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官网客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4800|回复: 3

如何加强相关方安全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23 20: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如何加强相关方安全管理?
  s+ S9 c$ _* a* B

, o/ v4 S1 h3 D: O
原创 2017-12-22
老孔啊,这几日有微友来信,问了一些相关方安全管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甲方如何管理相关方(乙方);二是相关方(乙方)如何自己管理自己?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说白了,相关方如何自己管理自己是责无旁贷、撇不开自己责任的事儿,不仅要想着进度和玛尼,撸起袖子加油干,也得按照安全管理上人、机、物、环、管PDCA的闭环管理模式,加倍谨慎小心干;而甲方如何管理相关方,或者说如何合规合理合法地规避责任,轻松完成工作进度或者工程目标,则相对是一个技术活儿。
因为,现在是“依法治安”的新时代,你甲方想规避合理的责任,人家乙方相关方也想规避合理的责任,这最终结果就只能看谁更能合理、合法、合规地利用法律这个强大的武器保护自己了,不怕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怕你不知道这里面的道法,这里面魔法,总之是要懂法。
今儿海天正好休年假有空,谈下相关方管理方面的问题,权当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各位留言批评之。
一、当前相关方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通过这么多年的工作观察和实践,加之工作单位性质是央企的性质,海天粗略统计了下,在生产旺季期间,相关方和职工的比例高达10:1之上,这个比例不可谓不高,风险自然不可谓不大。当然,自己对相关方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顽疾有一些体验,列于下:
1、对相关方的识别、认定不全
我们的很多单位和企业对重点相关方识别不全,要么缺少这个,要么缺少那个。其实,生产工作中,相关方不仅包括设备设施管理,也包括业务服务等相关方,客观地讲,相关方应包括影响企业安全绩效或受企业安全绩效影响的团体和个人。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范围主要为需施加影响和加以监督的重点相关方。(下同)
2、未签订安全协议、安全协议千篇一律
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很多单位以为安全协议不重要,一张纸,要么不签订,要么签订流于形式,设备设施维护和提供业务性服务的安全协议同质化严重,想一份安全协议走天涯,其实到了对簿公堂的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新《安全生产法》第一百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意味着,不签就是违法,违法就要被问责。个中严重性,只能自己体会了。
3、以包代管、只包不管、监管失衡
这里面通常有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种情况,对于公司整体而言,觉得相关方管理就是合同管理,签了合同,包了业务,出了事儿就是相关方的事儿,和甲方无关,整个公司的认识水平和档次就仅仅局限于此;第二种情况,各相关方主责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认识层面不一致,很多单位的相关方的主管部门认为相关方安全管理就是安全环保部门的事情,他们仅仅只需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即可,以至于“安全协议”和“安全告知书”也均在安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完成甚至安全管理部门亲自和各个相关方签订,导致相关方主管部门以包代管、只包不管,安全主体责任缺失,当然最后安全管理部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能替主管部门行使安全主体责任,最终自然导致对相关方的安全管理监管失衡。
4、相关方自身人员交叉、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差
一是相关方人员多为临时工、季节工,流动性较大,尤其是一些低端技术、基层业务的相关方,人员往复流动性较大;二是因为存在一些逐级分包现象,可能也会造成作业现场或者施工现场多家相关方队伍交叉作业的现象,管理难度逐渐增大;三是大部分相关方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对安全规章制度熟视无睹,认识不到违章的危险性,自然造成违章现象屡禁不止。6 S0 @7 n* z. @; W1 e& H

3 {  z$ \( E8 V: Y- x
5、忽视相关方安全风险和过程管理
一是对相关方的风险分析、重要施加影响因素缺少管控,以罚代管等等;二是在实际工作中,重视项目进度,忽略相关方安全生产,尤其在生产较为繁忙时期,为赶工期或任务,个别人员或部门心存侥幸,先期擅自进行作业,后期再盲目增补相关管理资料,造成相关方安全管理工作虚假;三是相关方综合协调管理力度不足,往往是安全部门力不从心,缺乏项目建设、动力、设备装备、供应、办公室、人力资源、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安全监管责任和安全主体责任流于形式。
6、缺少对相关方评价、奖惩的闭环机制
一是随着招投标“应招尽招、真招实招”所谓“规范要求”开始盛行后,很多企业委托第三方进行招投标,又没有有效的黑名单机制等优选剔除制度,无形中导致企业在相关方选择、续用时的参与权和话语权降低,大部分时候只能被动签署合同和安全协议;二是在相关方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对进驻公司作业的相关方缺少直接有效的奖惩措施,很多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门无法对相关方进行有效的奖惩,导致相关方负责人心存侥幸,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现象多有发生,助涨了相关方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无所谓心态。
二、如何管理相关方(甲对乙)
1、建章立制,明确相关方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 l9 q9 q- k% O# Z3 h5 ^! D
, D. C1 Z" A* m' v4 y) Q
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关方安全生产责任制、相关方安全告知和培训制度、相关方安全检查标准、相关方安全绩效评价表等;
❷遵循谁管理其业务,谁对其监督管理的原则,确定各重点相关方的归口管理部门;遵循现场属地监督的原则,确定重点相关方的属地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其中,归口管理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建立重点相关方清单,并在清单内明确监管责任人。
❸督促相关方健全相关方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安全规章。
2、全面识别和辨识相关方清单和家底

6 t" J# A' J- T% f4 J; d: i) C/ i( c9 x) ^6 }# n
识别范围应包括为企业提供服务和产品、其产品或活动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的重点相关方,至少包括:工程项目施工方、建筑施工、建筑和设备设施拆除、设备设施安装、装修装潢、设备维修保养、房屋修缮、食堂运行、动力设备运行、污水处理运行、绿化保洁、外墙清洗、业务经常性的危险作业、危险物品供应和运输、生产性业务外包、房屋承租等相关方。(当然,罗嗦一点,其他非重点相关方至少应按外来人员进行管理)。只有对重点相关方识别全面,辨识清晰了,知晓家底了,才好对症管理。

8 o0 P) t7 B! i: A% b! A, g  m
1 n$ Z# J' t! `+ n. z4 {
3、做好资格准入的审查工作
, @5 O" Y$ M  r, s) A2 S" @
  I3 M/ c  W  G# M8 q/ s
对待不同的业务相关方,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翔实进行资格准入工作。对重点相关方单位的营业执照、行政许可证、人员资质等进行审查,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要求,并具备相应安全生产条件的方可选择;收集并保存资质资料。比如消防维保相关方,要有相应等级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基建施工方要有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外地建筑企业应持有所在省(市)级建委核发的企业施工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状况、人员资质、作业人员与企业的劳动关系证明等等;还有,相关方的营业执照是否在有效期内;作业内容是否超出经营范围;相关方的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相关方自有的特种设备是否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年检合格证等有效证件,等等,都要依法依规进行。

$ x/ V1 s, W) c/ |6 n
) D/ O. c2 b; f. ~* B
4、针对性签订安全协议或在合同中专门制定安全管理条款
/ M" k. J. Q5 `6 ]1 o' F

  W1 @( P  h- {3 r6 N
❶对于到企业现场工作的相关方,与其签订的服务协议中应规定职业健康安全要求,或同时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职责,包括现场管理、消防器材配置、设备安全装置管理、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检查与监督等各种职责和管理要求,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要求;
❷应要求重点相关方在协议签订前进行危险源及其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形成危险源及其风险控制清单报本单位备案,作为安全协议的附件
❸与重点相关方签订安全协议,或在与其签订的服务协议中规定安全协议内容;单项项目的安全协议有效期为一个施工或服务周期,长期在企业从事零星项目施工或服务的承包方,安全协议签订的有效期可与合同期一致,但不得超过3年,宜一年一签;合同期内相关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人员发生较大变化时,应随时重新签订安全协议
❹安全协议内,应依据其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的风险特点和风险程度,具体明确双方的安全职责、安全作业要求、人员变更和进出入管理、违章处罚和其他个性化内容。
❺对于房屋租赁方,应在租赁协议中或单独签订的安全协议中明确房屋日常消防管理、房屋结构、用途变更等事项的各自职责和要求。
, A( k5 W+ t; R5 R

- Y- v* W6 E1 n
5、做好安全告知、交底、培训工作
) O5 R# ]& I0 \- V+ U
; v% e; T7 S- K7 i. g
❶相关方在一个服务期内首次进场作业前,应对相关方的项目负责人和安全员进行作业安全要求的交底并保存记录,然后由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5 r% ^5 J& [- r0 w! P; s

( V9 F; @* S( T! }+ [
❷ 交底的内容应包括:相关方作业过程的主要危险源及其风险,相关方需执行的本单位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方需执行的本单位相关应急预案及其应急措施,相关方作业过程的风险管控核对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其他需要告知的内容;
❸相关方人员进行危险作业时,应办理危险作业审批手续,并按规定进行作业交底、检查和监护。
6、做好相关方日常监督管理(三部门依责监管)

7 ~1 E. x* q0 r% ~
  Q: L: a$ c* E  p
❶重点相关方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其作业场所及其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月至少一次;
❷重点相关方的属地管理部门应在其作业期间应指定部门安全员或区域班组长等对相关方作业的安全状况进行现场监督,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制止,并要求其整改,无法解决的,立即报告相关方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解决;
❸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重点相关方管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保存记录。
❹除三大部门检查监督外,也要同时关注相关方自己的安全检查,目的是要要及时发现、纠正相关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隐患,确保相关方作业全过程处于安全状态。

. r& ~) W% v: b, u; _. b$ z5 k' E# ^* _( f; C
7、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结合公司实际,制定适合公司自身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真正将相关方的HSE管理纳入公司的HSE目标,让相关方HSE管理由“软任务”成为“硬指标”,做到安全、进度“并驾齐驱”,相关方资料管理、施工现场监督“软硬兼施”, 使甲方和相关方成为“命运共同体”
❶对重点相关方,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绩效考核;考核应依据日常监督检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对其日常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本单位相关制度和要求的执行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未遂事件和事故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价,并保存记录;
❷ 重点相关方年度安全绩效考核的结果,应作为下一年度或下一服务期选择相关方的依据;考核不合格的相关方应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不合格的应根据风险程度采取处罚、停止其作业、取消其合格供方资质等措施。
三、相关方如何自我管理
这方面就谈的简单点,自我管理的宗旨和思路就是:通过建立健全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规范自我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即可。
具体需注意几个方面:一是确认自己的资格准入是否确实有资质,不要自己给自己挖坑,到时候追责起来后悔莫及;二是给自己的作业人员依法缴纳保险;三是按时进行三级培训和日常教育培训(包括班前会和班后会等等);四是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五是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六是保障必要的安全投入;七是安全考核。总之一句话把该做的都做的,且都要有痕迹记录。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层面,要和甲方合理合规的签订安全协议,划分各自的安全权力和义务,既防止所有责任在相关方,也要让甲方承担应有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四、结
我们已经到了“依法治安”的新时代,这个月又是全国第一个《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我们就以新安法来结尾。
大家知道,新《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六第二款规定: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本条款是对原《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修改,与原法条相比,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修改为“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同时增加“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的规定。如此修改的目的是什么呢?
        简言之,无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如何划分,作为发包单位、出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应当统一协调、管理、检查、监管,这是其法定义务,无法也不能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免除或者转嫁给承包单位、承租单位。也就是说,定了诸如“出了事故,一切责任由乙方全部承担!”之类的霸王条款的或者在协议中转嫁义务的,相关条款则为无效;另外,作为相关方(乙方),也应该按照法律,在甲方统一协调、管理和检查监督下,该制定制度,制定制度;该安全投入,安全投入;该人员培训,人员培训;该隐患整改,隐患整改;该买保险,买保险;该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如此等等,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谨慎认真开展工作,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 l& s5 R/ A8 O6 y
发表于 12-24 14: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挺多,学问挺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24 18: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章内容比较完整,很不错的。   仅建议安全管理还可以考虑纳入标准提到的“合规性义务”,“应急准备和响应”,“过程运行环境”,还有相关方员工的职业病防治、劳动防护、社会保障及保险也可以纳入;关于相关方还可以考虑企业的“储运服务方”(不仅是危险品),“保安服务方”…因为各单位安全管理控制程度有差异,几句建议仅供参考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24 21: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对相关方的安全(或OH&S)管理,不妨看看最新的ISO/FDIS 45001标准的相关要求。
7 K! y4 f, |2 \3 {
4 ^, T$ P$ i9 D6 p4.2    理解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m" z, ?6 g" W  l1 r1 U
组织应确定:
% Y! Q* C- V6 X+ K  ]  `0 S! ba)    除工作人员外,与 OH&S 管理体系有关的其他相关方; b)    工作人员和其他的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    这些需求和期望中的哪些是或可能成为法定要求和其他要求。8 t3 M* r9 [2 N/ }5 q8 e0 y
5.4    工作人员的协商和参与! k  q/ O- G2 m9 g/ \
组织应:d)    通过下列措施对与非管理层工作人员的协商给予重视: 6)    确定适用于外包、采购和承包商的控制措施(见 8.1.4);
% i1 A+ ~9 D7 P
) R; q; B$ R1 _9 T% p: t5 ~3 e: ~& t7 e" v6.1.2.1    危险源辨识* o2 Y2 o" q4 d* V; u  B1 F% j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持续和主动的危险源辨识过程。该过程应考虑但不限于:- B0 \8 O8 A; Y9 Q6 }. c
e)    人员,包括对下列因素的考虑:
- K! n0 G0 a, H. O      1)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及其活动,包括工作人员、承包商、访问者和其他人员;
0 ^# `; g" O7 ?' _) Z      2)在工作场所附近会受组织活动影响的人;
# d0 ~9 |, K0 B! E      3)身处未在组织直接控制下场所的工作人员;
+ G+ _; k, B7 h* @& U+ h1 _" Q9 yf)    其他情况,包括考虑以下:3)在工作场所附近发生不受组织控制的可能对工作场所内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和疾病的情况;& @6 m5 E, {+ d# Q1 y; k' j% v
" }% \! X( ~* s0 d# h5 b( e4 ~4 ]
7.4.3    外部沟通
. |/ b& E: I) E6 Y! M( j按其所建立的沟通过程以及法定要求和其他要求需要,组织应就 OH&S 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进行外部沟通。
, {- P& d7 C+ ?% W! H6 c, V' V, N2 f
8.1.4    采  购
% O+ G! @" @( @  G8 t; Z8.1.4.1    总  则
; B  Z: ?& A. M$ m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控制产品和服务的采购过程,以确保他们与其 OH&S 管理体系的一致性。 6 V+ c2 a" B, z% ^0 t9 Q
8.1.4.2    承包商 9 N; t$ D3 }- X& Q( a! d
组织应与其承包商协调其采购过程,以辨识危险源并评价和控制由以下引起的 OH&S 风险:
' q  a; ~# G. Ua)  对组织有影响的承包商的活动和运作; ( U) z' V/ ]; `1 H
b)  对承包商工作人员有影响的组织的活动和运作; $ R* X* @: {) T) y% e' b$ ]+ r
c)  对工作场所内其他相关方有影响的承包商的活动和运作。 - S9 K" Q* W! I5 A; _6 A
组织应确保承包商及其工作人员满足组织的 OH&S 管理体系要求。组织的采购过程应规定并应用选择承包商的职业健康安全准则。
* ]0 L& O4 c# q! N  ^# q注:在选择承包商的承包合同文本中列入职业健康安全准则是有帮助的。
9 }% Q! M  H8 Q7 r. b8.1.4.3    外  包
4 H7 ?+ J2 O5 r/ k4 `组织应确保外包的职能和过程得到控制。组织应确保其对外包的安排符合法定要求和其他要求,并能实现 OH&S 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对这些职能和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 OH&S 管理体系内得到规定。 & |; P- i* L' t2 o% p0 q
注:与外部供方的协调可以帮助组织解决外包对其 OH&S 绩效的任何影响。
2 ?" Q$ {' g9 K! f; U8 E; F
2 t1 N* r7 Q) }( r: m* V'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8 T5 C! l% f' I4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对在 6.1.2.1 中识别的潜在紧急情况进行准备和响应所需的过程,包括:
6 {0 P( Q, q0 N! mf)    向承包商、访问者、应急服务机构、政府机构和当地社区(适当时)就相关信息进行沟通;
8 P; K- Z% z  q; Bg)   考虑到所有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能力,适当时确保他们参与应急响应计划的制订。
8 ], V) P  y5 h! I0 h组织应保持和保留有关这些过程和潜在紧急情况响应计划的成文信息。
% |4 h* g0 e$ i8 x' a0 k
! V- j9 ~0 C: L# x5 I: y$ _9 L4 H# ?/ w- F' b8 `: G
5 k- m4 N$ U7 \3 a

4 X$ I5 o, i, O! A: \4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5-25 00: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