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562|回复: 0

企业降低成本有7大误区,认证机构你能帮帮你的客户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7 15: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企业降低成本有7大误区,认证机构你能帮帮你的客户吗?  J0 l" c0 R9 l7 X% Y
2016-01-13
: _& C/ {" S6 w& n* K7 k7 Z( E+ c& S5 o4 \
在我国制造业,不断探讨成本降低的途径是企业自救的一个可控方式。但在实际成本降低过程中,企业有时会产生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现象,企业成本降低的误区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要多加注意。9 F# r" B$ h4 S' U* i! {4 s1 S
那么问题来了:认证机构你能帮到你的认证客户吗?

! r( W( n- a/ o8 J, F
' C; A) I3 w7 z) P
[size=1em]误区一:

9 c! r+ ~$ v8 H4 \4 d# o% R
利用买方市场的强势地位,对采购成本盲目压价,导致原材料品质下降
  K' Q' C4 v6 r
企业整个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依存性,下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必须建立在上一环节成本管理的基础之上,上一环节的成本最小化并不意味着下一环节的成本也会达到最小化,更不意味着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也随之最小化。
一些企业片面地追求在采购环节上成本支出最低,继而所购进的原材料价廉质次。
如果单单就采购环节而言,确实做到了成本最优化,但因为质量较差的原材料致使生产环节的成本上升、销售部门的费用的增加、客户满意度降低,将这些问题汇总,就会发现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在增大。更有甚者,由于采购价格下降,导致原材料出现以次充好现象,引发品质事故,从而导致公司品牌受损,更是得不偿失,即所谓的“没有错卖,只有错买。”
5 a# m' Y; V7 ~4 j6 h" j; O0 m
# e( z& R! R( {( h
* c3 G. N0 P, o+ S& h" X
[size=1em]误区二:
; P  g5 ?( _* o3 k2 M; j4 M  |" f
将成本优势片面认为是单纯地降低生产成本

# ~# z4 ~5 @8 j' E
大多数管理人员都会把成本自然而然地理解为生产成本,把降成本局限于生产活动过程,别无他顾。其实,在传统制造业,生产成本只是总成本的一部分,约占50—70%,另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成本产生于技术研发、市场行销、消费者服务等领域,而它们在成本分析中却常常很少受到重视。
因此,在重视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要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去寻找成本降低的途径。否则,过于局限生产成本,不但效果不够彰显,有时会物极必反。

3 h/ |1 {6 \2 M! l
% P8 R, ~3 L* D& s: G; j2 Y
[size=1em]误区三:

  C, H/ z! J  o( ~& A" y0 z! B
将成本降低视为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均最低
0 O% y5 B, D# @+ a4 j' I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一些管理者认为企业应追求所有环节支出成本的最小化。供应链是企业相互依存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各环节之间成本相互影响,有时甚至此消彼长,因此,应通过各项供应链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最优化带来成本削减的机会,追求总成本最优化。
) U( I( `7 E# \  t+ D; F- R
[size=1em]误区四:
将成本降低理解为大刀阔斧地削减机构、精简人力,减少福利,并以此作为改革魄力的标志
中国企业管理通常比较粗放,资源使用效率较低,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盈利至关重要。但是,降低成本的真谛是提高以货币计量的投入产出率,而不是一味提高投入产出系数,也不是一味压缩成本。但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企业成本管理却步入误区,特别是在人力成本管理方面,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少吃草,这可能吗?其结果只能是逆向淘汰,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同行的人才培养基地。
1 I3 H6 K, G+ ~+ H! B4 n. c& E
[size=1em]误区五:
忽略了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对产品成本的设计的重要影响
产品设计往往兼顾市场竞争态势、消费者需求、工厂生产能力、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影响,一旦成品定型,它的60%的成本就被锁定,具体运作上只能通过提升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来降低成本,效果相当有限。因此,企业应将研发成本作为供应链成本降低的首要一环,从原材料的容易获得、生产工艺的成熟、生产效率的稳定、产品配送的便利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成本,全面兼顾,使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赢在起跑线。

5 E; p& O! k9 g5 l1 y6 s
[size=1em]误区六:
缺乏动态、全面分析成本的视角与规划
企业除在某一时点进行成本行为分析之外,还必须考虑价值活动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随时间变化的情形。有的改善措施在某个时间点对成本下降效果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效果呈现快速衰减的现象,如有的企业为了增加生产效率而让设备超过设计速度运转,结果造成设备提前劣化直至报废。
企业可通过动态分析成本,预测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迅速采取相应的行动使自己处于成本优势的地位。保证成本优势的持久性,防止竞争者模仿,取决于降低成本的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品规模、优势的系统性、专有技术成本比其他成本驱动因素更具有持久性。通过多个价值链环节的相互作用而取得的竞争优势,可以使竞争者难以模仿,使企业保持持久的成本优势,因此,判断成本降低的效果不能仅局限某个时间节点。
  p0 G6 r( ~. G0 P1 {* f
[size=1em]误区七:
成本降低因素的相互矛盾、交叉影响
企业在降低成本时,因为缺乏整体规划、事前规划,往往导致以相互矛盾的方式来降低不同环节的成本。他们试图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规模经济中获益,却生产了多种多样规格的产品,结果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规模效应。他们将工厂设在靠近消费者的地方以节省运输费用,却因产量分散而导致生产成本反而增加。同时,由于产品成本的差异性往往影响其在不同市场销售的竞争力,企业可能对某些产品或客户定价过高,而对其他产品或客户给予价格补贴,无意之中的价格交叉补贴往往使竞争厂商有机可乘。
: D9 p- |) |* \' G, x6 v
来源:OFweek 工控网
# g5 G/ o( l# ~5 k, o! H

) f: A0 @4 g) 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5-9-19 02: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