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761|回复: 1

中国制造离工业4.0有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11 2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中国制造离工业4.0有多远
' Y) F, y1 w* V8 |7 @, \- @% D3 J3 r2 U
原创 朗欧企管  2018-05-09
! d5 b1 q9 u* Y作者 张应春( P& h0 n! [# v& ~( n; q

6 C4 s( c, O' b; s4 D2 |4 o* w, R7 Z; G# ~7 Y  C; u
中国制造离工业4.0有多远?
9 V( N7 o& Z. u. `& u3 f来自朗欧企管
0 {. |7 f# {3 L4 Y# K00:0011:09
' h1 n, b! V& q
1 `" h/ S5 |  C, [0 Y# s* q9 r& F0 C
) h9 |& F0 Z5 A. j智造
' _7 Y  `, S/ q6 Q3 s. o) M导读:“工业4.0”由德国西门子、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多家德国领军企业和权威研究机构于2011年所提出及倡议,并在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向全世界推出制造业升级的方向,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由此掀起了世界各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美国提出了“制造业复兴计划”……这次转型升级的浪潮是世界制造竞争格局的需要,它正当时。
7 b3 W9 g" {! N4 C4 b% Y; v& o――赴德参加2018汉诺威工业展有感
6 h. p' D# ~- I0 ?( u$ j& o# e  P5 \4 X' S/ M* Z; O  d
6 S8 J0 z4 t. [; p! J) E& v
3 e' H) p) K3 M5 ], `
2018年4月,有幸作为带队导师跟随吴晓波频道-飞诺旅行组织的100多位中国企业家一起远赴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现场感受德国“工业4.0”的盛况。深入德国企业实地考察了“工业4.0”的落地实施情况,并与多家德国“工业4.0”的倡议方和践行者企业高层进行了沟通和探讨,感受非常深刻。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世界各国制造型企业从想法到行动、从方式到动作,它正发生。( z( x1 n. B# |, u
8 B2 G( l4 c8 ]  `$ F
我作为一名为制造型企业管理转型升级的研究和服务者,亲历汉诺威工博会各个展台,现场感知各国先进制造型企业的新技术、新管理、新理论。今年,我首先去了西门子数字化企业展台,映入眼帘的是今年的展览主题:“Digital Enterprise-implement now”实现数字化企业,正当时!这意味着提了多年的“数字化双胞胎”可以在各个行业落地实行了,西门子企业本身及服务的客户已经产生了许多具体案例。通过“数字化双胞胎”能够让企业从研发到出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在物理和虚拟两个维度通过数字化同步起到组织记忆的作用,形成企业的实时“大数据”。数字化企业让企业设备互联、生产状态互联、生产过程信息互联,让“工业4.0”的进程在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
1 z; n6 W$ e" ~$ z2 u+ p) O" @# |- I0 y, N3 I9 p1 T/ a* r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谈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难与痛,难免有点宏观乐观,微观悲观之感。
& z) b0 d% @9 @1 V- F# v4 S9 W* ]5 M2 F- ]0 E
宏观乐观的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具备了系统地、完备的供应链优势;连续几年中国本土企业的专利技术获得数量等体现出的创新能力稳居世界前列,既有保持世界制造工厂中心的能力和决心,也呈现出了承接世界创新中心的潜力和信心;中国强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市场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有着非常好的“土壤”。
/ E8 B& Z" Q' Q$ e% a% z2 N; e$ V$ M! O* r
微观悲观的是:中国制造依赖的粗放式人口红利、土地优势、政策优势等正在逐年消失;某些行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急需早日掌握“中国芯”;中国制造从业者的职业化能力有待提升,许多特定行业属性的专业人才非常欠缺,整体从业者职业化程度不高。! s# X" X8 v$ h/ ?
1 ~, v- o1 P0 z  {3 o3 R% v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总体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当然,乐观也好,悲观也罢,始终坚信勤劳勇敢的中国制造从业者能化危为机。且中国许多制造型龙头企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崛起,渠道多样化,运营标准化,实体企业的机会比过去会更多。外在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一个一个的企业和企业家思维不断地转型升级,特别是中国大量的年产值1个亿―10个亿之间的企业,是我们国家工业企业的多数群体。它们是中国制造的中流砥柱,也是我常年研究和驻厂咨询服务的对象,这么多的中小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这些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是中国制造整体水平的体现。
) Y+ [0 C3 A, h: D$ K  ~0 Y; r4 A: A5 C  t
这些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达成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目标呢?我们离“工业4.0”有多远?笔者通过多年的企业现场调研及连续几年的汉诺威工业展的考察,个人认为中国中小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b! o; A% B- K- O' w0 L0 {
# Q  g1 v9 Z& r2 `9 L/ d# `0 O4 p第一:企业管理精细化( I8 d9 q* [+ _1 F
9 P  z; G$ c' q$ H5 x
企业一切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管理的升级,管理是蓝海,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是我们每个企业当下的必修课。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升级,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无不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从管理升级入手,先让企业在这次全球的洗牌中生存下来。
, m1 w% D, g+ W! o/ X% S/ f' N5 _2 O* [" y/ s* g2 `
管理精细化的背后是团队的职业化,专业化;是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企业运作的体系化。我们的企业家也需要打破原来简单地商业思维,快餐思维,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向匠人思维转变;
1 |9 \* a1 M* s0 w, {第二:生产过程自动化
& X1 u( X8 z7 P: x# L( r) J! @0 W! x/ ~% r
即我们经常通俗地称之为“机器换人”,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过程还是比较传统的手工生产或单一的机械化生产。当然,没有必要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可以先从单个工序的单点自动化开始改起,逐个工序改造。
- q1 T  E4 o* d4 U0 a  K6 s9 F4 G+ \& p5 k0 L- x
制造型企业是重资产、重投入型,需要理性的决策。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思维来进行自动化改造,当我们不能做到全线自动化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协作机器人这种人机协作的方式。西门子、ABB、博世等德国龙头企业也是通过多年的研究并一次一次地改善才会有今天的成果,在完成自动化以后再考虑“工业4.0”的柔性生产与智能生产;" w0 ?' M1 U! S
第三:流程管理信息化( V; G: U; s" a0 \1 W% a% p/ y

' j7 T& p/ L9 [# j7 ]8 L7 o当管理精细化和生产自动化在企业中落地后,再将企业流程操作信息化,包括ERP、MES、CRM等等管理流程和动作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减轻对个人经验的依赖,提高组织效率,形成企业的组织记忆,有助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6 w( n! [4 i) a; n6 r. i/ @$ q3 q
2 j; e5 X8 i7 Y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定是流程改善在前,动作信息化在后,我们许多企业试图通过直接软件信息化来倒逼管理改善,这种方式是很难行得通的;
( j0 A2 i" I" e# }+ u0 ^+ k1 Y; [第四:企业数字化8 x0 r" I' [) z

; x# c, H  \$ R8 W4 H5 Y企业数字化能够完整真实再现整个工厂的生产状态,能在虚拟环境中优化、仿真和测试,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实现柔性化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这次我也在西门子展台现场采访到了西门子数字化企业全球区域管理经理李东先生,当我问到“数字化企业如何在中小企业落地”时,他形象地讲了三句话:
- H- v4 n) j+ g$ d
% ~* l. ]9 w& k; V) i〈1〉:“要想富,先修路”。只有将企业的数据之路,工艺之路,管理之路“修通”并将这些“路”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具备打造数字化企业的基础;
! v% Q: ~, A' w& D
! x! D% p6 v) D4 a8 {7 M6 k! |+ @〈2〉:“渠成水要到”。有了数据之渠,要将现场采集到的源源不断的数据同外部数据结合才能很好地指导产品研发,并有针对性地指导生产;" L4 w7 ?# t  ?: r) \

; S! [% P9 B% {. B1 Y# k3 J$ y〈3〉“有目标才好行动”。企业要有数字化企业明确的目标,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是节能,提高设备效率,还是提高产品品质,节约生产成本?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持续地落地执行。9 H7 k2 ^) V. j2 F

9 o, X4 Z, ]) o: ]/ a8 T: q我非常认同李东先生的观点,打造数字化企业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扎扎实实地推进。, C6 i, ^' t) t* d
第五:生产智能化
7 g, t4 t, E& V, s% y% D% A6 O( c2 ]2 e3 X" {
当做好前面四步以后,再结合3D打印技术,特别是硬质金属的粉末打印技术,智能物流连接,也许就能够初步达成我们理想中“工业4.0”的最初的生产方式。
- c# S% W7 L# @: D+ D, a2 l# p结语
8 a7 f& F3 U9 j) _0 K8 r, I6 l) F7 {7 j" s- ?
其实目前世界各国对“工业4.0”都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和定义,也没有一家企业已经实现理想中的“工业4.0”标准。但笔者认为,完成上述这些步骤并持续落地,再加上我们对客户需求的个性化订制、生产柔性化,在逐步达成“工业4.0”的状态时,也就实现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同时我们从关注企业自身的效率升级到关注供应链效率的升级,再到整体产业链效率的升级,必定能让我们的企业立于产业链的中高端。
; l$ Z2 x/ k3 y. o  W3 [! Z
& J: |5 M2 d* [1 e/ K$ b我们离“工业4.0”究竟有多远,其实就在前方,但要勤练内功,比肩左右!  
, e  O) @2 Q3 G/ L  N* a& k* A6 a6 S  p* ~
发表于 5-12 07: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定行业属性的专业人才非常欠缺,整体从业者职业化程度不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7-14 19: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