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侯建国的署名文章《从源头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写在二〇一七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之际》。同日,新华社也播发了《补短板填洼地 从源头夯实质量提升基础——专访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侯建国》的文章。
侯建国表示,今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以“大力提升质量,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聚力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抓起,一个一个行业、一个一个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提升国家质量竞争优势。
/ s) i* g& H* G/ P
8 z/ G& ~1 u! Z" W3 C; i2 l人民日报署名文章全文
7 K0 Y v) f8 p- J. K, e2 s! a2 x
从源头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
) \1 Q X/ t" l$ K% r/ P- }* h
——写在二〇一七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之际- C0 ^& Z" k# C! e. P' T
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侯建国
今年9月是第40个全国“质量月”。1978年,国民经济刚刚开始恢复,许多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质量问题严重,为宣传“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风尚,第一个“质量月”活动在全国工交战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近40年来,各行各业以“质量月”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质量活动,推动我国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逐步改善,全社会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中国质量发展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3 ], W2 u- E+ Z3 f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质量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还特别提到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质量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今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以“大力提升质量,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聚力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抓起,一个一个行业、一个一个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提升国家质量竞争优势。
B' E* m ^. T5 x p$ ]+ ^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关键要从源头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尤其要强化中小企业质量主体作用。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庞大且创新活跃、影响广泛的企业群体。据统计,全国已有企业27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6100多万个,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它们贡献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它们既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主体,也是质量提升的责任主体。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质量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据统计,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但从整个供给体系看,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表现在部分产品质量水平偏低,中高端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不强,消费者对产品和售后服务质量信心不足,出国扫货、“海淘”现象大量存在,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甚至引发质量安全事故,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质量技术基础比较薄弱,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业质量诚信意识较为淡薄。
( T$ u( \5 i4 j, ]0 c: d8 k
解决这些难点和痛点,既要靠法治、政策、监管等手段,建立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更重要的是从供给侧发力,坚持问题导向、眼光向下,引导帮扶中小企业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抓弱项、补短板、填洼地,切实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今年全国“质量月”专门部署开展了以“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为主题的中小企业质量技术服务活动,从质量需求调查、质量基础升级、质量技术创新、质量品牌建设等10个方面组织精准服务,就是坚持从源头抓质量,把质量提升行动抓细抓实。一是把质量基础设施覆盖到生产一线。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到不到位,要看计量仪器精准不精准;产品品质档次怎么样,取决于标准先进不先进;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必须通过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来证明。要面向企业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质量标准培训咨询,提升产品设计和分析测试能力,提高仪器仪表检定校准精确度,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二是把质量管理活动开展到生产一线。升级质量管理认证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建立低碳、高效的消费品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广和运用精益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发挥优势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提升作用,引领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带动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管理创新,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和市场服务能力。三是把质量第一意识贯彻到生产一线。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质量标兵等活动,鼓励企业员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使用新方法,提高一线工人的技能和素质。
$ K* y" O1 R( I# Y2 \
大力提升质量、建设质量强国,是广大质量工作者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以严实的工作作风,把质量技术服务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在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源头,做到服务零距离,追求质量零缺陷,提升千千万万家中小企业的质量能力,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更高品质、更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专访全文
! w+ w# V+ q0 {, D
补短板填洼地
从源头夯实质量提升基础
0 Q) @# q0 D' f$ E# x
——专访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侯建国
* I" m. @, L( [! z) C; P' q# E5 P6 Y, U新华社记者 王优玲
1 _- P! |* R% y2 i7 T% @: [" E/ x今年9月是我国第40个全国“质量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在现阶段,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夯实筑牢质量提升的基础?如何解决其中的难点和痛点?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侯建国4日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 b1 ]! @" |& {+ r+ G; f( Q& R4 L
提高质量 关键在源头
: @% K( @9 k6 E% M1 d: D/ ~8 m+ W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振兴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但出国扫货、“海淘”现象的大量存在,凸显我国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痛点”。; ^% L' Y. x$ l" m3 b# z6 ?& d
- o0 u9 `7 r) D+ ]; ]' W, I. Y; g
“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关键要从源头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尤其要强化中小企业质量主体作用。”侯建国说。
6 g1 x' O% ^$ C4 n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庞大且创新活跃、影响广泛的企业群体。据统计,全国已有企业27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6100多万个,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6 ]: k5 m$ J) {, t2 U: ~/ ?“它们既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主体,也是质量提升的责任主体。”侯建国说。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质量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 i! y8 x. f* {/ _- u$ v但从整个供给体系看,侯建国坦言,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表现在部分产品质量水平偏低,中高端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不强,消费者对产品和售后服务质量信心不足,出国扫货、“海淘”现象大量存在,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甚至引发质量安全事故,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 b2 S) ?' D# f
“究其原因,中小企业质量技术基础比较薄弱,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业质量诚信意识较为淡薄。”侯建国说。
3 E3 w: d8 {. {9 H E% d; C补短板填洼地 提高质量保证能力
9 }# y6 Q3 O" R- P! w) g- D
如何解决质量提升中的难点和痛点?侯建国说,既要靠法治、政策、监管等手段,建立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更重要的是从供给侧发力。
' J' f1 T; m- u& j
“坚持问题导向、眼光向下”,侯建国说,要引导帮扶中小企业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抓弱项、补短板、填洼地,切实提高质量保证能力。
- @/ w% |% T8 v0 ?0 J5 X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质量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提高供给质量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
. ?' f, f) b' y3 I% T+ R5 ]/ K今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以“大力提升质量,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从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抓起,针对各个行业、各个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提升国家质量竞争优势。
( V3 N+ l2 [3 X ~为大力提升质量、建设质量强国,侯建国说,要积极行动起来,以严实的工作作风,把质量技术服务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在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源头,做到服务零距离,追求质量零缺陷,提升中小企业的质量能力,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更高品质、更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
! H, P# R! \ ~+ M% T- q# i; J0 j
精准帮扶 服务中小企业质量建设
2 b" Y: C- v( H1 S) A+ s+ z' z3 M/ D
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在今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中,质检总局将围绕这个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技术服务活动,从质量需求调查、质量基础升级、质量技术创新、质量品牌建设等10个方面进行精准帮扶。
8 r( A6 z8 H2 L一是把质量基础设施覆盖到生产一线。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到不到位,要看计量仪器精准不精准;产品品质档次怎么样,取决于标准先进不先进;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必须通过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来证明。
, f; s/ t' ]9 m
侯建国表示,要面向企业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质量标准培训咨询,提升产品设计和分析测试能力,提高仪器仪表检定校准精确度,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 | {, b6 U2 L二是把质量管理活动开展到生产一线。升级质量管理认证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建立低碳、高效的消费品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广和运用精益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
! E9 L7 \3 |% u1 i8 V侯建国说,发挥优势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提升作用,引领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带动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管理创新,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和市场服务能力。
9 C9 \4 [2 [- X2 S: ]6 ]8 k
3 @( v; |( ]4 S- t三是把质量第一意识贯彻到生产一线。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侯建国说。
" D' x/ r4 X( k' B9 v+ ^9 G
- End -
, p! U! d) o/ b( E- P/ n& V
; ?9 k4 @. k9 G- J0 a: e(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