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色字体直观学机械可长期订阅我们
法律顾问:赵建英律师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公司会议:/ m) X" H: C7 I H6 l! _
这个月,你们部门有5人迟到,有18个非正常出勤,考核部门1分。
0 S# u: X g' d! H$ I1 \8 D
部门会议:
这个月我们有23人次的考勤错误,被公司考核1000元,这部分要从个人头上扣,每人50,以儆效尤。下次翻倍。
/ x! k# r& c# t: N- P) H. M
曾经一篇名为《白岩松:任何单位,到了强调考勤、打卡时,一定是走下坡路的时候》的文章很火,文中写到一个“白氏理论”:
0 T% }) D) _. Z1 h
“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等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 j6 F3 ~# A( J# R
因为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不待扬鞭自奋蹄。或许员工10点才来上班,并没有赶在8点打卡,却自觉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不需要监督和催促。
$ ]* h, k' @4 I《东方时空》刚创办的时候,从来不打卡,没有纪律方面的要求,我们却几乎住在单位。到了后来强调打卡的时候,影响力就很弱了。
”
- f0 W$ Z% V7 H! u" ~8 u白岩松作为知名主持人,总是能说出金子一样的句子。哪怕这句话说在他并不熟悉的企业管理领域。
) E. [7 C6 Y2 ^/ ~$ d3 ?
不管有没有被白岩松说中,不妨反思一下你的公司,是否有以下情况:
“1.薪酬问题:多数实行固定或微弹薪酬机制,员工与老板都不满意;
* X8 M1 s& g/ H( G
2.行政管理问题:业务运营系统相对健全,但行政管控系统很原始粗糙;
% _! } l" y7 G; d; V' n3.共赢问题:老板与员工各有所求,目标不一,老板独自承担压力。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重业务轻管理,重考勤轻考核,重人工轻人效,重罚扣轻激励。
+ c) u1 i ]. Z2 |2 h
一方面,对于员工迟到时间斤斤计较,每迟到1分钟都要算清楚该扣多少工资;
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却流于形式,变成打分游戏和填表游戏。
2 z$ ~8 t h1 }9 [, D6 @1 S“网上有人分享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0 r) |' q0 g2 ^* m0 }% K' V1 V
2 q3 h! e8 G# c. w+ I* Z一次同学聚会,饭局定在下午6点开始。其中,有一位同学正在加班,根据公司规定他要晚上9点才能下班。
3 B; A. @1 ^# m& I$ I8 i本以为他不会准点到,没想他还准时去参加聚会了。
) U9 Z% w5 O( @4 _4 A
后来,问他请假了没,他说没有:他把公司的打卡机带上,只要在晚上九点的时候,找个插座就可以打卡下班了。
”
3 z( x" s+ x' p" F* Z6 w9 d0 D$ J: X8 z3 i) V' l
上下班打卡应该放在员工考核的第几位?
. L. D3 j) J* [9 A, G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员工绝不会因为公司要求打卡或不打卡,而懈怠了工作,相反没有太多条条框框束缚的宽松工作环境,却给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3 h. X$ R: o, }做任何事情都应“以终为始”,我们在管理和考核员工之前一定要想明白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比如:对一个设计策划人员,我们要的是创意;对一个销售人员,我们要的是产品销售的业绩,而不是上下班是否忘记打卡。
4 d4 y/ n' A5 @+ |! M* t8 X
管理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把管理只盯在上下班打卡上,而忽略了其他,那我们的管理人员就可以不要了,因为打卡的事儿,机器就能胜任,而且比人会做的更加准确、公平、公正。
# h+ H: T0 K" s! e3 n" H0 C s6 a/ r3 @) u1 j
考核员工的项目多,就能管好员工吗?
$ F! q$ H5 D1 N0 e7 a9 m路长全先生在他的《营销纲领中》提到了考核聚焦的问题。他提到:经常看到一些企业的考核非常复杂,考核指标之多,量化之难,操作之复杂,到了事实上无法实施的地步。
- [4 [1 @0 r$ d7 N
比如:一家公司对于一个销售代表的考核居然有7个指标:任务完成率、管理能力、公关能力、费用率、人品、上报方案的质量、衣着谈吐,等等。
( w4 d+ ^! c& }& u: o这哪是考核一个普通的销售代表呀?如果按照这家公司考核中的一些量化指标,能做到60%就已经接近一个完人了,他怎么可能只做一个销售代表呢?这些考核指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一个国家部长的标准了。
8 H5 k( v; L& K$ z- h0 o
如此这般,是越考核越不得要领,越考核越觉得员工素质越差,越考核越觉得体系不完善。以上考核项目这么多,而效果不佳的关键是考核没有聚焦。我们究竟希望销售代表给公司带来什么?思考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就考核这个关键指标就行了,其他的是管理问题。后来他建议考核指标由7个改为两个,结果好的出乎意料。$ I3 J" v* L) P6 P" m3 ~
S* S, Z) n2 t- Z, z
5 X3 V% S: C3 h1 [& f
企业是为了利润,还是为了管理的完美?" A- _. Y: Y9 ^3 p* O' y5 F6 J
路长全先生在《速度领先——导致资源汇聚》一文中强调,在“速度领先”战略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占到先机,就只有靠速度来弥补了。速度快的企业所导致的低成本资源的汇聚,本质上是一种速度上所产生“裹胁效应”。“速度领先”战略的副反应就是“有限度的混乱”。
8 k0 k7 i; m6 k# Y7 R7 L在这个阶段,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企业的存在到底是为了管理的完美而存在,还是为了抓住机遇实现盈利而存在。即使解决了管理中的所有问题,将企业搞得非常完美,但我们失去了企业发展的机会和速度,失去了竞争的基本条件,那这种完美又有什么价值呢?这种完美是短命的,因为它失去了竞争的基本前提。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理解,企业是为发展而不是为完美而存在的。
$ M! w% Z4 r; I7 P1 q
/ R' D) C8 @0 }0 V/ d+ Z
4招聘员工干什么?& R/ V ?0 h% k
公司招聘那么多员工,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每天上下班打卡而来的吗?一个每天一上班就惦记着下班打卡的员工能是一个好员工吗?
8 W3 ]- \) \% F/ M5 U
明明3小时可以干完的工作,非要拖到8小时。你高效完成了,会认为你很清闲,就会给你安排其他工作。又不多给钱,何苦呢?
& |4 U! k3 J$ H0 I' Q1 S& G( N7 _
以检修装填催化剂为例,那些临时工,拿的是一天120的工资,干多干少都是这个钱,所以啊,他们磨洋工,非要熬到下班。 突然包工头说,这活干完就可以下班了,他们可以手臂轮的飞起。 又说了干完加餐另外加20元奖励,不用你催都把工作抢着干。
; J( Q* S- g* b: `+ S! H有人问:如此来说公司就不需要制度了,愿来就来,愿走就走吗?
& c$ c/ `% R/ P非也,制度是必须的,那要看你考核的重点在哪里。是结果,还是形式?
! S' ^) s/ T$ h工作安排合理,能保质保量完成就行了,非要加班才能证明你认真工作?
6 e3 l8 B( W- d! w% z7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