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457|回复: 2

引人深思 | 企业安全重点该放在哪里?安全隐患排查or风险控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10 21: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引人深思 | 企业安全重点该放在哪里?安全隐患排查or风险控制?' h9 B( c$ v7 E7 j0 z" G
2017-04-10 王亮
+ V9 q7 M0 T, o# u2 o: o# s, Z7 V( U7 Y  s7 }" p1 f) C- l$ x
, L' u; l, [0 ?7 J% b  m- h" \7 ]7 _
4 z' r9 R  w% _/ N3 d+ p0 v
感谢王亮与我们分享他的这篇文章。当下,安全监管对于企业安全的重点放在了安全隐患排查上,你认为对吗?看看王老师,是怎么分享他的观点的?
% t2 W* v" G# Y1 t7 |1有一种幻觉:排完隐患天下大吉) m) J2 T+ M$ p
如今的安全监管,每年若不搞几次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那就等于没搞安全工作,上下都会惴惴不安。什么百日行动啦、八大行动啦、春雷行动啦,诸如此类,不厌其烦。也是啊,不搞些名堂,你怎么能知道我的存在呢?你怎么知道我的安全生产工作就没闲着呢?

2 l" o# z3 f& m! m: v% J/ X8 Z
更离谱的是,隐患排查还要求拉网式、全覆盖,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不留盲区,不留死角。领导恨不得掘地三尺,把所有的隐患找出来,消灭掉,然后可以舒舒服服睡个安稳觉。
! y9 i! b9 {  t+ j
排查出的隐患还要标注在电子地图上,随时掌握。我就纳了闷了,发现了安全隐患,立马就要消除掉,费那精力标注在地图上干啥呢?如果说,把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注:隐患是风险,但风险不一定是隐患。我这里所说的风险不包括隐患,而是指一旦出事故后果特别严重的场所,例如管理规范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库管理很规范,虽不构成隐患,但依然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放在电子地图上,随时掌握,重点监管,那还有点意义。可上级要求把“风险隐患”全部排查出来,并标在电子地图上,这是演的哪一出呢?
* X' O) `4 }3 @5 b
很可能,按照领导的想法,只要把所有的隐患都找出来,消灭掉,如此就天下大吉了。

4 T2 `4 Q, O4 ?1 ?- F4 A. V( T
这是一种幻觉!

- y& q; f, G) |9 |' x2
4 L  T8 A, h" e( Q9 @
隐患排查乃安全监管的下下之策
1 l3 Q' o9 Q! m+ x8 I8 F7 B% y  [( O
安全隐患排查这样的监管模式,偶然搞一下也无妨,但落于下乘,乃下下之策。对那些静态的、长时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或许是有意义的。但绝大部分安全隐患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这样的安全隐患若等到排查中才去发现,去治理,那黄花菜都凉了。

5 A$ I; `' {+ k: _" B
深圳市每年的生产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发生场所是小型的临时性施工作业,例如装个空调、装个铝合金门窗、疏通下水道、打个墙、修个灯泡之类的,最主要的事故类别则是高处坠落。因为工期很短,长一点的几天搞掂,短的也就十几二十分钟的事,于是大伙儿都喜欢冒险蛮干,不做临边防护,不系安全带,结果一不小心就发生事故。

" t$ d7 |  Q6 p
对这样的事故,靠安全隐患排查管用吗?一点用都没有。

- C. D' l& [. s有一次我家空调坏了,叫厂家派人来维修。来人拿根草绳往腰间一缚,翻身就到了室外窗台。那是十几层的高楼啊,吓得我一声冷汗。还不敢呵斥他,怕他一激动真就掉下去了。好在有惊无险,他下来后给他好一顿教育。你看,事故隐患就在眼皮底下我都没能及时发现,而且发现了还不敢吱声,你说政府天天开展所谓的安全隐患排查能有用吗?能发现我家修空调的没系安全带吗?
% W$ L* I! U, t" V0 X
绝大部分事故隐患是动态的,旧的隐患消除了,新的隐患还可能产生。以我处理事故的经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为作业人员犯了错误,而不是因为现场静态的安全条件不符合要求。
+ i% q/ Y- X7 F
天津“8.12”惊天大爆炸,事故直接原因就是危险化学品违规存放。怎么吸取事故教训?全国各地的做法就是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大检查,看仓库里危险化学品存放是否违规。可是,政府查一次只有一次,政府刚查完,危化仓库里的化学品又乱堆乱放,如之奈何?难不成,政府监管人员就守在人家企业的危化仓库里紧盯不放吗?

- D3 {1 ]+ J7 A7 x6 e3 ^) V; A3风险须控制在形成前5 \3 ^& \- \7 f; j1 ]# `$ p/ G
对事故的防范,需要的是管理,是严密细致的管理只有通过管理、通过教育培训让管理者、让员工形成一丝不苟的安全作业习惯,让安全隐患从一开始就不出现,或者即使出现也能即使消灭在初始阶段,这样才能防范事故的发生。1 c; q& N" J8 P6 x$ _
这就是“风险控制在形成前”的安全理念。
3 a- _5 P! g. x- v
都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上。真正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风险控制在形成前”的安全理念,是通过管理、通过教育培训让人们形成一丝不苟的安全习惯,让安全隐患从一开始就不出现。这,才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之策。
' [  r6 w$ k! W! ?' j( P3 N/ u
让企业自己主动加强管理,防范事故发生,确保“风险控制在形成前”,这其实也就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监管的目的,不是要帮企业排查隐患,消除隐患,而是要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管好自己的安全工作。如果企业的安全隐患不能自己及时消除,居然要等到政府来排查发现,那该发生的事故早就发生了,政府的排查整治也没啥意义了。

1 a( D5 v9 {! O' A4 ~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该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管理措施。

. j2 v( p' X6 f( j5 R5 J2 L$ M- ^4 u
1、企业必须有机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机器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

, ^+ z, K; Q4 I4 k- a+ p
2、必须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告知员工本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告知员工如何防范安全风险,如何养成正确的安全作业习惯;

/ M( G( c/ o, r( K+ X8 K0 D
3、必须有危险作业审批管理制度,当员工从事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电焊动火作业时,须依照规定程序,做足安全措施,安排监护人员。
9 O& L; _* T- x+ Q1 N7 B
当这些管理手段到位了,事故就能极大程度降低,这些制度未必要形成在纸面上,但这些管理措施却必不可少。
0 V0 U% n. d" B. K8 V9 y
4如何通过安全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1 b6 X# C8 }" B$ o7 b
有人会反驳说,管理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企业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政府监管怎么好去干预呢?
; S1 p5 Y; r2 O! B
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政府的安全监管有这么两个特点:
- O! w0 |" t" c5 G1 e
第一,安全监管注重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而不应该是管理的细节。

1 u3 ^8 i+ r- D: h) i# m$ J
企业应该通过管理达到:1、现场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技术标准;2、员工明了生产作业现场有哪些危险有害因素,并懂得正确防范事故的伤害。至于企业如何通过管理达成这一目标,政府的确不应过于操心。

9 s0 y& K+ j7 L+ `; E- N" y
事实上有些企业看起来制度完善,但落实不力,这依然是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的表现。
% ]! W* X& \0 N5 u
有一次去检查企业安全工作,发现企业制度健全,台账清晰,表面功夫做得很到位。我进一步检查,在车间随便找一个员工,请他在一张白纸上签上自己的大名。拿着这张有签名的纸张,我要求企业提供对这位员工的培训教育资料,并且培训台账也应该有这位员工的签名。结果发现问题了,这位员工没经过培训,培训台账上的签名是假的!这样的企业就不是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其安全管理很成问题。
3 Q+ V7 b& l' }, ?. ^0 U
政府在监管过程中当然也会查隐患,但发现隐患不能只叫企业整改了事,须进一步追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否存在漏洞。早几年去新加坡,发现新加坡的安全监管会把企业的安全隐患归结为“安全评价不足”。说法有点怪怪,但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强调风险控制在形成前的安全理念却毫不含糊。

/ u8 F% g' K. v
第二,政府的安全监管应体现服务、指导的性质。
) {8 H  j, S: a6 D* e' f/ j
新加坡和香港政府都有个中小企业促进部门,每年会拿出一笔钱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帮助、指导那些小企业如何管安全,包括如何建章立制,如何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等。
& e" X8 x' z! \4 ^
毕竟,企业也不愿意出事故,他们对安全的渴望甚至比政府更强烈。所以,安全监管不同于其他执法行为,企业一般情况下会愿意支持和配合。对政府有益的帮助,企业是不会拒绝的,除非政府胡乱干涉他们的经营管理,不切实际乱提要求。
; W1 K' e/ ?9 u" D4 c/ C# b4 y
(注:所谓的安全隐患也包括管理上的缺陷,但仅仅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所谓安全隐患仅指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尤其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9 F5 D! K$ `2 }# U( f0 t) L
/ z- @9 j6 m4 p. @! @! m% B& u. [

点评

游客
海!外直播 t.cn/RxBC0c2 禁闻视频 t.cn/Rxlbuea 正常国家的新闻特点是:“因为没发生,所以不报导。”中国的新闻特点是:“因为不报导,所以没发生。” 看看真实的  发表于 4-17 10: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7-15 14: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