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0 m$ k( A' \; c1 `3 D$ J. b
8 Z" w" o7 y* D- e, b( [! W' f
- _9 D7 R* h: A8 J
9月15日至16日,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在沪举行,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围绕大会主题展开交流,可谓盛况空前,精彩纷呈。在大会的开、闭幕式以及同期举行的5个分论坛上,来自各国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们分别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承办的以“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分论坛上,演讲嘉宾围绕“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的主题表达了他们的精彩见解,对认证认可供给侧改革阐述了其深入思考,针对认证认可行业的共性和焦点问题,提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方向和措施;研讨展示国内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推动质量提升的良好实践;分享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助力质量提升的思考、行动与成效,引起业界的强烈反响。本文精选演讲嘉宾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 \0 k# L8 R, Z( K
6 X5 Y) W, z: H- P7 J, P5 _
. S5 |& b* ^/ A, t/ j3 k" t
; h& t$ z# N/ f) W8 s3 W8 H陈振华
9 i+ R2 [: s) [" N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 f# p' L# q' E5 j% i陈振华先生现任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是一位长期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的质量管理者,具有比较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1962年9月生,浙江镇海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制造本科毕业,并获得杭州大学法律本科学历,河北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曾任浙江省标准计量局计量处副处长;浙江省技术监督局计量处处长、稽查处处长;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总工程师;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
$ [3 [8 S4 | G B+ `, y
让认证提升“浙江制造”品牌溢价
5 s7 G8 Q! p- b+ n2 g“虽然浙江是制造大省,但总体上还是‘大而不强’,同质低价现象普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缺少一批能比肩国际水平的品牌引领。”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振华这番话不是自谦,而是着眼全球化背景对“浙江制造”发展的现实考虑。他说,“浙江制造”的主旨在于破解发展困境,积极探索品牌发展路径。着力从制造业的供给端发力,使标准提档、质量提升、品牌增效。
# \8 |( a1 I9 J8 @- e, K如何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陈振华指出,要着力从制造业的供给端发力,以标准提档,质量提升,品牌增效为着力点,破解产业层次不高,品牌国际化不够,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浙江省在充分借鉴“德国制造”、“瑞士制造”等经验做法基础上,主动由政府“定”改为市场“评”,走“标准+认证”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之路,通过认证,提升“浙江制造”品牌溢价。
4 i# ]! A2 M( M# G; f4 F
陈振华介绍,“浙江制造”采取以“高标准+严认证”为主要方法,对符合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的浙江企业和产品通过第三方进行认证,让一大批高端浙货成为市场与社会公认的区域公共品牌。
( W! c9 i9 `1 n: m0 N8 w. p首先,以高标准带动企业快速提升。陈振华说,品牌竞争实质上就是标准竞争。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从设计之初,就注重用高标准引领和带动浙江制造业整体实现转型升级。其次是以认证向社会传递信任。市场认证是传递供需两端信任的桥梁,是提高品牌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浙江制造”通过引入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品牌评价工作,走社会评价、市场认可的品牌发展之路。再就是以梯度培育加快品牌发展。政府明确职责定位,把工作重点从评定转到培育上,同时加大对认证机构监管,和对“浙江制造”品牌的保护。
s2 G, Y% u1 U# Y b
在陈振华看来,“浙江制造”认证模式是以优促优的一种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浙江制造”认证标准对好企业和好产品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卓越绩效评价、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 2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评价企业管理水平,以“浙江制造”产品标准衡量产品质量和技术先进程度。体现“浙江制造”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四大先进理念。
/ v" N& F& X! R% I- m
通过几年的实践,“浙江制造”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品牌建设制度体系,已经成为高质量的象征,逐步引导企业和产业走向价值链、产业链的中高端。运用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让“浙江制造”真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标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
5 A1 h5 h# w( n; K6 V. x- g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