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生产管理总结为三句话: 培养三种意识 紧跟过程控制 再加二把武器
2 q1 P- H* q" t/ f1 P- |; {
: C9 K! P3 K1 f% \& g; L
9 m/ G" W' H. a+ O7 A* L' ]7 X" Z" p' l- y+ s( z2 G+ s1 l
01
: |* N1 u b8 e+ ~
3 W) `2 E+ {5 p' _$ K# K' f q( \ g
培养三种意识 做为品质培训,讲得最多得就是什么叫做品质,怎样做好品质,往往你在台上讲得口干舌头软,台下受训者想睡觉。
& G/ G6 R( }$ [: j& E培训完后,受训者交头接耳,最后汇成一句话:好是好,就是对我们不实用!作为培训者听了,半条小命又气没了。 质量其实就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质量=良心+责任心。这样受训者又好记,也容易理解。 3 J" b; @9 L+ p% T
有时员工自己也会问,我拿了公司的钱,又没干好活,是不是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如果因自己没干好的事情,造成公司大的损失,良心更过不去,生产和品检人员也同样会反问。 # w) e0 n' S& |7 A
大家有了这个意识,再适当往下引导,这个质量原因也不是很难控制,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就不会出这个质量事故了。 因为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怕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们会主动问你,以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品质呢?此时孺子可教也,可以培养员工品质的三种意识了! (1)自检意识 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生产质量控制的密决是:让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产品。
! @( P* C- V& X7 @, {要求员工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自我进行检验,只有自己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车间,在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自已做好标识并把它分开放置。 (2)互检意识 对于上道工序或车间流过来的产品,必须员工不要看都不看,就忽拉拉往下做,要检验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进行生产,对查到上工序或车间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反馈。坚决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 (3)专检意识 做了自检和互检的动作后,生产主管就可以对专职检验员灌输了:员工一边要生产,一边都在做自检和专检的工作,做为专职的检验员,就更应该有强烈的质量控制意识。 ; p3 U/ k8 U/ z* H' ]8 G$ w) \
专职的检验员如是你部门的下属,那更好沟通;假如不是你部门的人员,他也会接受你的教导!
# l5 J+ v0 Q) Y. _3 F! D* v8 P! `" ^4 |( e# |: t8 q( {6 K: ^
: Y7 Q, _5 f$ y2 C
02 & v2 h1 u" `+ ?- H7 m6 E0 ^2 `
- x. @, h+ E7 ~' N0 C
3 w. @! D1 O9 j4 S
紧跟过程控制
/ d L4 o5 w4 ~# m' r 在管理中,大家都看中结果。因此,很多朋友在谈管理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对于品质的控制,只有紧跟了过程控制,才可控制住品质。 (1)首检控制 在产品上线前,必须要求班组长、品检人员和员工,对在要投入生产的物料,都要仔细核实;要使用的工装配备,要确认性能是否稳定完好。
5 Y" d0 W! |. z3 _1 A( S# v$ B# g然后小批量生产三只产品,确认产品是否合格。合格后再上线生产,不合格要查找原因,直至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2)巡检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品检要对产品进行抽查,要用80%的精力关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如:生手员工、关键设备、关键岗位等。 (3)终检控制 在收线时,对于最后的产品,要重点控制,往往此时员工的心态都比较急躁。
) G; N& }8 X" P( F( G+ ?本人曾碰过一件事情,现在想想都害怕,一位员工有快下班时,还缺一只产品装箱,他就找一只不合格品,叫人返修一下,没经过检验人员就直接装箱。 : _$ s0 W$ ]/ J3 J# Z: \0 ]$ Q
被班组长立马纠出,此只产品有严重质量缺陷。何况产品收线时,还有一部分产品等待返修,所以越是快完成的工作,所要严加控制! " s# w1 b' Q2 R' H, r5 a0 n; C
9 J( Y! a% k, c C; L- c' E. ~0 @5 x" N* p* \! H; r) N
03
/ o+ e: |1 f: c% }
9 U( N1 p; ?4 W
; ^$ e& I; r; L+ V, ^再加两把武器) V5 z- e8 l2 Q& ? o+ O
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不是在上升,就是在下降。如果要实现品质管理的“长治久安”,管理人员就必须随身携带二把武器:“明刀”和“暗箭”。 (1)“明刀”——“三分析三不放过”活动 俗话说明刀易躲,但也要看谁在使刀,又是一把什么样的刀。如是一位武林高手,手中拿着一把木刀,我想也没有谁说好躲:
! s: d# ]- b# @: J. ~( s但如果是一位没练过功夫的人,手中握着明晃晃的宝刀,你敢说好躲吗?这里所指的武器是有刀谱的“明刀”。 每天生产早会上,都要分析昨日生产中出现和碰到的质量问题,深入分析这些质量问题的危害性,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不合格品一旦出厂,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将损害用户利益。
! R6 A; A) N3 H- U8 o9 l' A! F接下来分析产生这些质量的原因,层层追溯,明确质量责任,找出漏洞;在此基础上,分析应采取的措施付诸实施,及时改进不足。 整个活动过程要真正做到“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质量责任未明确不放过,纠正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管理者每刀手握“明刀”,每天追求质量提高一点点。 (2)“暗箭”——人员质量意识试验法 俗话说暗箭难防,在品质控制中,如果没有这把“暗箭”,怎能杜绝员工麻痹大意思想。 . ]4 W$ d( R0 u- L7 |2 X
人员质量意识试验法的实施过程是这样的:管理者不定期地找一些质量缺陷不明显的不合格品,记下编号或做好标识后,混入一大堆同类产品中间,看员工能否把它们及时、如数地检查出来。 那些质量意识不强、工作不细致的员工,在碰到这种事先不打招呼,且随时随地都可能举行的“考试”时,就往往很难得到高分。 ! ?, L2 ^! b' S6 C6 ~
所以,要想经受住“暗箭”的考验,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心和责任心,“不接收来自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不把不合格品传递给下道工序”。
1 I: L$ L5 m4 h5 m. b" V$ {; J7 t$ g5 T* X
5 P8 S0 T3 q' X1 w& w% S' L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