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质量管理常见的六种浪费,你有几种? 2015-06-20 [url=]质量与认证[/url] ; @& \2 k$ t, v- v Y
质量管理工作中常见的“浪费”有哪些?有人总结了这么六种。管理者可以找到浪费的原因,执行者则可以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对比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K0 f8 G0 ?$ {1 l$ O
5 X! H" u& P& M, z) j8 s
$ W1 ^9 K1 z: q% S7 K* ^4 u一、等待的浪费
3 L$ w! D0 z0 E/ H( R
# {" ]+ x& u+ L; X$ Q6 Y; o等待就是闲着没事,等着下一个工作的来临,这种浪费是毋庸置疑的。造成等待的原因通常有:作业不平衡、安排不当、停工待料、品质不良等。
4 x# G$ D+ G9 Y
3 b7 r7 E# J1 e4 P @& s2 L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等待浪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7 f( T7 p- r% P& h
0 R+ y) _, A$ d% b( h1、等待上级的指示/ k8 D' a7 g5 C: Y. Y ?* ?8 H( ?* \
0 c2 K; p0 `! H上级不安排工作就坐等,上级不指示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就拖着办。等待外部的回复。我已与你联系过了,静待回音,什么时候回复不是我能决定的,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
; P0 b/ D) V! N3 u5 T5 O! d9 I* `* W! t% o# d8 Q5 W+ B2 @2 U
2、等待下级的汇报。& G- [, D" I, ?5 f: t3 p
9 s& I5 F3 t& R; q/ w/ V% F* ]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没有监督。不主动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的汇报,没有核实,然后做决定或向上级汇报,瞒天过海没有可信度,出了问题,责任往下级身上一推。 " T o0 Z* O4 N
. a/ V/ L* L- w# O( ~1 H7 ^3、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
- T% F! ]3 G8 N( x4 t; d W( h7 `5 s. p! D# q* q
较严重的等待是生产现场对于技术、品质、资材等部门服务、指导、指示、供应的等待,严重影响生产现场工作的及时解决。5 w' M8 {% p1 b% C
9 i) c/ M( ~* J: Q/ i4 Q: v. q
上述情况,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这种缺乏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满足现状、消极怠工的情况引发的浪费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危害企业的正常运行。 s. Z7 s U* x6 K ?; t' [2 N1 j
1 Y A4 K7 h. A- m/ g- B
' @. Q9 ~+ B) n; i" L
二、协调不力的浪费
" G( ]" u! l$ H
; _5 Z, K/ v2 R' D% n% y质量管理中相互配合、协调不力,造成工作停滞浪费主要有下述几种情况:
: J- [/ S! S; y
' |1 n1 \7 v/ Z5 i# v+ H1、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 L2 t3 x9 z- |% K1 T# _8 D5 |
4 t; c- O( E% R. s
某项工作在两个部门间协调不力、交接不清,工作进度受到影响,相互之间不主动联系。
* i6 k2 Y8 I, k- {- [
2 [7 B9 h( t0 J( p- t: D6 D* a2、领导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1 p$ @9 Y/ G/ B4 l: D" \
X1 A( Z0 D2 n# z% J
对公司领导的工作指示和部长会议及相关会议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内部没有有效的协调组织落实,致使公司的要求在本部门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7 A9 e# q6 N, s
( P& X% H1 \, {3、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力。/ C( j5 Z" G/ o! q3 C; I' A0 ^2 [
) b% m' U* Z7 H5 q信息在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手中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不能准确及时决策,造成较大的浪费。 : n9 k% y, w' u8 q6 E$ N5 Z2 c
* q, x8 ^; n. `6 \% T1 D8 s6 F
协调不力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4 C7 N+ e0 H7 F! {
' t7 l) B0 b l三、无序的浪费
5 h& K5 F9 r. Z
( X# { g# I2 `' X% ^缺乏明确的质量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的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 Z. M+ Y! Y2 x. F, L" {
- v; z) `1 m& o: C/ I9 |( D
1、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低下造成的无序。0 ~8 j7 S' b1 o4 @! o
" d! t( O* `0 O
素质低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都造成工作的无序。应该承担某项工作的质管人员,以不会干等为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绝承担该项工作,更是一种无序的浪费。 , @0 c4 b! @! k% S( ~
$ M9 z( \1 p4 d7 N
2、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3 _6 ^, a# }+ V* L1 r$ `
# |! a* w. q" ]5 i% ]" e& m随心所欲,把公司的质量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不以身作则,威信下降,不按制度进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互攀比,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9 J/ e1 I4 w$ a4 V+ V/ O
2 V: x& A4 v B3 m四、失职的浪费
' Y/ T" ~$ h" ? w+ i! b+ F4 a, U2 z9 C4 P
失职的浪费是质量管理中的最大浪费,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应付。顾名思义,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搪塞了事,不是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这种浪费在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在许多已通过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中,许多应该日常进行的质量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认真去做,不重视日常规范管理”,缺乏基础工作,监督审核前突击进行表面工作,来应付监督审核,则实际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t3 L' r2 P% \* O! A& c' k
. F; E: }1 u* o7 Q
失职的浪费主要是责任心不强、素质低下和工作质量差等失误造成的,但管理考核及职责的不明确使其没有受到制约和监督。
% V/ ?% r0 G" S; ~ e, v6 [& i: ^6 J' b6 X& U# r
五、低效的浪费 6 [# E* [% t; H4 \: J U
! H3 V7 \4 U" M. Q8 i t( E低效的含义包括: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相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而言,低效率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 + a, n2 u! n$ F
6 X# E. w2 B' i& ?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影响到整体。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成类似的浪费。: {4 K% K5 J/ R( ?9 u* q
g) |0 [5 \% `4 j) {六、质量管理成本的浪费
5 K, V! N$ q% d3 C9 S4 h
0 ^3 |% W# {) `1 `& `: G; e质量管理成本是企业质量成本构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必须依“理”行事,“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具体指“目标、指标、计划”,通过确立计划、执行计划、考核计划、改善计划,可以最直观地涉及有形成本概念和浪费现象。
* D" [) ~! w$ @ s$ L% v7 h: T3 s+ O) p
1、计划编制无依据。
5 r2 S& [+ C6 ^2 _3 M$ |
% g9 O* N% G$ R I" Y# j公司没有下达指标,部门无法编制自身的工作目标。公司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却不知道怎么分解。部门领导没有告诉做什么工作,不知编制计划。综合部门不催不报计划或忘记申报计划,没有日常工作的积累和统计基础,没有定额标准无法编制计划等。没有计划工作概念,没有长远工作规划,工作随想随做,为完成综合计划部门的要求临时“拍脑子”,上报的计划缺乏可执行性、漏洞百出,需要计划综合部门另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分析和查找错误,重新修改和调整,造成极大的浪费。" i f* Q- ~' d' Q: _; j
$ Z1 l& @, N6 C( e, Z0 m" N0 K2 q, A2 x0 L1 h: L9 e
2、计划查核不认真。
2 C |8 \$ ?# n0 N: O7 o( L$ o+ ~7 a% V1 F, p
计划考核反正由公司的统一部门进行,日常我就不用再进行比照了。计划出现了偏差,·理由要么是计划报大了,要么是计划漏报了,而没有从问题的现象出发,认真分析形成的原因,以及下一步的纠正措施。
' |8 A# U5 h, A6 X
- i Q) G; Y; U ?3、计划处置完善不到位。
5 E" U7 n, V& e: T( L8 v8 E
! `6 X, T; Z/ X( c: }计划执行情况由于没有认真地分析,自然无法了解和掌握计划进度和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即便通过别的部门发现了问题,也不检讨反省、客观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找出改善措施,而是一味强调理由,推卸责任。! A) N# r! B1 k( h, e0 p
2 h3 M7 {5 @# A% N$ Q" ~: H& E6 I- e2 u2 K5 W6 P! v3 E: @8 k: e
5 h+ t" ^+ X$ w- @& x# l/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