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如何改变企业里面的“老白兔”?0 m/ w/ R/ p% Z% F. p6 L
( Z( W0 N8 ?$ u( h原创: 张应春 朗欧企管 昨天8 l, e1 g2 @' m. y0 q
9 S* l6 \+ ^, _' y4 a$ d如何改变企业的老白兔* \ z7 K& a3 Z& u$ n
来自朗欧企管1 l: t) P" R" n8 r$ y- t
00:0021:02. e/ U$ V" \$ E) W* Z
改变0 g3 S/ _3 T# w! P( n* o
导读:在今年的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上,在谈及员工管理时,马云讲到:“小公司的成败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大公司的成败在于你开除什么样的人,大公司里有很多老白兔,不干事,并且慢慢会传染给其他很多人”。
! b' ~1 R- w' I- Y2 A% i, n' l6 J, Z+ d1 O, u
在这里面,提出了一个“老白兔”的概念。马云眼中的“老白兔”是指入职时间较长,“经验”丰富但能力一般,熟悉公司的业务、文化,却因惰性,往往在工作中顾左言他,耗费精力的员工。我们很多企业都是属于这种中型的企业,那我们的企业里面有没有“老白兔”呢?如果有这样的“老白兔”该怎么预防?怎么改变呢?% c8 {" q! P0 `, `! K1 t% p& u
* v3 X/ }$ O. G" Y) A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企业里面的“老白兔”,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总结了一下,有三个特征:: M! G+ ]) i2 O0 a6 E' q7 F
“老白兔”的3个特征:3 T' {+ n9 w5 E- S3 n8 m. @
$ z& `( d+ P% U; b8 l+ k6 b
1、经验丰富,用心不足
1 o2 @+ I( v0 z, z( t& U" H& g( s很多管理人员也许听到“老白兔”这个词后会讲:“张老师你就这么评价我们这些功臣?”8 q$ ~" V5 J7 D; e. b' l
- C0 e# K' a: ~% M- j s! A我不是否认老功臣的业绩,而是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的确,企业发展到今天,很多老员工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不能执着于过去所付出的,我们要看当下,我们每个人是否还能适应公司的发展?还能为公司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J$ U! S {' f6 C, |
) _! J0 D$ {2 B; J$ D. `6 H7 ?- o
其实“老白兔”曾经也是可爱的“小白兔”,那时候做事认真、充满激情。在企业里面做了很多年以后,慢慢变成了“老白兔”。
, m2 v. `+ y$ J$ j8 K! Z2 y, [
$ N4 W5 r9 n) V' l7 M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经验,对公司流程熟悉了以后,我们是否还有原来最开始来工作之时的那股子激情?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去考虑和思考的问题。
8 x8 C9 \. V/ J. x
! Y9 J9 W) N+ t$ c9 B所以,“老白兔”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经验丰富,用心不足。“用心不足”是什么意思?就是很多时候,反而还没有新入职的那些员工用心做事。: K& C& u/ u5 Y1 p" z5 [. m6 M4 Y5 h
0 o0 i, @9 v) C, k" ?1 p
前段时间有一个企业的管理员跟我讲,“张老师,唉呀!我记忆力不太好,我总是会忘记一些事情”。
1 E( D9 Z- ]" x2 @ O0 `9 \* w' c. C; S5 b) F4 P
为什么总会忘记呢?我告诉他,“你不要给自己找理由,你总是忘记事情的原因是,你把这件事情看得没那么重要。如果告诉你明天早上六点钟会地震,我保证你五点钟之前早早起床就跑了,不可能会等到六点钟,因为生死攸关啊”。
/ o, a+ B: X# u7 ~- ]' S J+ D) x, Z3 v# R( L
我们在企业里面也一样,用心不用心,记不记得住,是看你把这件事情看得重不重要。如果性命攸关,如果你把这件事情看得非常重,跟你有没有饭碗相关,那我想这个事情你一定记得住,而且一定能够用心地去完成。' R8 K% d+ c% q3 K" t
: X. s* W# V4 V3 o* s我常说,用力做事只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用心做事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原则。有了这种品质,才能打造出别人无与伦比的精品;坚守这份原则,才能完成高难度的任务。
1 a; A1 O+ y: ~- D( d" c2、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 i8 K+ h1 G1 b9 L员工在企业里面做了很久,熟悉了企业里面老板的性格、公司的流程制度、规定,以及整个企业文化氛围以后,会慢慢演变成“60分先生”,做事的时候,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准则。
6 E( ?/ P: [+ ]2 d+ L" q$ i& ?- j8 _2 [+ k ~. W L0 O" S, R
所以,我们“老白兔”在企业里面的呈现就是“60分先生”。凡事做到60分,刚刚好及格就好了,生怕做多、做错。* J, }- C5 m8 c4 v" |3 a
3、为人和善,拉帮结派
0 r3 X$ M/ P$ Y6 R2 E* c生活、工作当中,为人和善的人大都受人欢迎。在企业里面,一些员工在平常为人很和善,以此来“收买人心”,在一起久了,大家都有感情了,甚至还有一些裙带关系存在、进而拉帮结派。
5 o6 ?8 i2 s @) O9 [$ t: x' [* F! F$ I7 {
不像最开始入职的时候那么较真,不像原来那么负责任。认为在企业内部组建好自己的“队伍”,公司就不能拿我怎么样。4 |5 A: Z1 K$ @ q
7 O9 y+ A/ w% J! f7 p拉帮结派是团队建设的大忌,是企业发展的毒瘤。比如会出现排挤人才、群体抵抗公司新制度新决策等等。
7 d, Q* \; w2 v/ \以上我总结了“老白兔”的三个特征,每一个管理者下面都有团队,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们的下属中有具备这三个特征的“老白兔”吗?我们也可以反问自己“我是企业里面的“老白兔”吗?”
7 b; H6 o+ {( D. }7 i. O. T“老白兔”在企业产生的具体影响:
1 |, n4 ^5 U: _% }( |5 D
; X+ i7 C0 B* g# \1、导致团队的创新能力不足7 k5 _; s, {$ I9 T- i4 k
“老白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势必导致做事没那么用心。那毫无疑问,最后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足。2 N5 F7 Y6 Z$ O" }& J+ z0 O
O! @' ?) l [! ?# b3 T一个用心工作的工人,他会专注他所做的每一个产品的品质,并不断地精雕细琢,于是有了企业产品的创新。表面上看是不断创新,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用心。
) C+ i( Y" N3 l4 h/ x2、外部人才进不来,内部人才上不去! o# x7 V6 v& G
“老白兔”有了这种养尊处优的心态,便失去了创业时期的激情,没有了刚加入公司的时候的工作热情,甚至拉帮结派,搞裙带关系。最后导致的问题是外面的人才进不来,内部的人才上不去。
s8 y( G. @9 d3 }% I. |! A
2 |( H0 v+ ] W( t& [% N这是我经常在企业里面发现的问题,就你招一个优秀的人才进来以后,最后会被大家排挤出去;内部的人才呢?却上不来。因为岗位相对稳定,能力也好,待遇也好都相对稳定了,当这些稳定以后就会出现,下面的也上不来。那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第三个影响。
+ x. F: H: @# X. H) Q0 W( |3、组织活力不够2 V% Q1 M5 B3 ]! M4 F" R- h
我经常讲我们一个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性的组织,它是要有组织活力的。一个没有活力的组织,就像海尔张瑞敏首席曾经讲的一样“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就像休克鱼一样休克了,虽然还有生命特征,但是,处于休克状态。
8 ?9 t% x) d- F! l( i3 F: y. \. }" Y5 `/ g% S8 k
企业里面如果长期有大量的“老白兔”存在,会导致企业的组织活力不够,整个组织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 Y6 u% B: [6 X) d2 G3 A: j2 G9 ~- L
, D8 k, y3 h/ M1 [( W( Y, e& k2 [当我们知道“老白兔”有了这些特征,又对我们企业有这些影响,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去改变企业里面的“老白兔”呢?我也有3个建议:3 K$ {7 T6 U1 t7 B9 L* o4 C
改变企业里“老白兔”的3个建议:
6 `/ E) e$ H" a+ U5 k4 J$ I, D; y' y& R
1、关注事情,用数据说话
# g4 U5 z. F9 I2 e$ Q“老白兔”是怎么产生的?是一直以来,当他把事情做好以后,我们逐步地把事情都交给他做,最后拜托给他做,就什么东西都依赖他去做,我们靠这种人跟人的信任,把信任转化成拜托,最后变成完全依赖,而缺少对这种“老白兔”人员的事情的关注。" ]3 n0 W+ s* _: o2 d) v9 S
9 V0 x) ]# o; V' k( Z
所以,改变“老白兔”的第一个对策就是关注事情,用数据说话。就是这个人每天做的事情怎么样?我们要去关注。
8 }8 |7 I- U/ p3 S* b
, ~, H6 B W) S3 v5 m关注事情的核心是做到用数据体现。比如,这个车间主任他的计划达成率是多少?他本周的生产周期是多少?他本周的人均产量是多少?
. }, r; D. D$ W
5 R& C, A( P% Z4 b V5 @+ ^我们要每天每天、每周每周、每月每月去关注他所做的事情。' L: E1 q& s! w1 Y3 @$ E K
8 u! c& I7 D& R* F
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放在事情上是最好的管理。因为人心都是会有杂念的,只有把人的注意力,把人的心念集中在事情上以后,大家都围绕着如何快速出货?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升产品品质?这些点上来聚焦的时候,管理就好做了。6 v3 a/ N5 K" C
: Z* ^& F# m) e. |
关注事情,其实是相当于给了这些“老白兔”一面镜子,时不时地放在他面前,每天照一下他今天做的事情怎么样?每周照一下他这一周的业绩怎么样?每月照一下他这个月的业绩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D( `9 `" `3 }. P
) A3 [* {' ]" P. ?. ^' [8 e这样的机制有助于企业里面的每一个管理者,有助于每一个管理者的下属,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所做的工作保持觉知。( {6 [% A- Q/ o! V. M) r- a) b
4 ]: {8 l: ~ Y+ H, S7 R5 _2 \, ?企业里面为什么会培养出很多的“老白兔”?是因为我们采用“拜托式管理”。我们不关注员工具体的事情做得怎么样。所以,改变“老白兔”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事情,用数据体现”。
7 U* s4 f2 _; \( v9 _1 o# Z8 X4 m9 s2、培养梯队,降低唯一性
* e! T( W& q6 n6 F2 O+ I“老白兔”的形成是因为他觉得他的经验丰富,在这个企业里面没有人可以替代他。所以,我们要进行一个人才梯队的培养。
2 H1 M& I+ e( P. G+ T8 P8 v
5 R' A# u/ m, S1 d1 l& g5 d3 c$ o人才梯队是从基层员工就要开始培养。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甚至老板,把人才梯队的培养理解成管理层的培养。" o9 L1 N: j- L$ j
# e# _# \# c- s一个企业、一个工厂里面,最底层的人是我们生产线上的一线员工。很多企业忽略了这一梯队的人才培养。如果我们没有从这么大量的员工当中建立起一个培养机制的话,那我们人才梯队这个楼梯的第一个台阶就失去了。5 S8 G" R! ~& Y
$ {9 n' h! {4 @/ f' A) e
所以,很多企业,当没有了第一个台阶以后,就需要经常去外面找猎头公司、找同行、找朋友帮忙介绍高人、能人。5 m! q+ N9 u1 w, P+ u; y5 {
( B- u. ?- l$ o8 p, }! M
最后发现介绍过来的人未必合适,企业里面的薪酬体系会因为这些高人、能人的加入而不断的改变。这就是很多企业里面的薪酬体系,为什么到最后不能够形成体系了?因为到最后都是因人而定工资了。高人、能人,之所以高,之所以能,首先是他们的工资要高,当企业给他们高工资以后,原来跟着企业发展多年的人怎么办?他们的待遇能不能提上来呢?
7 e0 n+ A7 o/ ^
1 `, }5 L5 J' M) l5 N9 c* ~, n1 v# V于是,企业的薪酬就会出现不断调整的现象,最后变成的结果是,薪资待遇都很高,但是,整个团队的业绩不好的这么一个局面。
t/ q2 u! F$ F& m
0 N/ D; h4 Z: v5 |+ D2 H" {所以,我们要培养人才梯队。关于人才梯队,我强调的是一个纵向的培养,而不是横向的培养。
$ x2 d4 C; l5 i. g0 L: Q+ f% X, K: I
5 Q i; H3 V) H8 t对于很多一个亿到十个亿的企业来讲,特别是现在我们的利润成本日趋透明,我们的竞争非常白热化的今天,这就要求企业进行成本控制。而很多施行横向的人才梯队培养的企业,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比如,一个主管配个副主管;一个组长,再配个副组长……相当于一个岗位,要有两个人在那里担当。
/ b) m3 x( B4 @$ W5 s- a/ n" A7 |' L$ g* U
我不太建议这么去做,当然特殊的行业或者高科技企业,可以这么来做一个人才的储备。我更倾向于纵向的人才梯队建设。就是从员工到技工、到班组长、到车间主任、到车间主管、到经理,这么一个纵向梯队。- t4 Z& ]- K9 R3 p) s1 O
! M+ X! L4 ]: b* O- O% @2 H企业里面每天开早会,其实就是发现优秀员工的一个渠道,每天对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当这些优秀的员工多了以后,有一天基层的这个班组长走了,也能从这些优秀的人才中发掘胜任这个岗位的员工。. g; c% J* A) P' d Z0 y2 |* N& _9 W
6 I& f6 U0 [. j, G1 h, m
我经常在我们朗欧服务的企业里面讲,我们每一个企业未来培养团队是需要我们每个老板、每个管理者用心去打造的。因为未来企业跟企业之间的差距一定是团队的差距、一定是人才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靠我们企业里面打造团队的能力来决定的。
, m! j/ i" b: `5 X( j( p1 x; Q
, C/ k3 p5 U" q只有打造出一个好的人才梯队以后,才能够降低这些“老白兔”的唯一性。- l) b6 A1 B2 S/ I
3、形成组织记忆,减少依赖性; x' @- L R% Q/ h1 D' n+ Q
我们要将所有有经验的这些人,这些“老白兔”的优秀的地方,形成组织记忆。
# N+ e* d9 Z( y/ i; o1 H4 @" O! }9 u9 v; ~- D3 T! h: _
比如,做得好的优秀员工,我们把他的操作动作拍成视频,形成我们企业的组织记忆。
W/ k" ]: H+ c6 N. K) ]: X: B( G3 Z( y; S7 p% d" {6 @: Q. X4 H2 O
企业里面是不缺乏有经验的人才的,但是,我们没有把这些有经验的人的经验,把它转化成组织经验。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我们是一个组织,一个组织就要有它的组织经验,就要把个人经验转化成组织经验。3 ?; @* s; E @+ e; F
6 o6 E& G' R; _4 P% h
比如说,有一个喷油漆的员工喷得很好,那我们应该把这个人的操作动作拍成视频,做影像分析。进而形成图文并茂的作业指导书。然后,可以在饭堂,来进行轮番的播放,那么,这样为有心学习的员工、有心向上提升的员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媒介。' T" K. f# j4 ^9 b/ B# \
& g4 R0 k7 S# k& v! A4 g! @8 o我们要善于将个人经验转化成组织经验,形成组织记忆。我们朗欧老师在企业里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变革以后,我们会把企业的管理进行流程化、标准化,以此减少降低对这些“老白兔”的依赖。
2 m& y/ @. J! f6 {% H
. r2 f% C9 s( t; I; o# v这是我对于如何改变企业里面的“老白兔”的三点建议。7 v9 d+ M& Y* O5 j: V3 \1 L
结语 H5 Z# D& L1 E$ R+ d5 S3 h$ z% H7 M
( ^. P5 h+ U* T, f) N! A! @谈到“老白兔”,其实我并不是针对企业里面的这些老员工、老功臣。我想讲一句很中性的话,如果我们成为了“老白兔”,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来讲,也是不好的。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不利的。我今天提出这个概念不是批评,而是让我们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都要避免掉入到这个陷阱里面去。
. w( O1 q$ ]7 f3 |+ P. ?( c8 L& O9 \1 H
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成为了企业里面的“老白兔”,表面上看起来短期内占了很多的便宜,但是,对于长期来讲,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来讲,我们真的占便宜了吗?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 y5 ^6 |9 y$ p" V* \3 {/ P9 H) P- ^2 J) W
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今天上班了,明天还想上,是事业;今天上班了,明天还得上,是职业。让我们把每天的上班当成事业,警惕自己成为企业的“老白兔”。
! m+ b+ C+ k( M: d H- b; @
8 m2 A% p5 B p! P K7 @' v1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