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C3 E$ }% q9 y$ N
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大力推动第三方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当外资实验室在中国不断扩大版图的同时,本土检测机构也发展迅猛:民营检测机构开始崛起,国有检测机构逐渐被“松绑”,纷纷投身于第三方检验检测竞争浪潮之中。
7 J7 y7 G6 k: L: u4 ]6 Q
4 `) ~; o6 I' ?& B ^: p3 K9 l1 R! V. C$ [1 }
在检验检测市场一片繁荣背后,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现状如何?当前检验检测机构迎来哪些利好形势,存在哪些问题?在竞争态势加剧的当下,检测机构应如何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监督管理处处长谢澄用数据和多年检验检测行业经验的积累对当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 d: n) y, G6 i/ I: K5 V* e1 t一、用数据看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现状
0 J6 @9 N2 c& A8 @2016年上报的数据表明,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 33235家,实现营业收入2060亿元,向社会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56亿份,全行业从业人员102万人,拥有各类仪器设备526万台套。
4 K& e* A6 y( @5 s
1、 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速度迅猛
- Z) ^; F7 r& a& n0 i
2005年与2015年检测机构基本情况
$ W z' X1 j0 }: x0 z- r
1 D" ^* M9 A6 }* V; B( k
2005年(认监委第一次开展全国实验室资源调查)至2015年,经过10年发展,我国个体实验室在综合实力、资源保有量方面大幅度提高,“小、散、弱”的现象有所改观。
' p6 r8 H3 d/ f: n5 _) H2013年至2015年,检测机构数量和营业收入增长迅猛,每年均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均每机构出具的报告份数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也反映出近几年检测机构扩张加快,竞争激烈态势加剧。
3 R. s+ z% C, K+ t- w
近几年,检验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关注,一些逐利性资本开始进入检验检测行业,加之越来越多的检验检测机构深化结构改革,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整体运行方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政府主导投资及业务来源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传统模式向市场主导的自由竞争模式转变。
5 o% G: k, J o7 y m' r2、 不同地区检测机构数量分布及营收差异明显
' l8 `3 j( h1 v3 d8 i/ _) Q9 g
( T- ^; t, C q; D1 r国内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分布前十省份(2015年底数据)
4 Q) |0 ]& a' W1 H x0 ^
我国检测机构的数量分布地区差异明显。整体来看,山东、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检测机构分布更为广泛。
S4 N) R/ t! @* w
不同区域机构数量和营收百分比对比图: R2 |8 v8 s4 E' @4 l) ]2 v
/ W/ o0 x& Y3 m3 k5 A% T! e$ L
不同区域实验室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如华东地区,机构数量占29%,营业收入占比高达36%。相反的,东北地区机构数量占10%,营收占比仅为5%。说明江浙沪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实验室盈利能力和经营状态表现更佳。
% T# u: w; s7 k8 I# {, }9 o3、 检验检测机构资产属性呈现“国退民进”态势
. V$ Z' x4 D* C3 i! A5 v3 K2005年、2013年与2015年事业单位制机构和企业制机构占比对比图
& I4 O3 s' z# U
2005年至2015年,实验室体制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事业单位制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企业制取代事业单位制成为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构成主体。此外,检验检测机构的体制变化也会引起检验检测行业的投资模式、业务来源、经营运行、国家监管、政府管理的体制等相应改变。
) c9 C6 d) D# w- u% ~: v
4、 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机构营收差异大
$ u3 ^4 w: p1 S, V5 I
目前国内获得资质认定的外资机构数量尚不足200家,但其平均营收远高于民营和国有机构。如2015年,外资检测机构平均营业收入高达7308.56万,是市场平均水平的12.67倍,其盈利水平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 ] J8 j& R1 e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机构同比收入增长状况
& R+ B2 o1 h9 W! k5 p+ {4 p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机构同比收入增长情况为:外资>民营>国有。由于民营和外资机构相较于国有机构其体制受限较小,因而能充分享受到政策释放的红利。
- C5 |, D6 w1 N" z2 k2 ?% l" S4 }
目前检验检测机构整体情况是:数量少但体量大的外资机构和数量大但体量小的本土机构混杂存在的态势。并且国内实验室特别是民营实验室的整体实力、竞争力比较弱,发展中国家的烙印在检验检测行业仍然非常突出。
% J' d: Q) d9 g7 `
5、检测机构规模与营收增长率呈正相关
% \9 d& r' Q0 e$ L7 ]; S
不同规模检验检测机构同比收入增长状况
, n. g& L( E0 h. K8 q大型机构同比收入平均增幅为23.57%,而微型企业仅为1.92%,差距悬殊。机构规模越大,其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因此年收入增幅也会越高。该结论也印证了国家大力推动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这一决策的远见性和正确性。
0 q- [1 \& @. D* j& w% q; U' ^4 L
6、 检测机构“小、散、弱”现象依然严峻
" D' X- S- s! H( w# ]. f; ~
在成立年限方面,7千余家检测机构于5年内成立,两万余家是15年内成立。即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以年轻的新机构为主体,有长期从事该行业经历的检测机构较少。
2 a! a) _, h4 [4 a% ]9 T7 B1 T在人数分布方面,100人以下的检测机构占比达到96%以上,300人以上的仅占0.51%。
$ A& |9 f. t, D p, ~$ d
在服务的地域范围方面,50%的机构仅提供地级市范围内服务,80%机构仅提供省份范围内服务,国际化的检验检测机构还未形成。这一现实与我国经济体量居世界第二位极不相称。
1 X3 A" A% `$ {7 O另外,被国务院定位于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检验检测服务业,实际上高技术含量非常低。2015年,平均每个检验检测机构参与的科研项目不足1项,平均科研经费50.6万元,平均标准制修订经费仅3.2万元。说明国内的检测行业技术含量水平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 O) r/ k7 u" f: M+ X二、利好形势-发展机遇期
6 A, n3 j3 d/ {3 Z1 I2011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文件,对于检验检测行业具有历史意义。此前,检验检测行业作为轻工、卫生、环保、食药等不同行业的辅助技术支撑部门,而该文件的发布确立了检验检测行业作为独立的行业而存在,同时确定检验检测行业为高技术服务业。同年,国家统计局发文明确了服务业统计制度,其中包含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项目。近年,包括发改委等多部门围绕检验检测在内的高技术服务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激励的政策以及措施。另外,认监委组织的检验检测立法研究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种种利好情况表明:检验检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其各种配套制度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检验检测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4 |3 u# m6 T8 `( ?5 t$ s1、 中国检验检测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
/ q1 m/ }; j7 ~7 q4 S
虽然前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所下行,但今年国内大环境经济有向好的态势。实体经济的增长会带来检验检测行业业务范围和量的增长。
' R/ m( V+ k, d* ~( d) g0 P) O2、“一带一路”战略给予国内检验检测机构绝佳的发展机遇
: S3 k. o$ P( h- X7 P8 o3 f+ Z$ L国内实验室目前与欧、美、日等国家竞争非常被动和困难。另外,西方对本土检测机构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中国的诚信问题还未被充分证明,因而中国的优秀实验室很难打开欧美市场。但中国的质量体系、标准体系、合格评定体系较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欧、西亚等国家先进和发达,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将是国内实验室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实验室的良好机遇,一旦在这些地方取得了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将来向欧美市场推进将会更加便利。
3 s" M: S) }+ ^& U0 P- J$ f
3、 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中国检验检测品牌的尽快培育
1 |7 T# T( E$ v( s
我国的检验检测体系相较于国家的发展虽然比较落后,但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也在日益增加。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主席张晓刚是中国人;IEC(国际电工委员会)2018年将在中国举办年会;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此前参与ILAC(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的主要工作是跟踪学习国外标准、吸收转化成国家标准并推行使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专家成为国际标准的牵头制定者、会议召集者甚至某些分会的主席等。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良好机会。检验检测机构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尤其是在建筑、医疗卫生等国内优势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5 I' G% b, N) D: a d L: g4、 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全方位质量提升倒逼检验检测质量提升
' s; ~! J2 W3 m+ l- z
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新阶段,不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客户都对质量的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近段时间也对质量管理连续做了多次批示,尤其是西安电缆事件曝光以后,政府要求开展全方位质量监管,这不仅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以及渗透社会各方面的质量。这些方面检验检测机构也将大有可为。
" b+ _9 H5 x2 M" B# k& a) S+ B0 i5、政府部门日益重视检验检测在内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 v0 F% E+ j: o Z
国内政府部门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政府对检验检测投入力度很大,且日益重视检验检测在内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检验检测行业体量不大,但其犹如催化剂和润滑油,社会也因此运转的更畅通、更有活力,且其对产业的拉动效应、杠杆效应也非常显著。
2 i4 `/ E q7 V# l* a三、存在问题
1 E5 Z$ E/ |0 a7 b检验检测行业也面临“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去泡沫、去产能、去杠杆。如若政府不改革,市场会倒逼,会自行发挥资源重新调配的能力。
R3 W4 x& W4 H
1、 目前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过多
v$ k' [! x& Q/ j. [
按照目前的趋势,检测机构数量仍会上升,预计4万余家会达到峰值,趋于饱和。
7 \* D9 j7 s: W/ h4 H) N! ?- c2、 一些检验检测机构经营运行状态不良
5 e/ y! T. D) X
例年的检验检测机构飞行检查中, 100家中平均有2家已经停业,无法实施检查。而在2016年的飞行检查中,100家平均有近10家出现了此种情况,说明名存实亡的机构数量越来越多,检验检测行业泡沫正在破裂。检测机构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其实呈现出了“虚假繁荣”的现象。
% g& a3 G& G1 d' D, R7 ^ S6 }$ x
3、 资源闲置浪费与重复建设并存
* i" A$ T# l0 a
一方面,检测机构尤其是国有机构资源闲置率高。另一方面政府对检验检测投入力度大,但后续效益较低,并且重复建设现象存在。
3 l, l2 z7 V. C
4、多数检验检测机构缺乏活力
. e2 h8 m, j. M/ [* ]1 L$ `& D检测机构尤其是体系内的一些机构存在空心化的现象,整体缺乏活力。
6 [& d) ]& I* ~8 z5、 检验检测服务与市场需求脱节
' \; D8 u! x/ ^6 h
某些机构保留了之前的“衙门思想”,还未真正做到开放和服务企业。
( O# y% T( d3 |: V1 D8 O+ ~
四、如何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 a4 O9 C; l3 u% @+ C* Z& X, r
检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洗牌如同大浪淘沙,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检测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1、避免同质化,陷入低水平竞争2、基于需求引导,切实解决问题3、超越预期的服务,培养客户依赖性4、培养与众不同的“杀手锏”5、必要的时候“傍大树”、“抱团取暖”。
* x8 @% b$ _' e! ^4 d. |近几年是检验检测行业大发展的阶段,但同时也是重新洗牌的阶段。诚信(信用)、服务(超越客户预期的服务)和技术能力是未来检验检测机构竞争之匙,百年老店从现在开始打造。
: N, D) y, q ]& u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