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 m Y7 Z
呵呵,谁说 产品接受准则有外观要求,就一定要有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6 G0 x' E4 j- q( @* {; G, |1 R2 j6 D1 v+ D! S$ c' F2 J) k% U f
比如家具的表面油漆,大体都是油漆师傅或者班组长目测,编的作业指导书有啥“指导”意义,都写着“无流挂,无堆积,表面光滑”,但是你拿着作业指导书给一个普通检查员去检试试。
7 [6 y7 s% N7 ]7 Z6 E3 Q5 V- U/ e! }# E( L% P
从品质检验的实务来说,一个熟练的外观检查员,比作业指导书管用得多,很多东西都是经验和理解上的积累。
" y1 K& |- d4 T: [
; l; c. i% y# w# Z' h7 d9 M; a从审核员的角度来说过,审核员要从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角度去审核。
# h! h, `9 H: C* k如果外观确实是很重要的质量因素,那应该通过现有的检验手段下的质量结果,客户反馈等,去判断是需要对外观检验过程进行控制。
- x! c# n4 G. O0 Y# J& ^+ P) \如果一种产品,从来没有因外观原因被负面反馈过,或者外观根本不重要,采用人工目视有何不可,为什么一定要有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 X) c$ `- w/ c, p& _5 Q
, G2 o# h9 M. C2 \( Z* K9 l, d
审核员关注的重点不是有没有作业指导书,而是应该去关注,受审核组织”这样的操作”,对产品交付是否产生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