Q+ l3 @0 q( x我们通常在普通车间能够看到的设备如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镗床、钻床、激光切割、线切割等,他们的分别是用来加工什么工序的,他们的加工精度能够达到多少?
u+ g0 M: o! E% _
这些设备最前沿的技术已经是什么状态,你所在的工厂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和水平;
- Y1 V5 q: [2 |7 ]0 x2 j: G/ k6 N你所在的城市,这个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和水平,这些对你以后的产品设计都是非常有用的。
) n3 u) n4 t2 H: P, R2、 熟悉产品的加工工艺
! L- ]& R8 [+ z例如加工工序是如何排布的,每道工序需要什么样的刀具和夹具,设备的加工参数是如何调整的。
# H- a+ B+ T5 t" }) R' ?
加工精度是否和图纸规定相符合,如何检验加工的工件是否合格,用什么样的检具来检验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思考的积累的,这也是你以后做设计的基础和常识。
1 d, a+ k. g% K1 g! @3、 学习如何操作加工设备
+ S, u1 t* G4 D9 G
你虽然不需要很精通,但是一定要知道这个东西是如何操作的,并思考这些设备的结构是如何处理。
' B X; i: G/ F. c7 F如果是你来设计这些设备,你会如何处理,是否有比现在更好的结构和加工方法,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的不足和优点,然后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 Q$ t5 T, ]$ C0 _" u/ M
4、 学会犯错
/ V3 G9 T; E; o3 q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一定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针对这些错误的反思就是前进的基石;
1 B- z4 b, f7 I: K! ^
但是犯错是需要成本的,谁来替你垫付这些成本,车间就是那个倒霉鬼,为什么要从车间开始犯错,因为从车间开始犯错的成本是最低的。
- s% a8 J( _& c+ X7 b/ V
如果从研发开始犯错,你会发现成本高得不得了,因为很多研发的错误要到设备装配和调试的时候才能发现,而这个时候,大部分成本已经投下去了;
0 {, a: F4 p7 P0 C7 |. b4 ?车间不一样,你最多也就犯个工序上的错误,而且很多时候,这种错误是有得救的,就算是没救了,成本也算不得太高,还是可以接受的。
& ]5 J, m& x; x5、 学会与他人的交流
6 o" x1 s! ^9 D. T- ^
大多数工人师傅有着天生的善良和理性的沟通,他们也许为人粗鲁一点,也许做人直率一点,但是只要你真诚相待,你就可以很快的融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
7 \/ n0 U9 d: Y6 E( O' C
但是从学生时代随身而来的天真与锐气,多少会被现实的无情所消磨一些,且很多技术牛的工人,还会故意在一些技术难题上对新毕业的大学生作一定程度的为难。
8 V( @6 \7 N/ t# R3 ~. r" T2 O
这个可能是做技术的人的通病吧,总是想找个机会显摆一下自己的能力,也算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吧,况且能够难倒一个所谓的“天之骄子”也是件很开心的事情,至少对他们而言是这样的。
) i* Z% U3 S, Z) U
6、 培养你的职业态度
1 X, D. Y* B0 ^: ^* S, }
车间工作,事无巨细,对于刚入职的大学生来说,从端茶倒水,拖地擦桌开始是在所难免的,其实这也是一个考验个人态度的方法,只有胜任了小事,才有当担大事的机会。
# @$ r0 G U1 i5 Y0 B所以每一次小的任务都是你通向更高目的地的阶梯,在你没有能力和机会做大事前,那就先学会如何完成那些小事吧。
+ p6 v* x C& s
3、在装配车间,你要知道哪些?
% d- d) p) O0 a如果你是在机械装配类的车间,那你应该学些什么东西呢?
F6 p: c( Y3 L8 s6 @9 @1、产品的装配工艺流程
) `6 L( _* P: k/ v- }, T$ c
认真的分析一下,一个产品从散乱的零件到成型的设备是如何操作的,其中有那些装配工序,有那些操作流程,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装配工具。
0 H C, @' b; H& E. c. L
需要凭借什么样的检验工具,需要什么样的装配工装,需要什么样的装配技巧,需要什么样的检验规则和流程等等,这对你以后的设计大有裨益。
9 Q: P- I: R8 ]) q0 ]
2、各种装配工具的使用与操作
) }7 N+ Q! _+ k" d例如手电钻的使用,铲刮刀的使用,百分表的使用,平尺和角尺的使用,水平仪的使用,激光干涉仪的使用等等。
+ [+ S7 x, _- i( X/ @
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让你对一个产品建立起足够的理性认识,在你以后的产品设计生涯中,无论是什么样的零件设计,你都能习惯性的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完全明了装配的过程,而不会出现有装配干涉或错误的尴尬。
' K, K8 C8 ~# D3、学会操作各种数控系统
" [2 a" T& \; P# x# e$ w( }& L
作为设计工程师,虽然对设备的操作系统的使用作硬性的规定,但是如果你能熟练的使用各种操作系统,那无疑对你是一个很加分的技能,因为在调试和检验的过程中,对操作系统的操作是无可避免的。
- s7 J9 T! V7 r3 w我们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操作系统有:发那科系统,西门子系统,三菱系统,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凯恩帝数控等等,其实这些操作系统的操作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会一种也就可以很快的学会另一种了,一通百通。
7 W" L& ]$ ?% H& o' }2 V4、 对各个功能部件和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的作用和装配工序,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 B- ^" O) i# c7 q. S4 v5 _
并在以后的设计中避免一些错误的结构处理和选择误区,没有经历过装配现场的机械设计工程师的确是不合格的设计工程师。
: L! B$ q7 X) _8 D: G: o7 @
这和赵括的纸上谈兵有很类似的地方,很多东西,到了装配现场和理论上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或者说,到现实中,你的设计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要不就是装配难度过大,要不就是根本无法装配等。
1 ^' H \3 M) ]5、 学会装配过程中“配”的成分
0 \( D; G L/ z6 @; l1 d* |/ d装配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装”的过程,还牵涉到一个“配”的过程。
" f: ?2 [1 Q G B5 q
例如导轨的精度和接触,丝杆的安装与定位等都是需要现场来做配合精度的,而这其中的技术和流程,如果你没有亲身的经历,你是无法完成和学会的,你在设计的过程中的结构处理也会与相应的隐患在里面。
9 m% W$ c0 ]; E u# S其实,在车间就是一个基础的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最终还得靠地基,下车间就是一个打地基的过程,就是一个扎根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 V& i: B# O: r% v2 k1 |' a! U) }只有把这个基础打好了,根扎深了,积累做足了,你才能完成更多更厉害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