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深度好文】不坚持系统化学习,你会成为一个“碎人”! 2015-08-02 [url=]中国认证认可[/url] + P9 b$ x! j5 Y/ n/ f( _9 w, O* b! P
: M. K$ o [, R( c2 P
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 n7 K& G% W) V* r
所以,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e3 q; v' z: S, z
1 E5 W1 r& t. g( f% j- [, H+ W- K碎片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 简而言之,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 l7 ?: q6 ]$ c/ _7 }. t' i5 N0 U1 {: o ^9 @+ V, R- j9 R
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或曰「观念」),二是「联系」。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
6 t8 n7 z! N0 w; K ]
" ?! Y3 p0 K: ?「事实」决定了你的知识广度,「联系」决定了你的知识深度。如果你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即使你只知道ABC,你也可以根据这三者的内在逻辑,得出DE,甚至F,这个过程就叫做思考。但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内在逻辑,即使你知道ABCDE,你也是没办法得出F的——你不知道需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更不知道放在一起之后它们能够呈现出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
7 c' O! I7 D6 \5 f1 z% I' q" L, @4 I' _" l4 }) n
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弊端。当我们接受碎片信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
; Z: ~1 b$ F" M0 N# B; H这样的结果是:
! B3 [8 v$ W7 ?" R8 U1 k
- h% z& \0 `- _8 |2 U8 n
3 A+ M* _( z. C& { H- E碎片化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刺激你的大脑,让你始终处于「啊!又知道了新的东西」的喜悦中,从而难以自拔,这也就是我们难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缘故,因为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获得了新东西」的刺激里面。 2 `& J1 Q( E# }* [, N7 ?
但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极其容易被我们遗忘。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 g9 Z; ?% |+ Q, B
1 s' g8 O: R$ H 前文已经说过,我们的知识网络,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那么,长期接受碎片信息,对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你的「网络」并没有扩大;甚至是有害的——你已经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一层、两层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五层、六层乃至更深入的剖析。长此以往,你将弱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 w8 U' X- v9 p1 w* E1 k" @1 y
3 ~4 F5 [' O( M% ?这里要注意一点:碎片化信息,其实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习惯了接受「A是B」、「C是坏的」、「因为A所以B」的简单观念,那么,无论你是在刷微博,还是在读书,其实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知识。
* d) l9 u5 V* B7 L+ j
- L" a( L5 N) r i. ^我之前在一个「聪明人的思考方式是什么」的问题中,提到过:聪明人的思考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字:[url=]元认知[/url]。同样一个问题,较为聪明的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他们会拔高一层去看待这个问题,从而更容易找到一根线条,将它和远处的某个固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网络。
' I/ r W& H- L* R( J4 U2 l* Q6 ]0 T4 C0 B) X, L% E
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其实无论刷微博还是读书,都可以避免碎片化认知。
8 z! C) g) J' v1 ]6 X; o5 M6 E: n) F4 F
& f+ \$ g3 Q+ g: Y: v具体的方式是:! ^( @& e) F: @. z* Y* G
' V5 ]1 W9 M8 Y: Q7 `
1 D% l6 v% b0 g( Z4 s: k先花一点时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如何梳理呢?以你能够说出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为准。顺着这样的知识点捋一遍,这个网络就是你已经构建完成的知识网络。0 K0 N/ I; n) a4 K4 y
* m: b1 h2 v0 i5 P% A2 B* s" c, |
找到知识网络的触点。亦即自己感兴趣的、但尚未进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识点。阅读、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接触这些触点的知识,延展自己的知识网络。
6 k" n, l! S. |' Z! W8 s$ Q3 s' p. c5 Z1 o* u. E
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知识体系。亦即在脑子里回想你的知识网络,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
& O( k+ T8 P3 ?- R# E
. h6 W# e" v; d B) N 如果找到了对应的点,弄通路径。亦即,将这个新的知识点,跟已经知道的某个点之间的路径,查清楚、弄清楚,将它们连接起来,使这个知识点成为你新的「触点」,拓展你的思维网络。! e' ^8 s5 T, w7 k9 j, y
J! \" e, w* _2 ~( o* t/ Y 检验并输出。将这两个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口述、写文章,去教会别人这个知识。或者,在心里把它讲一遍,看是否能够讲得清晰易懂,没有障碍。只有能够输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 K- d# b3 U$ e9 Y- B# W& o4 |6 E$ J+ k5 E- a* Z8 y( D S9 c
不符合以上方式的内容,果断舍弃。如果一个东西无法纳入你的认知体系,那说明你现在还不能掌握它,那就果断放弃,因为它对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或者说(记忆的)成本是远高于收益的。" b# U6 f( ^% R
$ V& e- p% i) }9 o4 D 4 Z9 i; Z2 m7 a. F7 Y2 w
再多谈几点:. r+ H" k' U$ Z
$ C5 L8 `8 A _$ q# l# a m/ R! ~; G: o/ F4 s, i( C3 h
读书不用追求「读完一本书」,而应该追求「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东西」。 - P+ U0 u, y8 ?3 C* i5 w
一本书的内容不可能100%对你有用,其中肯定有你所不感兴趣的东西,也有你所无法接受的东西,没关系,接受你所能接受的即可。不用务求全部读完。甚至,读一半,放回去,再跳着读别的书,也是很好的方式。读书应该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让自己去迁就它。* _9 [: q6 I4 b+ ~
) A$ O0 ]$ \5 G' G9 W6 U 如何处理微博上、知乎上那些有趣的碎片化知识?个人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将它们作为起点。如果你觉得一个知识很有趣,就以它为出发点,去探索它背后的原理、背景、应用,去查资料、GOOGLE,顺藤摸瓜。这个知识点本身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有价值的是你去探索的过程。你经过探索了解到的东西,才能纳入你的知识体系,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 g' C- N4 D( g- u5 W# @
) s* R" o8 ^9 s- S: T
- 以上种种都需要不菲的时间,但学习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优秀的人永远是凤毛麟角,所谓聪明的人,无非他们把走路、等车、休息等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上面罢了。再说,学习本身,岂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Y8 e$ y9 G! m
2 K, g2 z$ j7 M |- \0 A! m" }- k. I& i [( V
来源:知乎 作者:Lachel
4 r! B6 x9 K1 q. q9 H- w, p0 f0 Q% Z, T6 u0 Z7 U8 `( ~* x6 B
8 B) Z0 Y7 Q; [0 Z) N% {
- i4 `9 ~5 U( }9 v' ]$ M8 s2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