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5 _# y$ x8 r6 z
# T& e' X6 b$ V% J- v/ o关于运输安全技术操作的17种危化品分别为:烧碱、硫酸、汽柴油、二硫化碳、液化气、液化气罐、盐酸、液氩、沥青、电石、工业萘、天然气、乙炔、瓶氧、三氯硅烷、液氯、甲醇。
一、烧碱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 o/ b- ~$ Y4 L( Y# C! Z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 d9 v; i0 t2 o$ v2 B1 ?/ l4 I1 t② 车辆装烧碱前,先检查车况,保证车况良好。
$ Q9 s* R! J0 q p: Q2 t) T" L% }
③ 装车人员必须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 A3 g7 q/ A. r8 ~7 v: V
④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严禁与酸类混装。
" P2 c: h. ~2 F& k9 W" `/ V! N
⑤ 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受潮。
; B8 n% u! d8 Y6 _ }+ J⑥ 卸车后,及时清理车上残余的烧碱,避免飞扬。
# J8 L. s' l2 S
⑦ 身上沾上烧碱,先清扫,再用大量清水冲洗。
; [/ g3 q& L: A- y
二、硫酸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 n- p6 }" w4 j, e; p* o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U: A: w9 m+ c
② 车辆装硫酸前,先检查车况和酸罐阀门,保证车况和阀门良好,并将阀门关好。
* I. z+ x( X. ^7 S
③ 装酸过程中,密切注意装酸情况,防止溢酸。
: w9 }3 U" @( F5 `0 S- E* `
④ 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抛洒。
: d0 A: H3 o3 _5 G; B
⑤ 卸车时,将酸管捆绑牢固,防止酸管脱落,酸液溅出伤人。
1 _" n7 T, H* j r
⑥ 卸车后,将阀门关好。
/ t) B4 c* S7 i+ f9 @. H
⑦ 身上沾上硫酸,用大量清水冲洗。
$ `4 j- a3 [+ |% l6 N6 Z8 R三、汽柴油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h2 I0 ?# @! [& O g# c/ T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x# f* F3 N1 ~! O+ l( [( c! t② 车辆装汽柴油前,先检查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保证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良好。
7 O/ h+ K+ o2 v3 J7 J
③ 装车人员必须穿油手套,穿防静电鞋。
& W+ ] Q4 C. k* X( [9 H2 S+ D
④ 装车前,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
0 K- y' B3 N. j2 o1 D' |" Q4 A
⑤ 装车过程中,严禁吸烟等明火,密切注意装油情况,防止溢油。
! A$ D' a* _8 A& u⑥ 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抛洒。
$ t9 T J6 t$ f7 A3 \⑦ 卸车时,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严禁吸烟等明火,将油管捆绑牢固,防止油管脱落,造成油品外泄。
1 Q {; U" B1 Y⑧ 身上沾上汽柴油,用大量清水冲洗。
% a' [; \9 Q0 u
四、二硫化碳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R. U6 j4 U4 Q1 J) `2 N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s/ b+ s& v# i) Z
② 车辆装汽柴油前,先检查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保证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良好。
~1 {8 O! J# `, x③ 装车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
& x# e; R& m/ d: ~+ [+ H. d9 T
④ 装车前,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
, r* }7 M1 h% [, m! s( T, r) `: l⑤ 装酸过程中,严禁吸烟等明火,密切注意装酸情况,防止溢酸。
: w$ E4 |8 w3 b- X" q⑥ 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抛洒。
" ^5 }! V8 Q' Y0 T
⑦ 卸车时,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严禁吸烟等明火,将管道捆绑牢固,防止管道脱落,造成二硫化碳外泄。
6 Y- r1 x: Z6 m3 n8 k4 v6 G! E
⑧ 身上沾上二硫化碳,用大量清水冲洗。
. |. q6 p# S9 O8 Y& ~0 M6 _( V" p! Q
五、液化气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p: ?& j3 i8 a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N+ Y2 G/ @! a- a: h: }
② 车辆装液化气前,先检查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保证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良好。
4 c2 Q& m/ `: g
③ 装车前,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
4 m4 F2 E2 I% t/ I/ }
④ 装车过程中,严禁吸烟等明火,密切注意装车情况,防止超压。
4 J; d z% ~1 C8 i
⑤ 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液化气外泄。
+ _% h9 n1 [9 e s* V0 R⑥ 卸车时,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严禁吸烟等明火,将气管捆绑牢固,防止气管脱落,造成液化气外泄。
% x7 R( F9 U4 o' J
六、液化气罐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S5 {7 C" V; @! ?3 P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x" F0 B/ P3 E) x; I$ n, U. y
② 车辆装液化气前,先检查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保证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良好。
' z7 {: o- R7 A: @$ ?8 o' }③ 装卸车时必须要轻装轻卸,防止气罐爆炸。
4 ^" x. }1 O5 U) Z& q( Z/ b7 g
④ 装车后,必须将液化气罐固定好,防止运输过程中气罐倾倒。
8 W. N3 t5 N( S6 j
七、盐酸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 g: l& z1 m9 n( ?% r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y" L" M* n& E# \( G② 车辆装盐酸前,先检查车况和酸罐阀门,保证车况和阀门良好,并将阀门关好。
2 L4 H* S0 _9 i" w6 i1 A
③ 装车人员必须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9 b% q8 F$ X9 w
④ 装酸过程中,密切注意装酸情况,防止溢酸。
/ }) U/ E# h* Y- D
⑤ 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抛洒。
1 q: p \ P, X1 [
⑥ 卸车时,将酸管捆绑牢固,防止酸管脱落,酸液溅出伤人。
1 R6 d1 j7 X$ |) `
⑦ 卸车后,将阀门关好。
/ \; @. E& l( }1 \
⑧ 身上沾上盐酸,用大量清水冲洗。
( ^; [7 _0 N) \9 O& t ^5 ^1 F/ |八、液氩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R$ O# H. a6 ].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m5 N8 h( k, b② 装车前,先检查车况,保证车况良好。
4 S9 C% c8 o# \③ 装车时,加强通风,防止人员窒息,不要接触液氩和通液氩的管道,严防冻伤。
7 J' B) \ ? r! `; A5 d④ 装盛液氩的罐车避免接触明火、高温,防止罐车爆炸。
9 u# u/ n# k! t% n⑤ 卸车时,加强通风,防止人员窒息,不要接触液氩和通液氩的管道,严防冻伤。
: F9 C) i6 P) U九、沥青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u5 V3 b( W% i& K& l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D U T9 O6 H② 车辆装沥青前,先检查车况和阀门,保证车况和阀门良好。
% |( I! I' x3 F* e- @( w; I③ 装车前,必须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
$ ^9 |* ?6 |) t. W5 s
④ 装车过程中,严禁吸烟等明火,密切注意装车情况,防止沥青溢出。
H4 u/ W. {! h/ S8 r0 n$ d% d
⑤ 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沥青外溢。
, B( t, Z! U& @- ?9 g
⑥ 卸车时,严禁吸烟等明火,将管道捆绑牢固,防止管道脱落,造成沥青外泄。
3 g, x$ n( _" k7 F5 s: q/ }
十、电石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 f4 e2 [( A. W- Y& J% q' f3 ^3 z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G4 r( e" Y4 }8 F, [9 v% h
② 装车前,先检查车况和排气管的阻火装置,保证车况和排气管的阻火装置良好。
7 }% C& X1 x& p8 n3 ]9 J③ 装车人员必须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
/ d( B5 ^2 Q/ \/ j3 c d$ E7 S5 L
④ 装车时,电石桶应轻装轻卸,不得从滑板滑下或在地面滚动,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而引起爆炸着火。
6 [% e+ k/ ?9 t I# J& ?⑤ 电石桶在搬运过程中,应采取防潮措施,如发现桶盖不严密或鼓包等现象,应打开桶盖放气后,再将桶盖盖严。严禁在雨天装卸电石。
9 P0 ~/ d( d+ M7 }+ v& o
⑥ 装车后,必须将车辆密封,防止电石吸潮。
* Q. x8 L# B/ N7 j
十一、工业萘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A2 z* E6 U& P&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w, x0 E+ w2 N7 R8 g
② 装车前,先检查车况和排气管的阻火装置,保证车况和排气管的阻火装置良好。
: G6 w+ A7 a0 T
③ 装车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8 v) J" l, P2 _- S6 ~* w1 ^' B! f
④ 装车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引起火灾。
⑤ 工业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车上严禁与氧化剂混装。
( V% G6 \% W* v+ R⑥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0 \- J3 @: }# n- ~4 ~
⑦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6 p* W9 I1 h3 V C& }- V4 i
十二、天然气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F' U+ c& G2 e( D& {* o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0 J, Z2 x0 L. W
② 车辆装天然气前,先检查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保证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良好。
3 R- ]+ c8 |" ?' H5 V+ S- G4 h/ c
③ 装车前,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
" B2 b' F; i3 V* r
④ 装车过程中,严禁吸烟等明火,密切注意装车情况,防止超压。
: g" s6 m L. k3 @: Q⑤ 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天然气外泄。
8 j: u2 N; ~% L; q6 I7 c3 l
⑥ 卸车时,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严禁吸烟等明火,将气管捆绑牢固,防止气管脱落,造成天然气外泄。
, m# x* d6 E" T/ m
十三、乙炔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t; U& V$ R `2 E* p6 R Z) F, I9 [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0 B. q2 L+ q/ ~+ N) J. L
② 车辆装乙炔前,先检查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保证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良好。
% U# F; i5 f8 ~. \; l0 A
③ 装、卸车时,必须要轻装轻卸,防止气罐爆炸。
5 i2 F) B/ T% P- }: r
④ 装车后,必须将乙炔瓶固定好,防止运输过程中气瓶倾倒。
3 ~: j9 s/ a/ O/ w- l十四、瓶氧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 @7 `& D% W% s$ _+ l% P2 j5 o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g/ W& P: o% j- M1 q② 装车前,先检查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保证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良好。
- \0 _) |* v9 U$ ?9 K/ w
③ 装车人员必须穿工作服,穿防静电鞋。
: u6 D5 l: B8 K! i: H- \: e
④ 装、卸车时,必须要轻装轻卸,防止气瓶爆炸。
7 m6 ]$ b+ D: \7 {
⑤ 装车后,必须将气瓶固定好,防止运输过程中气瓶倾倒。
( @9 }8 \5 ~( q
十五、三氯硅烷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S" C5 {" N4 q! C2 M: M
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 W7 w0 T* m+ f0 h$ r② 装车前,先检查车况和排气管的阻火装置,保证车况和排气管的阻火装置良好。更多油品资讯油品信息调油技术请关注公众号油品圈。
8 o0 z* m" R% z7 p& `4 Z6 p5 d8 u
③ 作业人员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
; T( }; @* [( M! W$ h/ K④ 装车时,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保持车辆周围干燥。
3 R, r7 |& J. ?+ V
⑤ 装车过程中,严禁吸烟等明火,密切注意装油情况,防止三氯硅烷溢出。
! J2 X4 K) u7 x/ R0 {$ |⑥ 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抛洒。
3 Q! |- e0 S8 a" o& E0 k v/ A: J⑦ 卸车时,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严禁吸烟等明火,将管道捆绑牢固,防止管道脱落,造成三氯硅烷外泄。
8 r9 h9 L* v0 Z: z2 T2 ~⑧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过程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 Y' ~" v: x7 Y5 p& H' t
⑨ 身上沾上三氯硅烷,用大量清水冲洗。
* d0 A' I: H* ]5 K O1 c+ @: q
十六、液氯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f u+ ?' c6 q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 |; ` j$ i" Q/ T# v. w- Y( y② 装车前,先检查车况,保证车况良好。
' r1 w" X( n- ?' X) p
③ 装、卸车时,必须要轻装轻卸,防止液氯罐爆炸。
- C5 _7 S0 z8 P; O% r1 i
④ 装车后,必须将液氯罐固定好,防止运输过程中液氯倾倒。
' C0 G8 ?! Z0 i0 A3 t9 R) S⑤ 身上沾上液氯,用大量清水冲洗。
( u* @$ H1 `$ w: O
十七、甲醇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 H1 X9 G) e4 X% q# o①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1 R* A+ h4 B# j/ y$ K② 装车前,先检查车况和排气管的阻火装置,保证车况和排气管的阻火装置良好。
, G2 M1 z/ g2 U! m0 w③ 装车人员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穿防静电工作服。
8 r& q [! F2 U3 O④ 装车前,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保持车辆周围干燥。
+ g& p: E. D0 x( R3 x: I
⑤ 装车过程中,严禁吸烟等明火,密切注意装油情况,防止甲醇溢出。
* i# Z- f E) n& s) m+ A3 p⑥ 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抛洒。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过程中,应防曝晒、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 J. @3 C5 `/ g; k( a⑦ 卸车时,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严禁吸烟等明火,将管道捆绑牢固,防止管道脱落,造成甲醇外泄。
9 q& _. A/ g4 I2 I⑧ 身上沾上甲醇,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
; [* e! h" ]& G P+ {/ M9 p* F2 I/ f6 t, E8 R
1 T* o6 ^4 ~( _, o5 ~; |1 d
来源:海运网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0 g3 R6 G7 {) J! h8 ^- L5 @
编辑:孟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