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200|回复: 0

高中毕业后做安全员,工资500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13 13: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高中毕业后做安全员,工资5000) |  s2 r; u' h, @2 Z; r
. t! Q0 Y5 y- ]' _  D: P
[url=]安全微课堂[/url] 前天
3 @( p  O8 X4 A; ]# N9 z/ @# W; K  ^8 a, k& p
安全学习,从小说,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大的说,是对别人的生命、企业生存发展负责。安全工作不是一会儿功夫不是一蹶而就,而是动态的、长期的坚持。各个行业有不同的工作标准,但安全是一个通用管理标准。本文从安全管理基础、安全防爆、安全的基本知识、电气检修安全规范、安全防火、消防器材的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分类、日常安全教育来讲解,堪称最全的安全培训教育资料
一、安全管理基础

$ T, G5 ?4 w/ F' C5 B* _" K01
安全术语
8 Y3 B0 l# m8 M; A- ]0 x. e0 j2 A
(1)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 G1 r/ e. @0 R6 x5 l! y9 |
(2)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3)安全管理: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使劳动者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制措施。
(4)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的突发性事件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5)事故隐患:引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
& G" M! C2 J! O; R1 E; N
(6)不安全行为:职工在职业活动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7)违章指挥:强迫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
(8)违章操作: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9)四不放过的原则:是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受到处罚不放过、他人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10)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1)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 ^* r8 u! g; C% S
(12)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帮助别人不受伤害。
(13)三懂四会: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消除器材和防护器材
(14) 职业安全:是指人们进行生产过程中没有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发生的状态,是一种带有特定含义和范畴的“安全”。
(15)危险:是指可以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存或潜在的状态。
(16)危险化学品:是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17)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 M  F9 i' _" u- E0 g
02
安全生产的“四个必须

7 S& ?, k2 Q" H+ L
必须人人注意安全:不但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还要注意别人的安全和其他各种安全隐患。
* {; O- v0 v9 Z3 [. a9 |
必须事事注意安全: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熟练而忽视安全。
必须时时注意安全:如不要因为即将下班而加快速度,违章操作,忽视安全。
必须处处注意安全:在任何地方都要注意安全。
- s0 S+ q, F# R) R
03
安全色及安全标志
/ i8 x, [, {: t; q3 l$ ?& |7 [# c: z
我国规定了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其含义:
红色:禁止,停止
蓝色: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
黄色:警告,注意
绿色:提示安全状态通行
0 @3 t- b! x9 V- Y) _
违章操作:凡在生产过程违反国家颁发的各种法规性文件,和企业、事业单位其上级管理机关制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工艺、生产操作、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投放等,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决定等,均属违章作业。
; Y2 s4 Y0 L7 ?: X( j! H
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不按规定正确穿戴和使用各类劳动保护用品,和在生产过程中穿高跟鞋、裙子、喇叭裤、围巾以及披头散发、袒胸露背等。
(2)工作不负责任,擅自离岗、串岗、饮酒、干私活及在工作时间内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
(3)发现设备或安全防护装置缺损,不向领导反映,继续操作,自作主张擅自将安全防护装置拆除并弃之不用者。
(4)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进入危险区域、场所和攀、坐不安全位置。
(5)不按操作规程,工艺要求操作设备,擅自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等。
(6)擅自动用未经检查、验收、移交或查封的设备和车辆,以及未经领导批准任意动用非本人操作的设备和车辆。
(7)不按操作规定,擅自在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落料、焊接、清扫和排除故障等工作。

. Q3 |: M+ ?" e' f! g& F/ D+ Y4 B* F
(8)不按规定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除的废料、垃圾不向规定地点倾倒,工件和附件任意摆放,堵塞通道。
(9)使用已失去额定负荷能力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各种起吊设备、设施和工具。
(10)不执行“危险作业申请单”所规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对领导的违章指挥盲目服从不加抵制。
(11)对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按规定进行储运、收发和处理。
(12)特种作业工种无证单独操作,机动车辆持学员证单独驾驶和无证驾驶。特种设备和要害部门,不认真登记和交接班,擅自离岗或睡觉。
(13)工作过程中不讲安全,以拼设备、拼体力来抢时间、赶速度、冒险蛮干,或不按工艺要求操作设备,使设备超负荷运行。
(14)违反其它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行为。
2 P: f4 S. ^0 V
二、安全防爆

7 y* g5 J9 e* R' n5 u+ ]7 o) h01
爆炸极限的概念

4 }1 q7 O& ^8 M) P  J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非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可以爆炸,而是固定浓度范围的,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固定浓度范围,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可燃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8 a+ r3 p6 O" E$ i8 ?$ h

% }  O  w. L; a02
爆炸压力
! r8 K" Y7 l# ?3 W" p# k( G
可然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闭密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生产中常见的火灾爆炸现象:
①易燃易爆气体泄漏引起的燃烧爆炸;
②压力容器管理不善发生爆炸;
三、安全基本知识

0 j8 S& ]5 L0 w( k) P01
高处作业
* G+ J' n* `' N; B0 O; e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高处作业。
% f( X8 W( F' K
02
最低附落着落点

, g* i/ Q# v+ N& Z7 n1 \" D) b
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最低坠落点。
$ n1 N- P9 Y9 Q
凡登高2米以上作业必须配带安全带。
安全带:高空作业工人预防坠落伤亡的保护用品,由带子、绳笔和金属配件组成,总称安全带。
2 `+ d8 h- I/ H
四、电气检修安全规范(四必须,二严禁)
3 s+ ^" t3 G1 R. X7 ^# H
01
电器事故的种类

3 @0 d1 f. r8 z$ L) n
电气事故主要包括:电流伤害,电磁场伤害事故,雷电事故,静电事故和某些短路事故障。
什么是电流伤害事故?
电流伤害事故是电流通过人体发生的事故,分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触电的体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电流通过人身,当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会使肌肉发生痉挛现象,如不能立即脱离电流,最后便会引起呼吸困难,心脏麻痹以至死亡。
电伤:指人体触电后及肌肤局部创伤,有灼伤,烙印和皮肤金属化等。
  _+ @1 D9 {: H; g2 ?6 ?
02
四必须
  Z1 n4 y+ \  ?5 B' t: J
(1)主线路、变压器、高压开关柜检修时必须按要求办理工作票证。0 B% \7 ^  ~8 d1 K2 O
(2)电气设备停电检修时相应开关拉下隔离并挂牌登记,拆、接电源后必须将电闸刀盖盖上。
(3)重新接线后必须检查电机正反转,电位器相位。
(4)凡电工检修期间必须穿绝缘鞋,劳保用品。
' j1 \0 F! M$ x7 t# [* u
03
二严禁

( P. M+ C+ l4 o4 ]
(1)严禁电线乱接乱拉,临地线架线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做到人走线拆除。) G' X& Z# g% l+ r$ j- C
(2)严禁用铜丝、铝丝作保险丝使用。
. M: V% I' I  s4 o5 l
04
怎样进行触电急救
$ ^1 |& A6 L. Y8 ?
(1)应立即断开近处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各车间员工都应知道本车间的电源总开关位置)
(2)如断电有困难,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板等绝缘物体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源,使之脱离电源。
(3)触电者紧握电线时,可用干燥的木柄斧,胶板等工具切断电线,或用干木板,干胶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借以隔断电源。事故发生在高压设备上,就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等级的绝缘工具切断电源。

% O" P4 i4 J* Q  s, i
五、安全防火

, }% e( P$ C) Y4 h$ K) ]01
火灾的分类

7 b- {: z  G3 j# p& [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火。如木柴、棉、毛、麻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天然气 甲烷 乙烷、丙烷、氨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 U+ [7 q7 g/ S5 G+ X  C( C) V+ }
02
火灾的三要素
6 V7 w+ ]; z6 B* z
(1)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7 E% R5 a% k! M6 C& t" x
可燃物 :是燃烧的主体,如木炭,棉花,汽油。
助燃物 :参与燃烧,与主体物质起化学反应,加速燃烧进程,如空气。
着火源 :使可燃物达到燃点的物质或方法,如雷电,炉火。
(2)点火源的种类:A 明火及高温表面;B 摩擦与撞击;C 电火花;D 静电;E 雷击
(3)火灾燃烧的四个阶段:
初始阶段:一般固体可燃物质着火燃烧后,在15分钟内,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烟和所流流动缓慢。燃烧速度不快,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在70%以上是由在场人员扑灭的。
发展阶段:初起之火没有及时发现并扑灭,随着燃烧时间延长,温度上升,周围的可燃物质被迅速加热,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面积迅速扩大,形成发展阶段,这是灭火的关键性阶段,必须投入相当大的力量,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控制火热发展,以便进一步加以扑灭。
猛烈阶段:火灾在发展阶段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由于燃烧时间继续延长速度不断加快,而积迅速扩大,温度急剧上升,气流达到最快,是灭火中最困难的阶段。
下降、熄灭阶段:火灾将要烧尽或被扑灭的阶段,要提高警惕防止复燃。

8 l6 S# \, a/ m' d1 {; z) z( R03
防止火灾措施
8 l$ g' o4 E( t7 c: q3 c. t5 h0 W' n
就是在火灾发生之前,预先防止火源点燃的措施,是一种最根本的防火措施,这种措施是把有起火危险的物质以及具有点燃能量的着火源,有效地,恰当地进行管理使它们无法造成起火条件。
三懂9 M/ ^( o; P3 f. _9 I3 m% W4 A
懂本岗位火灾险性
懂得预防措施
懂得灭火方法
三会
会报警
会使用消防器材
会扑救初起之火
初起火灾的扑救原则:
①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则
②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
③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4 h* T& @7 u5 M, }% B& F# t
灭火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 :就是将火源处和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将可燃物质移走,没有可燃物,燃烧就中止了。
窒息法 :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所而熄灭,如用二据化碳灭火,氮气,水蒸气,用不燃或难燃的物件直接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使燃烧停止。
冷却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温度低于燃点而燃烧停止,或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起火点,主要灭火剂有水,二氧化碳。
抑制法 :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这种方法须足够的灭火剂参与和中断燃烧反应,否则起不到抑制作用。
  u5 \- _; [( d2 N
六、消防器材的使用
  P# F6 ~& Q2 S
01
常用类

( V. c) C/ n! m% F. J6 P$ T7 N
(1)消防栓、水带、水枪(水灭火)* {( u7 p) X" X4 h# g
(2)二氧化碳灭火器(由喷嘴和管路组成)
原理:通过减少空气中氧的含量,使其达不到支持燃烧的浓度。二氧化碳在空中达到15%以上使人窒息死亡;达到30%—35%时使一般物质的燃烧逐渐窒息;达到43.6%时能抑制汽油蒸汽及其它易燃气体的爆炸。
灭火方式:发生火灾时,通过手动阀打开钢瓶的瓶头阀,延伸软管将二氧化碳灭火器向着火点喷射
(3)其它类:如泡沫、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 B. @  o4 j9 e

) U/ Q: [/ d8 y8 |9 ]) @! N1 P
小贴士:吸烟是人们比较广泛的一种嗜好,在日常生活中,因吸烟引起的火灾相当严重,是防火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P# U9 D8 }( U; l# M

2 a8 @- y# Z$ K. a" Y' \) |: T
烟头虽是一个不大的热源,但它能引起许多物质的燃烧,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度,中心温度达700-800度,一支香烟延烧时间为4-15分分钟,如果剩下的烟头为烟长1/4,则可延烧1-4分钟,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点大多低于烟头的表面温度,如纸张,130度,布匹为200度,松木为250度,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烟头仍进深度为5厘米的锯末中,经15-90分钟阴燃,便开如出现火焰,烟头扔进深度为5-10厘米的刨花中,有75%的机会,经过60-100分钟开始燃烧。
9 W8 f! v2 `6 E8 v% H9 C
02
火灾现场如何逃生

+ @# y/ ~4 i, F
火灾中的“隐形杀手”:有毒气体
大多数物质的燃烧都生成许多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很多是有毒气体。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颗粒总称为烟。根据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80%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如二氧化碳,它是主要的燃烧产物之一,在有的火场中浓度可达15%。
# f7 y" W! ~9 Z( S8 H$ ~) ?# I' [# y
它最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从而引起头痛、神智不清等症状。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因此,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智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
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0.1%时,即可导致人在60分钟之内感到头痛、呕吐;达到0.5%时,有致人死亡的危险;达到1%时,人呼吸数次,就会失去知觉,在一两分钟之内即可导致人中毒死亡。

1 x+ Z7 I; i+ S
1993年12月,福州市马尾镇一台商独资企业发生火灾,60余名打工妹大多是被毒烟熏倒后被火烧死;同年4月,唐山林西百货大楼发生火灾, 79人丧生, 经过法医鉴定,这些遇难者中除一人系跳楼摔死以外,其余均为一氧化碳以及其他毒气窒息死亡后被焚烧;同年5月,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苗岭大酒店二层的洗浴中心发生火灾,7名外地打工人员都是被烟熏而中毒死亡。这样的火灾案例举不胜举,充分说明了有毒气体是火灾中的“隐形杀手”,曾经吞噬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 C; `. [9 U4 r7 ^7 u. k
然而,1996年4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鹅饭店发生火灾,造成10人丧生,在这些遇难者中,有中国人、朝鲜人,在火灾中同样面临死亡威胁的还有6名日本人,而他们却凭着丰富的逃生经验顺利逃生,幸免于难。因为他们进入饭店时,早就摸清了周围的环境,当火灾发生后他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从而成功脱逃。

0 N1 k2 Z  G  ?. S8 r
在现代的各类建筑中,无论是宾馆、饭店,还是公共娱乐场所、家居住所等,人们大多数都只是注重装饰的豪华,而忽视了很多装饰材料是易燃物品,如人造地板、塑料壁纸、化纤地板等,这些化学装饰材料在燃烧时都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后,逃生的人们都面临被有毒气体窒息死亡的危险。
(1)熟悉环境:留心安全出口位置,避难间,报警器,灭火器的位置以及他们有可能做为逃生器材的物品,养成习惯。
(2)要防烟:一旦确认起火,不管附近有无烟雾,都应采取防烟措施,常见措施是用干,湿毛巾捂住口鼻。
(3)设法逃生: 要稳定情绪,克服惊慌,冷静地选择逃生办法和途径。不要为穿戴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不要向狭窄角落逃避。

7 p/ J5 L8 o3 f/ Q- V
逃生方法:
(1)迅速报警: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当发现火灾发生之后,应该先拨打“119”火警电话向接警人员讲清楚起火地点、单位、燃烧物、燃烧程度等,消防人员接到报警后会立即赶到现场救援,这样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而且还可以争取更多的被火围困的人获得消防人员的救助,减少人员伤亡。

  x0 u" a) k) e* p
(2)寻找出口,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避难设施进行自救 :当火灾发生后,千万不要紧张,也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乱跑,而是要多动动脑筋,仔细回忆一下安全出口在什么方向,那是逃离死亡之门的“绿色通道”。在火场中,多数人都非常恐慌,不知所措,互相拥挤、踩压,盲目地走进了“死胡同”,从而造成群死群伤。当然,稍有点逃生意识的人一旦走进宾馆饭店都会留意太平门、安全出口、紧急出口的具体位置, 所以一旦火灾发生后,寻找逃生之路就会胸有成竹,临危不惧。如果火场烟雾较大,很难看清楚或者判断不出安全出口的准确位置,那么可以通过火灾现场烟雾的走向来寻找安全出口。

& h$ u0 D! ~2 S$ R5 {
(3)舍财保命:在火灾事故的遇难者中,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贪财而丧失逃生的机会。有的人是在逃离现场之前想多抢点值钱的物品,有的人是本来已经逃离了现场后又返回去拿东西,殊不知在火场上,哪怕是一分一秒,有时离死亡之门就只有一步之遥。1999年发生在江西的一次火灾中,有两名打工妹就是为了回房间去拿钱包而没有能够逃出来,永远被留在了房间。所以火灾发生后,应该迅速撤离现场,切忌贪恋钱财。

8 w( z; N/ }; g
(4)紧急求援,利用建筑物本身及附近自然条件自救:如果通过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都不能逃生,可以打开窗户向外扔东西、招手或者大声呼叫、敲击物品等,向外发出求救信号,从而引起窗外消防人员的注意,争取救援时间。
& l1 F" w; h7 M, \
(5)无法突围时,向浴室,卫生间转移匍匐前进,放水,卧地,防烟雾。由于火灾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而且烟雾比空气轻,贴近地面的烟雾浓度不大,所以在逃离火灾现场时应该把毛巾(口罩、餐巾布等)弄湿后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尤其是在穿越烟雾区时,尽量屏住呼吸,快速前进,从而减少有毒气体进入体内。
! I  d' O& Q- ^/ e$ q
(6) 结绳自救:火灾发生后,如果现场有救生绳,可以将救生绳的一端固定在暖气管道、床脚上或者其他比较重的物体上,然后打开窗户,另一端沿着窗户下部垂直下滑逃生。如果现场没有救生绳,可以把床单、窗帘、被罩等撕成条块,拧成比较结实的粗绳,并用水弄湿,当作救生绳用。用此方法逃生要注意的是,救生绳固定的一端一定要结扎牢固,并仔细检查绳索是否安全,以防负重后松脱或断裂。

7 R+ R, I; ~, `. J
(7) 谨慎跳楼 :在非跳即死的情况下跳楼时,抱些棉被等物向楼下车棚,草地或树上跳,减缓冲击力。
7 J* k$ k+ _1 i% D
七、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 |% l5 z; E9 b2 C. Y0 s: V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防御性装备。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有以下几大类:
(1)头部防护用品。如安生帽、工作帽;
(2)眼睛防护用品。如各种防护眼镜等;
(3)耳部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
(4)面部防护用品。如防护面罩;
(5)呼吸道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呼吸器、自救器等;
(6)手部防护用品。如手套、指套;
(7)足部防护用品。如防砸鞋、隔热鞋、绝缘鞋、导电鞋等;
(8)体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背带裤、雨衣、防寒服等;
(9)其他防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绳(索)等。

, F6 A' C+ t$ |8 f" m
八、日常安全教育
+ B% b- c# X+ D$ X" z! ?
企业应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做好基本功训练。安全活动应有针对行、科学性。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防止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 }* E# j, C- k) m
01
班组活动学习的内容
* a+ A8 b9 K; {3 j
(1)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
(3)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4)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
(5)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
(6)开展查隐患、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7)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象;
(8)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
(9)其他安全活动。

! M. r  a0 G! k6 i. ?02
生产厂区内的十三个不准

& A- Q* f3 F2 C% h- k
加强明火管理,厂区内不准吸烟1 Z$ d) f5 b5 `4 z/ n( ^9 S# M" c
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入
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
未办高处作业证、不带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作业
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职工,不准独立作业;特殊工种职工,未经取证,不准作业

. O( ^+ S& l0 Z, h/ P/ `, Z03
操作工的六严格

0 u$ z6 m# F, V# f$ h9 W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
: M% }3 u' D- z' O6 v9 v
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严格执行工艺要求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8 B7 A6 l. `8 s3 [3 C4 S% E04
动火作业的六大禁令
% {5 u  U( J. F/ G
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m, D: c1 o4 B4 v; C- G9 b
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不清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1 c$ q, y$ w; H* x$ Y/ I
05
员工安全职责
" _& M0 ~! q7 U( ]& O7 {! e
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要求,遵章守纪,做到“三懂、四会”(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消除器材和防护器材)有关记录清晰、真实、整洁。" l5 U: j& O8 N; i. B0 W3 x4 G
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做到处理及时、果断。应杜绝各种玩忽职守职守,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认真维护保养设备,发现缺陷时应立即消除,并做好记录;保持作业场所的整洁干净,做到文明生产。
0 N) J1 r1 {3 Y- W& \
在自已不违章作业的同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在拒绝违章指挥的同时、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在作业过程中,努力做到“四不伤害”。
2 l' s5 O7 [: f: i9 l

# `7 u  J2 k0 L$ N  ^1 X* i! e4 {, B9 i- U  s$ X: E3 j

+ \! g9 n: U5 g& A0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7-14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