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814|回复: 0

出了事故一定要背锅?法律专家:不是所有事故都要追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0 20: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出了事故一定要背锅?法律专家:不是所有事故都要追责" p8 u$ j. |( r) s# T
( _$ P6 u, V0 V7 z/ y: A1 R
每日安全生产 今天

6 B2 {% ~% |8 `' a4 o
前几天,我们发表的一份安全员没被追责的事故调查报告被广泛关注。
; k6 [6 J& o3 e# p
" k" O1 I: B$ z7 z4 b/ s/ A
5 p) b2 y1 p. d& e
这种有水平的事故调查报告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一种大势所趋?

( P" A6 o6 b- E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关于追责的非常好的文章,文章作者是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桑本谦先生,转载自《山东法制报》
+ t; I* j, z$ r, k- O# {$ M2 Q* n
不是所有的事故都要追责,这是个法律常识,也是个纯粹的法律技术问题。有些事故属于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没法预防的,确切地说,是不能以合理成本预防的。这种事故发生之后,不需要追责,也不应该有任何人为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0 I) ]! O% g+ X: ]$ d
追责的法律依据是当事人有过错,无过错则无责任,但事故发生并不意味着当事人有过错。过错如何确定?法律经济学提出的判断标准是“汉德公式”。
  B% w' x  v$ c4 e4 @' _7 ^
假定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实际损失是L,事故发生的概率为P,则事故的预期损失为PL;再假定预防事故需要支付的成本为B,那么,当B > PL时,事故就可以被界定为意外事件,没有人有过错,也无需启动追责程序。

- j% L- i# P$ w8 s! b
如此确定追责范围,目的之一是阻止当事人为预防事故投入过高的成本,否则就会造成社会浪费,乃至引发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汉德公式的边际分析表明,预防事故需要投入成本,但当事故预防成本追加到一个最优均衡点时,就应该停下来,过犹不及。
& B# o! V, ?5 f! v: }: H
在这个均衡点上,事故预防成本和事故预期损失在边际上恰好相等。事故追责的经济学目标是最小化事故预防成本和事故预期损失之和,而不是单纯减少任何一种成本,否则就会“按下葫芦起来瓢”,事故的数量和成本倒是降下来了,但预防事故的成本却无度攀升了。
8 ]0 g( ?5 @  ^% _5 J6 R3 u2 s5 ^
理性的法律制度应该容忍适度数量的事故。“容错纠错”的理念与此吻合,而“零事故”以及“零容忍”之类的说法,却只可作为口号,不能作为决策目标,更不可作为考评标准。再认真负责,干得再好,也杜绝不了事故。把事故降至零值,意味着预防事故的成本趋向于无穷大。
, m; F' T0 F1 |1 a+ y' ~
在这个意义上,“零事故”非但不是决策的目标,反而会是决策的陷阱。孔子讲“尽人力,听天命”就是这个意思,以事故预防的最优均衡点为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应该“尽人力”;可一旦越过这个界限,就要“听天命”。

# f% T! h6 k2 [3 L  C9 i! ~. J( V
即使需要追责,也要合理确定责任人的范围。确定追责范围的标准依然是“汉德公式”,只有那些能以合理成本预防事故的当事人或领导,才可列入追责的范围。“领导责任”的概念太宽泛了,不适合作为追责依据。事故追责的范围太小,就不能有效避免事故;但如果事故追责的范围太大,就会造成另一种形式的社会浪费。

, }0 b# i- H1 G& Z" L
因此,对于事故追责,我们一方面要防止追责缩小化,另一方面还要警惕追责扩大化。追责扩大化会造成很多恶果。首先会导致事故预防的过度投入以及对事故发生的过敏反应,其次会导致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不安全感。如果每个人都为安全而奋斗,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就会严重缺乏效率。只要管理者发现,安全的最佳策略莫过于以形式性工作替代实质性工作,那么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就必然变本加厉。

$ Y7 X1 p+ Z  }
为什么会议增加了,考核增加了,检查增加了,评估增加了,留痕增加了?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工作绝对安全,既不会犯错误,也不会引发任何事故。管理者缺乏安全感,就会努力开发最安全的工作,而不是致力于性价比最高的工作。

( Z8 F' n! x2 W9 u
倘若过敏反应只发生于行政管理系统内部,那还算不幸中的万幸。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行政机关的过敏反应一定还会波及到个人、企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行政机关有检查权,但多搞一次检查,则不仅会让检查者追加检查成本,也会迫使被检查者追加应对检查的成本。
, ]6 w; P7 N" r+ ^
这不是说,检查工作不重要或检查工作不应该,而是说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分寸。一切皆有法,一起皆有度。执法要严,但不是越严越好。行政执法也有个最优均衡的问题,并且同样隐含着过犹不及的风险。


/ `8 {* Q: b4 B
以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事故追责情况会逐渐趋向合理化,合法化。
, \2 q7 E; y( D1 i0 R, g1 y
5 w9 A% F8 T% I0 G; G( d-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5-9-16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