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666|回复: 0

选人、用人、激励...用这六大效应讲透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31 19: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选人、用人、激励...用这六大效应讲透了!" z) V) P  h9 m6 ~3 b# j/ B, s
2015-12-27
! B/ B5 ]& _* q8 M2 g
+ j# |0 k5 C$ y8 x3 ]4 ^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各级领导或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灵活运用人事心理效应,就能充分调动下属或人才的积极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从而使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 \+ R5 M: j3 L, A4 r1.自觉罗森塔尔效应

# [! a# N% t% z3 d- L
罗森塔尔效应也有译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8 a+ j- I! N& L* [
我们通常所说的“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不行也就变成了行;反之,则相反。
! o0 S; T$ O2 k$ J
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0 E% h% v+ |/ T  y7 R
通用电气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践者。他认为,团队管理的最佳途径并不是通过“肩膀上的杠杠”来实现的,而是致力于确保每个人都知道最紧要的东西是构想,并激励他们完成构想。韦尔奇在自传中用很多词汇描述那个理想的团队状态,如“无边界”理论、四E素质(精力、激发活力、锐气、执行力)等等,以此来暗示团队成员“如果你想,你就可以”。在这方面,韦尔奇还是一个递送手写便条表示感谢的高手,这虽然花不了多少时间,却几乎总是能立竿见影。因此,韦尔奇说:“给人以自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4 W8 X. Y0 C" D/ e, t: n1 Q
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也是一个善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高手。他首创了电话管理术,经常给下属,包括新招的员工打电话。每次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问一下员工的近况如何。当下属回答说还算顺利时,松下又会说:很好,希望你好好加油。这样使接到电话的下属每每感到总裁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精神为之一振。许多人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下,勤奋工作,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才,毕竟人有70%的潜能是沉睡的。

' G3 H# W- {4 X
2.充分运用贝尔效应" I% D: P3 l. A1 c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估计过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这一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绿地精神,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0 E* ?: \# ~8 D1 h5 d- h
3.适当运用鲶鱼效应

- K/ I8 m6 k. G+ y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其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只渔船能成功地带活鱼回港。该船长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

+ `8 d1 L9 k5 j! m4 v, D* d# K
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6 ~4 n, D8 L) n% v
无论是传统型团队还是自我管理型团队,时间久了,其内部成员由于互相熟悉,就会缺乏活力与新鲜感,从而产生惰性。尤其是一些老员工,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厌倦、懒惰、倚老卖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团队,制造一些紧张气氛。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就不再仅仅是为了物质,而更多的是为了尊严,为了自我实现的内心满足。所以,当把"鲶鱼"放到一个老团队里面的时候,那些已经变得有点懒散的老队员迫于对自己能力的证明和对尊严的追求,不得不再次努力工作,以免被新来的队员在业绩上超过自己。否则,老队员的颜面就无处存放了。

; a# \- y# [+ x/ k1 E) o6 W6 i
而对于那些在能力上刚刚能满足团队要求的队员来说,"鲶鱼"的进入,将使他们面对更大的压力,稍有不慎,他们就有可能被清出团队。为了继续留在团队里面,他们也不得不比其他人更用功、更努力。可见,在适当的时候引入一条"鲶鱼",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团队战斗力的重新爆发的。

  y$ C1 R1 {6 c* M6 B# h
但必须注意的是,运用“鲶鱼效应”必须有以下前提:
  Y3 E" ]: s  ^! m, \  W! ?# G
一、团队环境、工作内容、性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变化,比如团队成员很久没有增加,骨干人员的待遇、职位很久没有调整等;
" E, M0 J' X5 k6 b+ e& N( [9 @
二、“休克鱼”已经出现并从数量上已经明显影响到团队目标的实现;

  G5 o+ t! L% Q  _
三、挑选“鲶鱼”的目的是适度刺激,所以从数量上要把握好,以免引起团队的整体波动。
9 y& ~3 n# I& P- A9 S) k
上述几点,如果把握不好,不光是发挥不了“鲶鱼效应”,还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

+ K5 D2 V4 q  f5 E4 Y$ [( s  q
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局面:
3 j' a% [3 l9 S3 h, N0 l
1.团队整体状态还很好的时候就引进“鲶鱼”,则会打击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会导致员工的公司的认同感降低,他们会认为公司对他们失去了信任或存心想 “整”他们。这时候员工的反映将会是,一)把对工作的积极性转化为破坏性行为,故意和公司对着干;二)骨干员工失去对情景的希望,离职;三)消极怠工,真正变成“休克鱼”,“让能干的人(鲶鱼)去干吧”;

7 J! I& h- [, Q$ H( e; C, e1 ~4 a) Q

3 V8 }8 \3 p1 x
2.引进的“鲶鱼”数量过多,刺激过度,则会引起全体的恐慌,各种流言出现,小道消息、猜疑增加,加重了员工心理负担。并且员工在工作同时还在提防“鲶鱼”,戒心增加,显然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对企业良好的文化将会造成破坏。
! J. }& ~; P( k

' V3 f6 c6 L8 E
所以,鲶鱼效应讲求在机会得当时使用,而不能盲目任之。

' x8 j# u& j; J9 x" S3 d2 e
4.巧妙运用海潮效应

' Z+ n( G# c( b1 C3 c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此乃海潮效应。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依据这一效应,作为国家,要加大对人才的宣传力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
. N! X% p- l/ Y( ^4 V" B
对于一个单位来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5 h! \( W( A( W/ I  z( i2 L# c% L
1、物质激励为主要模式
由于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也是基本需求,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在我国,由于职工收入较低,所以更是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物质激励主要是改善薪酬福利分配制度使其具有激励功能。
" F7 B  V/ k( _2 C' v$ \2 e
2、重视非物质激励
非物质激励包括职位的迁升、权利的扩大、地位的提高,这些使他们在精神上产生满足感,同时也包括如进修、学习等提高其自身素质和生存能力的培训。每个人都有对职位、权利、地位等的追求,这是因为人具有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所以当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很好,虽然得到了物质激励,仍然有这种对职位迁升、权利扩大、地位提高的需求,如果这种需求长期不能得到满足,必然会严重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对员工的这种需求有所考虑,并通过适时的激励,提高其工作绩效。
1 x* M9 t0 t% j1 i/ f# `) E
5.谨慎运用马太效应

# U$ [% W$ k0 N2 c3 n
《新约·马太福音》有个故事:天国主人要外出,临走前把家产分给了3个不同才干的仆人,分别是五千、二千和一千。那个领五千的随即去做买卖,又赚了五千;领二千的也赚了二千,唯独那个领一千的把银子埋到地里。主人回来,对前两位大加赞赏,用原数奖励他们,却把第三位仆人的千两银子收回来奖给了第一位。

9 ^' f. e# @) o, m  D. }
随后告诉他们: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回来。这就是马太效应。
3 w. h, C# Z0 d( u' h: H
这一效应可以给予我们三点启示:一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委以相应的工作,授以相应的职务;二是要引导人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竞争。只有才干而不去运用,也是不受欢迎的。三是要运用目标激励机制,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只是运用过程中,要根据政策掌握分寸。

- s8 u9 n; |* t/ X
6.避免运用首因效应
. Q' @; y, W) a: I3 \+ m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 X. \& `2 ^* r. E3 ?3 a
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点却很容易被忽视。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在考察考核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0 P" r5 W4 _  w- M9 B
信息来源网络
; @" p. ~5 h0 j" |+ h" a; o. c

7 x3 ^/ }4 h& Z% ~& R! q-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5-5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