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
导读:精细化管理是制造业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论,众多的企业都想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变革提升企业竞争力。那如何在短时间内对制造型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诊断,开出改善良方呢?
# V2 K8 D! k$ ^& q0 v7 Y古有扁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今日且听管理诊断“看听问理”四诊法。
01
“看”:最直观地获得对该工厂整体效率的印象
. H/ v. h5 W/ n" l* \# D$ z6 U% D. { H; b0 |: U m. z
一看:员工的工作节奏和表情
8 y- M2 M" k: s' ~% e3 l; v4 {员工的工作节奏代表的是时间分析和现场管理的水平,员工的表情轻松代表他的工作很顺畅,较少被异常所打断。
0 H, s' _: `7 V
二看:员工是否频繁走动
$ x' P$ ?2 i# R+ a0 F
离开岗位,表示车间异常发生多少,以及人员的利用率。如果员工频繁离开岗位,现场走动的人较多,那么可以说明流程设计上有问题,管理水平差。
( X9 h; [0 q2 t {
三看:产品是否流动
8 b2 L" T0 |# X; q5 r
过程是否有等待,有没有很好地流动起来。工序之间若存在等待说明产线设计平衡率不好,制程不稳定。
9 f- x. d. B0 R
四看:在制品库存是否可控
6 T+ d( k' q+ u* N; A; f
各工序之间的在制品数量和原材料库存数量是通过设计计算出来的,是可控制的,最好是有物理限制,不可控则是由工人经验或者流过来多少做多少。在制品的数量和可控性是非常直观、有代表性的精细化管理指标,注意:很多时候当你发现现场像清场一样的零库存,很有可能员工是作秀给你看的。
7 o* s6 c5 [, v% ]5 e Y
五看:设备开动率
" Q5 m; O+ k# l& F' A- K1 I* E% u表示工厂产能利用情况和订单量状况,初步了解管理层的关注方向是“活下来”还是“长胖些”。
6 `' B" s, r z! T
六看:异常品
) t# D7 r) ~9 o* H6 W
异常品包括了不确定状态的在制品或材料,有质量缺陷的在制品和材料,从数量和缺陷类型大体可以评价工厂的制程良率水平,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1 C$ {, r Z* P7 z$ T9 f
七看:产品、物流路线
7 A% f7 F3 x+ S A
一方面是指设备布局,很多都是集群式设备布局,这就势必会造成物流路线比较长且存有大量库存;另外一方面是指物料配送,有无配送规则及配送路线以及物流人员的标准作业。
' Y) u4 r4 U2 v) J8 C4 N' r$ C简单的总结为:看标准、找问题、追真因。
1 d1 n0 }0 v' A0 Z) m; r {
一个有效率的精细化工厂应该是现场5S较好,流动顺畅,库存可控,井井有条,员工各司其职,轻松工作。通过观察,大概就可以判断出该企业现阶段的管理水平。
02
“听”:直观了解流程的稳定性
) W5 w8 d b' n- o/ F7 ^5 b: [, X4 C2 c. l
一听:车间是否有奇怪的异响
. H6 h% b& \* s; v% Z9 r
有时在工厂突然听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一般不是产品返修,就是工具工艺有问题。如果噪音很大(如钣金冲床),也需要关注员工安全职业健康防护。
% w$ Z4 k' L8 I3 m二听:安灯报警声和频率
1 m. U. F ?& r( m如果现场安装了安灯,却半天都没有任何动静,多半是安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是个摆设。如果安灯频繁报警(三五分钟就响一次),也可以说明现场救火事件比较多,流程整体不够稳定。
. M4 |1 A% b1 V9 l: ], @9 Y
三听:有没有员工呼喊吆喝声
: H& ]. u- G9 s: R5 v- A5 S n( |( O
常常发生的情况:“叫料基本用喊,管人基本用吼。”“叫支援部门半天不来,来了就像吵架。”这都是很典型的粗放式管理的现场现象。在这里进一步可以印证我们前面的对该企业管理水平的判断。
0 a7 b6 W4 u1 Z& \简单归纳为:听异常,识状态。
03
“问”:获得企业参与者对企业现状的评价和
反馈,了解公司文化。
; Z1 \) q. ?$ F" l w- A1 F3 O: g
; |1 y1 [7 K% P2 j0 ^" c- g一问:现场工人
* p5 u" O6 r7 e0 q b& j' E. d
问工人们几个问题,引导他们的回答,获取我们所关注的信息。
3 V9 n* U- I% {/ U你对你现在的工作满意么?预期的是抱怨和赞赏。
- m0 D6 n4 B! F# c/ d( e: i5 b; y/ o
(看员工满意度)
1 f3 S- a0 J2 q9 b# b2 n( X你经常向你的主管提建议么?你提出的建议会获得主管的反馈么?预期的是YES OR NO,以及原因。
+ x9 W; T: e9 v8 a8 @(看上下级沟通是否顺畅,员工是否有渠道和意愿参与公司改进)
4 W0 w) Y) K: W7 z4 e4 J
你觉得你这个活儿难干么?预期的是YES OR NO,以及原因。
# O' o* E4 R7 r2 a( G8 P(看作业标准化程度)
0 N. j" X+ p. V) z' ?* S
你觉得你这个工序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预期的是一大堆有待解决或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 Y% ?8 M1 U( E9 i1 R- ^
(看工程师们是否深入产线以及他们的能力)
: l3 m+ ]% _9 U$ M- [% s2 [
你觉得这活儿干着累不累?哪里特别累?预期的是YES OR NO,以及原因。
' q$ O' c" M# X6 o7 G
(看产线设计的人机工程学水平)
7 v, p5 j' K3 g( e6 i) F9 _% ^, H
二问:领班线长
8 q+ a/ }& Q+ _通过交谈了解领班线长每天都处理些什么事情,哪些事情占用他每天的工作时间最多,哪些事情最为棘手。
* `- t0 j' f( m! m0 I! @8 {(通过观察和交谈了解到领班线长这种第一级的管理干部的能力水平)
7 [+ R1 X; ~9 u2 @8 S4 N三问:主管经理
) z1 X- R+ L$ M" }# e' v
了解主管经理层级人员的经验经历能力,对精细化管理的了解程度。观察他们的整体素质,对企业的态度,精神面貌。
8 ~6 q8 D2 F/ Y% k
(通过交谈还可以了解企业高层的管理风格,判断推行管理革新的阻力和助力)
3 L1 q; J$ Q6 i$ d, D6 d四问:厂长总经理
! s3 ^- K( f! N2 m* F$ A: R
重点要观察的是领导层为什么要推行管理革新,预期和决心有多少,是2000%,100%,80%还是50%,又或者是负值?* \5 G; m. h8 c$ q$ D4 `! d
) v, O: O8 r) I" e
简单的总结为:高层问经营、中层问心病、基层问方法。
8 Y' A- S, Z9 Y- A) T
通过有目的地“访谈”企业各个层级的员工,初步可以判断在该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可能碰到的阻力和助力,了解各个层级的痛点和关注点。
04
“理”:通过行走,初看数据,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流,时间流,资金流四个流和管理指标
进行梳理把脉。
# U2 {1 F# ~0 N: w: H4 q( Y) b' U6 j* v9 v8 z! w
结合前面三法的观察,进一步印证你的判断。
, Q6 \7 e* h4 J1 U- I9 s6 G% y一理:梳理物流
- Q4 _0 y# b H6 u- U( @5 c* a关注工艺流程,生产布局。从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沿着工艺流程在各个车间走一遍,在心中绘制整个物流的完整地图。在走的过程中,看工艺设计,工装夹具,设备状况,线体大布局和工位的小布局,了解整体工艺水平。初步测量产线设计节拍,了解产能瓶颈,在制品堆积点,了解信息传递方法,关键质量风险点,生产计划点,物料供应流,成品撤退,垃圾撤退路线等。
- C1 E: F: ^$ Z9 c9 D
二理:梳理信息流
: m" n g1 b$ H9 B- C/ u了解从接单到出货整个价值流里面的信息流动,每个环节的前后并行关系,每个环节信息沟通的频次和方法媒介,所运用的系统模块(ERP,MES等),了解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了解过程控制中的信息获取点和获取内容。
+ J, t8 C/ r8 F g$ C$ s三理:梳理时间流
4 D' Y( `4 ]: E J9 T参观原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在心中勾勒时间流。原物料占几天,过程占几天,成品占几天,大概估测从接单到发货的端对端的周期。了解呆滞品(材料和成品)的数量占比和产生原因。
' x0 [* C2 v) j# o* ]& u四理:梳理资金流
/ d" k/ F7 x8 B" j" k, F
了解产品的成本结构(人事,材料,维护,业务等各部分费用构成)。
4 M- K a+ ]' p. F2 M
五理:梳理管理指标
5 q$ H3 {' u: K
一般工厂都会使用到的一些管理指标有许多,如人均产值,单位面积产值,生产力,良率,报废率等等。理解企业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指标,以及他们的计算方法,众多的指标和它们的趋势,可以帮我们快速了解这个企业在行业里的排名程度,当然前提是我们心中已经有个度量衡。
/ r7 W! N1 S; K! p7 v简单的归纳为:理流程、切核心、抓数据、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