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 o; |5 _+ j0 K
写给体系同行
, H6 _! {( t+ K- W
# f8 P# N( b1 V9 f/ V, H
掐指一算(这是要做算命先生的节奏么?),自2005年懵懂入行,已10年有余。恰逢闲暇,将这十余年体系成长之路进行梳理,以供新入行或正行进在学习之路的同学参考。
: g: Y/ h: y$ {2 _/ P5 e- ?; T首先要明白体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没有速成,没有系统学习,全凭平时实践中引发思考,周而复始,如建高楼大厦,离不开一砖一瓦的堆砌。
1 Y3 X; q s8 q$ Z并不建议新同学一入行就生啃标准,标准枯燥、难以理解,它只笼统地建立了规则,但具体如何实施,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方法。
3 Y9 P4 S* H" W
这个方法就是体系文件。它包括了:手册、程序文件、指导书,以及落实前三者的载体:表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二、三、四阶文件。初学者应从理解本公司体系文件开始,同时到各个岗位查看实际操作以加深理解。
8 Z$ O: Q# y7 _% |2 q& b$ n体系文件要反复学习,你会发现每次都能得到新的知识点。这时已经具备了认知的基础,可以与标准结合加深理解。见过太多毫无基础的新人参加标准培训,虽然课程精彩,知识点全面,但收到最多的反馈仍然是:听不懂。
( f7 ^! h- M1 O, [* N4 E7 W# s
从完全不懂到能听懂专业课程,对于新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过渡。
$ ^! G- E* D/ R# O
体系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1、良好的体系运行环境和氛围,适宜且完善的体系文件;2、专业人员的指导,通常是你的领导,或者资深同事;3、个人素质要求,勤奋是必须,能主动、坚持学习,如果恰好理解力不错,那就太好了。
3 g2 I8 ?: |$ m' I! n5 o) F5 j
以上条件缺一不可,经观察,但凡学习效果不佳者,纠究原因,都不外乎受这三点掣肘。大部分小公司往往不重视体系、体系不健全且缺乏专业人员,所以并不是理想的首选之地。
5 E# `$ p, Y; l6 b8 j另外,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一项习惯,随时记录疑问,在遇到专业人员时,一并请教。如果身边有专家,随时请教。就这样一点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B; j1 O+ D. W2 X一旦入门,学习就变得容易多了,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进行思考,反复斟酌。平时注意收集大型企业或管理规范企业的体系文件作为知识库,所以要和质量部同事搞好关系(开个玩笑),如果他们跳槽到好的企业,就多了一条新的学习途径。
& P& j1 R. z3 w0 j8 T
有了知识储备,可以针对同一过程文件进行比对,共同点在哪里,差异在哪里,存在差异的原因往往是管理方法的不同,它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么?如果由你设计,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案?
( s( _% h* \/ j0 T从具备基础到熟悉的过程,大约需要至少三年时间。
$ c& W9 }1 x2 A4 f: ]作为体系人员,接到编制体系文件任务不可避免,可能是程序文件,也可能是三级指导书;可能是部分内容修订,也可能是全新起草。修订文件相对简单,只要把修订意图,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对现有文件稍作修订即可。
, _7 a8 d* X E8 a+ A重点关注文件起草,首先亲自到所有涉及岗位了解现状,收集建议,这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很有用。此时,之前的知识储备有用武之地了。文件编写有大致的套路,先把提纲列好,再慢慢完善细节。通过相互借鉴、比对,并根据公司实际状况进行整合。文件要求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内容满足各方需求。草稿OK后召集相关部门对内容进行评论,并根据大家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完善。
6 H# h; i" g7 K* r: S6 g8 U9 f这里有个容易忽略的:表单。在做文件提纲的同时,表单也应有大致框架。文件编写同时,表单设计也要同步。经常看到文件丰满、全面,没有表单,或者表单设计与文件不符。表单是流程执行的记录,表单内容缺失可能会导致文件执行不到位或遗漏。
6 z. C) p' z8 I# _9 B
从首次尝试文件编写,到编写任何文件(接到编写非本质量领域文件也很正常,如模具管理、APQP流程、文件、表单一应承办),都能做到信手拈来,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不断练习。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公司改革,体系重建才有这难得的练习机会。
, E+ k" w: c' m' Y
为什么要把标准和文件吃透?作为专业人士或审核员,同事就文件内容或向你请教、或提出疑问,甚至提出挑衅,不但要告诉他们文件怎么规定,实际怎么操作,更要明白深层次原因。如果不能给出合理解释,那么,你的专业素质及审核员权威将被质疑。同样,陪同客户审核时应对亦是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支持系统设计,或不了解各个过程实施方法及相互关联,便可能导致客户误以为存在系统缺失。
/ |. _% k+ }0 y4 ]通过什么途径学习呢?参加专业培训课程、下载高质量的标准PPT,专业书籍,专业论坛(这里要感谢一下坛主和各位坛友,在此处我受益颇深。每次看到熟悉的名字都有种亲切感,恕不一一点名感谢,我们的专业交流仍将继续……)、客户/三方审核、身边各种高手等等。通过各种契机发现疑问,就是最佳时机。我自己的体验是:入行越久,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毛爷爷说,活到老,学到老。未来的学习之路对我来说仍然很长,仍需不断努力以突破自我!
, K9 v) p0 J# f& C+ F
最后,祝你们都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 a" [6 z/ R' a# |0 R& n! X
PS:编外之言,由于经常看到体系同行的困惑,希望通过个人经验总结,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即撰文目的。欢迎各位资深专家给予补充或指正!
4 b# y2 ^7 E9 O8 ~) b; |5 ~) W
# s- q: @: D) a9 l) @* V. n来源:6SQ.Net 中国认证认可 2016年4月28日发布
! S* h2 o+ L( U!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