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永无止境
- v/ J3 J1 Y3 n- y( v# F* Y" ^0 r3 A
在安全生产作业中,员工对安全、环境、健康体系的遵守至关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稍有不慎,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财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生命的逝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5个安全检修作业中最容易犯的124个错误!对照一下你范了几个!
; r3 C2 B- g7 u
' ~2 M+ t& g% B* e手动工具使用
9 ~( C2 N" v" n- k
9 b& u9 n2 n) `0 C0 Y# }8 D& `& o① 手扶工件加工,方法不对,易倒塌
8 J( r2 ^7 r3 n7 p7 ]
② 手持砂轮打磨,作业人员未采取个体措施(眼镜、口罩)
③ 移动电气无触电保安器
④ 电源线从地上拖过来,未采用保护措施
⑤ 砂轮片无防护
⑥ 手持砂轮打磨机未见电源控制开关
$ s0 ?- W" M5 M
/ U7 e. M$ t8 s1 W2 C$ ~+ J% F
" T7 I# w3 d3 q j+ E) ^
铆接作业
; W. _* a8 V- _
' X2 x6 X, z; \5 B! L① 作业人员站立于人字梯顶上作业,违规
( ?/ e$ V, y# y+ g5 Y
② 作业人员作业姿势不安全,一脚踏在螺杆上,一脚踏在梯子上
③ 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
④ 工具袋中的螺栓过长超过了工具袋口,易滑落
⑤ 工件无斜撑
. L" \! W% ^9 E! r# h8 ~ b; M
8 b ?' T/ |$ g, f2 w& |电杆防腐作业
4 W5 r$ x. Z" E7 n
( V4 j; Z# j/ P4 `6 v① 油漆作业人员,未使用安全带
+ w7 d0 q: y' k8 _% K
② 梯子摆放不正确,斜靠在电杆上,应使用升降平台或脚手架
③ 梯子脚无防滑措施,梯子上部未与电杆固定
④ 作业人员作业方式不对,两手同时使用(一手提桶,一手刷漆),无法攀附
⑤ 高处作业无人监护
⑥ 从事油漆作业,未戴防毒面具或口罩
⑦ 梯子下方的档距过宽
- _ x g- h% q; @
& K/ s* A6 M+ |6 Q5 m; V$ N工件清洗作业
7 g8 N, c5 R' J$ r+ b5 \8 o3 E" W
① 在贮存有机溶剂的场所进行清洗作业5 S7 k2 w- T; m5 C
② 使用溶剂清洗工具,未采取个体防护
③ 场所照明灯不防爆
④ 通风不畅
⑤ 泄爆面积不够
⑥ 作业场所(贮存场所)的门向内开启
⑦ 物品堆放无墙距、灯距
⑧ 无安全告知卡
⑨ 作业场所无消防器材
% L$ R% A* @& F" q2 v* }0 j) o6 j. F
易燃液体储罐检修
$ I$ w% H8 `2 e
) W: {2 s& R4 n* D, Y% t1 n
① 焊接人员高处作业没有安全措施
[6 v, J2 ~$ Y& u: i. P
② 上下贮罐的梯子摆放不规范,无防滑措施
③ 现场缺少监护人
④ 焊接中的贮槽出口阀门未断离或封盲
⑤ 作业人员防护面具选用错误,缺防尘口罩
⑥ 动火罐底部人孔未见打开,缺少空气对流
⑦ 作业场所缺移动灭火器
⑧ 缺少定期检测工具
⑨ 焊接回路通过整个槽体,应与焊接点尽量靠近
$ t% \* _! [' {3 |/ L, s+ f
% `' n6 ~; o; m2 R金属加工作业
1 i" L; N- X% b( {5 ?' q
① 电焊作业未采取遮挡屏护等防护措施# L7 f7 F0 C5 @6 N: ~/ u0 u# a
② 电焊机二次把线端头太多,且绕在导电性钢管上
③ 打磨、搬运人员在孤光照射下工作
④ 电焊、打磨人员未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⑤ 作业场所无畅通的搬运通道
⑥ 作业场所无通风设施,窗户关闭
⑦ 动火现场无灭火器
⑧ 人员跪站在导电性钢板作业,易触电
" p: g& i8 l% J' H: A: x- _
& [$ r- s3 f3 d$ V; k+ m塔器检查
) U5 D1 q6 e v& c' E- J: b& y6 l
① 设备未标明名称、物料+ k5 o; V0 A$ P1 x
② 巡查人员在未辨识罐内物质时,未采取个体防毒措施
③ 缺少监护人
④ 平台的栏杆高度不足
⑤ 缺少防坠落措施
⑥ 没有可靠的上、下塔措施
⑦ 横杆缺档与上、下构件的净间距过大
⑧ 人孔打开处未设立警示标志或防止人员进入的锁具
$ U# L( ^9 f& L
1 ^* `, S$ c% |' L+ i$ a
输气管道检修
$ Q$ j, V. h n6 g# A% p% }- I/ @; N
9 f& F# e9 D2 }
1 m0 H0 F. H% o. K) s① 在高处管道上作业,未系安全带5 Q% x6 P3 T# W
② 气焊作业未戴防护眼镜
③ 登高用梯搭接在正在割的管道上
④ 维修用工具未保管好
⑤ 氧、乙炔管未采用固定措施,防止自重拉脱
⑥ 高处作业无专人监护
⑦ 没有防火星肥家遮盖措施
⑧ 作业地点没有消防设施
9 H+ X: W( f& e: R& Q( D3 t
$ @. B- i, r2 r0 [: B' ]: h2 L车间吊运
0 g; K3 `) p7 g3 d$ w, x① 吊钩无防滑落措施
* h. @+ y" J" {/ C3 V4 L8 c* l' v
② 吊物不平衡
③ 作业人员扶吊物
④ 通道不良
⑤ 捆束方式不当,改用两头捆束方式
⑥ 吊物高度不足
⑦ 无特种设备作业警示标志
/ Q) a" S7 M H, ?# x7 Q- q$ P7 D/ W7 w% y' Q/ a& r- k5 F
吊运钢瓶
* t) ~$ b+ l2 Y1 _; U" G. w2 S L2 T1 L. Y; C: s& R0 Y" w( h
① 采用行车吊运钢瓶,违规- J5 @3 `0 i E5 d+ L, ]
② 使用中的钢瓶运输,不符合要求
③ 吊钩无防滑落装置
④ 吊物作业时,未取重心
⑤ 钢瓶无标色、标志,安全附件不全
⑥ 吊运中用手扶,易砸伤
⑦ 地面地沟盖板未盖好,盖板有碎裂迹象
⑧ 作业人员聊天,注意力不集中
- v* q) G/ c2 h' g3 J+ h. m1 R: u* O/ e( o2 l# ^$ G
% P! ~ t* N; ] Y
燃气阀门泄漏
) w, r! x$ Z8 a8 ?
① 作业人员安全带使用不当
% F7 k- a" `2 k- N, o# M S
② 对使用中的阀门进行带压维修,违反规定
③ 作业工具放置于管道上,未采取防落措施
④ 使用中的工具随意放置于阀体上,随时可掉落
⑤ 作业人员作业姿势不当
⑥ 对散发有害气体的设备检修时未采取个体防毒措施
⑦ 危险作业缺专人监护
⑧ 管道未标明介质和流向
. T% H. G8 D5 b! p1 ? R" z$ d* v, Z* d0 y+ L. T9 `
易燃液体仓库
K8 ?; k% B( g, R
2 {4 F+ o0 a2 r; j0 p$ [& r; K; M
6 R$ [( ]9 v8 o- g; a1 k8 ?% |① 危险品仓库缺少强制通风
4 i, r1 K. e/ W# ?1 V
② 贮存场所无泄爆面积设计
③ 缺少物料识别卡
④ 危险品储存未分类
⑤ 没有安全周知卡
⑥ 缺少消防器材
⑦ 地面有泄漏,未清除
⑧ 无关人员进库,穿化纤衣服、高跟鞋
⑨ 库内缺少防流淌措施
⑩ 贮存桶没有墙距,行距不足
% Y# P* ]4 C, m* L4 @1 [. ~ }- @. f+ `* G; c6 N6 W* E K) w
油漆喷涂
1 D0 M3 |& I9 g) ~* T7 j* n2 [9 [7 b
+ C# u0 }/ |8 f0 I) o1 E9 V$ h① 油漆喷涂中,使用普通白炽灯,不防爆
; S( q' U& [' w& Q* ?) l
② 吸风管未引至有害气体散发点
③ 空压机安放位置不当,易滑落入容器内
④ 喷涂场所无易燃气体探测器
⑤ 封闭场所内作用,洞口处缺少监护人
⑥ 空压机无安全泄压装置
⑦ 个体防护面具选用不当,应使用长管送风面罩
⑧ 无可靠的作业上下疏散通道
⑨ 送风管未引至作业人员上方
⑩ 作业人员缺乏救生索,并引到局限空间外侧
⑪ 作业人员建议穿防化服
8 ?5 u/ V/ A" z/ w+ g K
0 t- `' S9 d2 }苯罐动火作业
6 m0 ~ S v2 x' l% ]( T
9 r5 J- i6 F- L
① 主管检修未与生产系统(有存物)隔绝
$ c# h4 ~( _) I. j8 z Z
② 检修割炬停用时,不能防在密闭容器内
③ 氧、乙炔瓶使用时距离太近
④ 氧、乙炔瓶未与贮存罐距离太近
⑤ 登高梯未采取防滑措施
⑥ 检修人员在现场吃食物
⑦ 施工现场缺消防器材
⑧ 与生产罐间无范火花飞溅措施
⑨ 罐内无检测仪(有毒或易燃)
⑩ 储槽围堰距离槽体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
⑪ 未见施工罐内有强制通风设施
⑫ 底部人孔未打开,不利疏散、通风
- |6 R0 L( ^$ J: j
, m. k$ f" p0 k7 X0 Z9 e3 P危险品罐区作业
4 n* o6 j% E' N
" w" o9 x3 q+ U
① 液氨贮槽液位计为玻璃管,且无气、液相根部阀" v' M6 A' H* U: B6 |0 O7 z
② 氨气排放管未引至吸收槽
③ 氨与酸存放于同一围堰中
④ 作业场所无冲淋器
⑤ 未见有毒气体报警探头
⑥ 硫酸储槽根部阀为单只
⑦ 液氨操作阀门在防夜堰中
⑧ 缺少危险品安全告知卡
本文来源网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