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0 q9 E1 _7 d9 k. z* D
除了规模大小之外,怎样的公司才能算好公司呢?' n6 B6 Y" g3 y! d& S( u. l$ o* {
9 g3 }5 n" o: h; F, C8 U
8 b6 a! W: R8 f' J2 O* ]01 看落差
7 e- b7 q5 b1 T8 |" G7 M; s记得刚工作两三年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同事在会议室里改方案。恰好部门的老大开完会回来经过,看到投影屏上的PPT ,他停了一下,然后啥也没说就坐下来,在电脑前噼里啪啦一顿打。
1 A% Z9 a4 {/ V' m! @, h. Y
过了几分钟,老大站起来对我们说:“这部分应该这么写。”
& w8 }- M2 h* \; T8 T; V怎么说呢,我是个男的都觉得,帅呆了。
, Z" ]! M) J+ r: |& g- x0 g2 s
后来,旁边一位比我年长的同事感叹道,20多年了基本功还这么扎实,不愧是老大啊!
3 B# @% _, O1 F6 [3 c
这事我记到现在,那位老大写的几页PPT我一直保存在电脑里,没事就会拿出来看。对比我自己写的东西,那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 t" p4 e) }7 V# ]0 I7 i4 T4 w1 Y: `, ~
所以,这是我定义好公司的第一个标准:
2 v! C* k. v5 c6 F0 ?$ U
好公司能让你感受到巨大的落差。% E' a1 p3 e5 [- C1 O2 C7 c
9 Y3 ]* U/ P7 I ?这个落差,不仅是工作能力上的落差,更是视野格局上的落差。看待同一件事物,你是能高屋建瓴地去看,还是低到尘埃里去看,有着本质的不同。
1 L' j, I, ]* r4 C* V6 j( {) K \; u同样一页PPT,厉害的人写出来的话是:资本推动下电商平台开始加速整合,寡头垄断的趋势愈发明显。
8 j8 k) P0 H' E3 b! n# C我写出来的话却是:电商平台并购案例增加,市场玩家逐渐减少。
( B" ?& A& [1 _5 P. Y
这两句话的差别在于,前一个在预测趋势变化,后一个仅仅在陈述事实。
& z Q: Z+ K/ M& a" N/ z7 a我记得在那时受到最大的鞭策就是:
$ O4 d' x( N, \) o; d @0 Q
不要费劲去讲大家都看得到的现象,而是努力思考这会带来什么变化和影响,以及,你会建议客户怎么去做。
1 q# @( r. n2 A/ {3 z: E这叫“纸背后的洞察”,也是作为一个咨询顾问,最有价值的地方。
$ n w6 c3 m+ m) Q+ n4 _
类似的例子当时还有很多。
! G1 I8 l/ Q% h9 P
这样的环境下,一旦这种落差积少成多,无形中就会变成催促成长的压力。这个压力不需要别人说出来,也不需要写进公司的任务KPI里。
$ I$ ^) h' n& X9 T+ p
它们只是静静地弥漫在空气中,弥漫在周围同事的言语和行动里。你一旦落后了,就会自发地感到愧疚和自责,然后想尽办法迎头赶上。
3 h% t. Q7 M* f2 A% h这才是一个优秀公司理应具备的工作氛围。
2 H& J m8 X$ I% o
维珍公司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说过一句话:
3 _2 B0 B; q, o# F“当别人提供给你一份绝佳的工作机会,但你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胜任的时候,先说Yes,然后学会如何胜任它。”
+ Q+ C. \0 A' h; Q' I这话我是极为赞同的。只有先感受到巨大的差距,才能激发你奋起直追的进取心。
6 f1 N: P& \, d! r" l' _
倘若你去到一家新公司,做的事情和之前比没有不同,只用将过去的经验重复使用就能做好,除非你打定主意下辈子开始养老,否则还是趁早离开。
; E: R; O+ p2 h1 R8 j
人一旦陷入安逸度日的境地,就和收起利爪停止奔跑的雄狮一样,等有一天更大的机会落到面前时,只会力不从心。
8 W1 A2 o' p0 L1 P7 y4 f2 v5 |6 ?6 g# d N6 ]
' U& t) C; s8 ~1 z0 G* ]/ q0 y- K# \
1 [* P* Y' C. \: m, R1 o1 E- p02 看标杆
$ ?( @% @& L. ]/ g e% Q) i
好公司能让你明白,怎样的工作产出才能称为行业标杆。
/ j( n+ c7 d: a7 }- e$ n5 z: S- G我见过太多不靠谱的公司。说他们不靠谱,是因为工作产出的水分实在太大。
" M* O+ v" ]$ \' ^% O比如一份正儿八经的营销方案,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毫无亮点和新意;再比如一场新闻发布会,却办得漏洞百出,嘉宾体验极差。这样的公司能活下来当然有各种原因,但我极不建议你去。
$ ?( D6 r1 \0 E0 a- r, U( a( K
因为这对你的成长毫无帮助。以一个低于行业平均水准持续进行产出的公司,永远成不了大器。
6 q" F J6 z6 V1 `% |, t
以前有句玩笑话,叫一流的公司定标杆,二流的公司做品牌,三流的公司做产品。
1 h N: {; w2 C/ h/ I: d
玩笑归玩笑,但“定标杆”确实是好公司与差公司的区别。而只有了解到一个行业的标杆到底是什么,才有机会去打破这个标杆,更上一层楼。
; z. X5 z+ {" I- w8 n6 s为什么星巴克老是被碰瓷?就是因为它制定了咖啡行业的用户体验标杆。无论是店面设计,还是咖啡制作,甚至是市场营销,这些都给其他咖啡品牌树立了榜样和标准。后来无数模仿者想要打破这个标杆,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 o; ~3 L r- t1 m为什么GE(通用电气)在制造业领域被称为领头羊?因为它第一个大力推行了六西格玛战略,提出在100万件产品里面最多只能有3.4件出现瑕疵。从此奠定了制造业里的质量标杆。
' F' l& }. y2 w
如果你有幸在一家能够制定行业标杆的企业里工作,那意味着你有机会接触到这个行业最前沿的信息,知识和技术。而这都将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巨大帮助。
1 f: ]' [8 o/ O1 F5 B) V5 [. k& R即使你无法在这样的企业工作,起码你所在的公司要知道这个行业的标杆在哪里,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去精进和改善自己的产出。而不是整天用混日子做出来的产品想着蒙混过关。
$ s0 o; p, B) ^4 w3 k市场不傻,消费者不傻,所以你也别傻。
4 E4 S4 E8 K7 J9 s: h
/ Y N* e$ f! s; w1 }
7 z% I; U' \$ [03 看价值观
$ e+ V# A2 I, Y
很多人以为价值观是个不切实际的东西。比起升职加薪,职业发展这些实打实的东西,价值观更像是贴在公司墙上的大标语,或写在员工手册里的加粗体。
5 r/ |8 L6 k5 [3 H9 n+ K; Z
然而,这些充其量只能叫假大空的口号,并不能叫价值观。
0 \% d5 q' Q% F8 S, X! o9 C
价值观阐释的是一个公司为了什么目的而存在,它的行为准则是什么,它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对待自己的客户,对待这个社会。它流淌在企业的血液中,而不是存在于文字标语里。
$ h: \1 [- P: e, \# `& Q. L
往大了说,它指引着一个公司的发展战略。这家公司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如何去做等等,背后都是价值观在起着深远影响。例如Google 那条著名的“Don't be evil(不作恶)”,就是典型的企业价值观。
& v# x. G z3 O它成为这家公司从上到下的行为准则,落实在日常的每一条业务线和员工行为上。
( h% C2 |, w6 Z& ^0 A而百度就不同。虽然它和Google 一样都是以搜索业务起家,都是卖关键字广告为主,但这两家公司的价值观天差地别,做的事情也完全不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它们的发展历史,差异非常明显。
4 z" V/ b5 k( C/ f$ k往小了说,一个公司如何对待和培养员工,如何对待自己的消费者,价值观同样在起作用。
- E" H" q" M& x: [1 }- Y6 O, t比如海底捞的企业价值观里有一条是:把人当人看。
1 [) V( g; B; h m+ x9 _首先企业把自己的员工当人,而不是赚钱的工具。所以海底捞对员工充分授权,一个服务员就有权给任何一桌的顾客菜品免单。同时它还为员工提供各种超乎想象的福利,让他们能够放心无忧地努力工作。
8 \- L& V4 }2 f8 S! {只有把员工当人看,员工才会把顾客当人看,才会将心比心地用极致的服务来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
5 X' v) H$ @4 T这就是自上而下价值观体现出来的作用。
: d1 Y/ y& J/ ~) c: {因此在看待一家公司的时候,除了前面提到的看落差,看标杆,我们还要将这家公司的价值观纳入考量。
+ H& g/ A5 g" b, d' }# d7 I如果不认可公司的价值观,哪怕待遇再好,到最后也只会越做越痛苦,错误的价值观甚至还会改变和扭曲你的人性。
4 p- \6 w( |. b& i
而正确的价值观,会帮你树立积极的做事方法和态度。哪怕将来离开了这家企业,这些思想和习惯也能够让你受益无穷。
0 x9 W4 ]9 F# d: }' v/ c" A+ `
那么如何能看出一家公司的价值观呢?很简单,去看看这家公司的员工精神面貌如何,做事方法怎样,如何对待客户,就能窥见一二。
1 @8 i& `1 t$ X" l8 m. d比如一家以狼性文化著称的企业,它的员工在与人交谈或日常工作中就会显示出极强的争取心,有着不解决困难誓不罢休的气势。这一点,你是否认同?
% j/ l$ ^9 o2 p6 I% h0 h1 i6 X# `再比如一家文艺气息浓厚的企业,虽然近几年在商业发展上没有很大的建树,可它却坚持不作假不刷分。这一点,你又是否认同?
# r. ], Y9 x0 v- n5 e) T5 m
我们常说,企业和员工是互相成就的。最终能让双方长久走在一起的,一定是价值观的趋同。工作越久你越会发现,价值观认同是比薪酬增长更重要的东西。
3 g& h1 z. |, W, W" S# C+ R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