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质量管理常见的六种浪费,你有几种? 2015-06-20 [url=]质量与认证[/url]
2 ?% y: I5 X8 R& {; T, w' B8 R质量管理工作中常见的“浪费”有哪些?有人总结了这么六种。管理者可以找到浪费的原因,执行者则可以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对比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P$ Z" i" C" N/ D4 w7 c' @

: ?" e) Z( u& ~7 w- q - G7 t) O+ _5 K/ u/ u# Y2 Q* d
一、等待的浪费. y- ~" a$ M" c
u" |+ K7 I& ~( l0 B" N等待就是闲着没事,等着下一个工作的来临,这种浪费是毋庸置疑的。造成等待的原因通常有:作业不平衡、安排不当、停工待料、品质不良等。 V! T! R0 A; H& a# ]: y
v r& v9 n6 ?' f* M( d$ z
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等待浪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k' g/ K; O& O7 N2 B& r
, @5 t% P) x9 H3 R2 ~1、等待上级的指示
' X0 \1 n+ U" z# `- K) |/ j5 _0 |' @9 H4 Y9 s4 f4 b9 v9 l/ o
上级不安排工作就坐等,上级不指示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就拖着办。等待外部的回复。我已与你联系过了,静待回音,什么时候回复不是我能决定的,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 5 D& m/ k% S" _* v
2 t$ a0 ]0 I2 ~0 P: w6 C" Y: r# k
2、等待下级的汇报。
* U6 Y6 O+ ~+ R9 B1 n1 Z' Z5 R0 g
. R' k- C1 ^; X+ u( `1 A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没有监督。不主动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的汇报,没有核实,然后做决定或向上级汇报,瞒天过海没有可信度,出了问题,责任往下级身上一推。 ) u2 P0 B/ N2 b9 U% M2 I
; F& `. T& @; C: r& y _) Q
3、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
7 W& B+ [2 _, s
3 D* _( K2 P; k2 C3 \较严重的等待是生产现场对于技术、品质、资材等部门服务、指导、指示、供应的等待,严重影响生产现场工作的及时解决。7 k, t/ H9 y2 ^, h) q- p M8 t0 Z
D1 M# i! c# m" H7 P
上述情况,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这种缺乏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满足现状、消极怠工的情况引发的浪费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危害企业的正常运行。
* u' k. q* r' t& u5 K$ S) I9 ]0 J( V: C- k F
) o9 Y2 F6 a' x9 M* R二、协调不力的浪费
1 r+ X: }" P! w R& s
1 W# R% b" Z, T4 c& _' j* v0 C质量管理中相互配合、协调不力,造成工作停滞浪费主要有下述几种情况:
; o$ ^. y4 ?3 m' s! [* l0 Z2 R% r: R: s) {3 M! H
1、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 k0 n2 V8 l& @# F. y1 f
+ C3 \! H: s' T某项工作在两个部门间协调不力、交接不清,工作进度受到影响,相互之间不主动联系。7 m1 y$ O0 S' c- ], v
' s0 ^7 Z5 k) u2、领导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
. a# |/ G% K- D. s- S0 r+ O; c
* G% `5 ~% l5 q" C; |' r6 q对公司领导的工作指示和部长会议及相关会议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内部没有有效的协调组织落实,致使公司的要求在本部门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p1 |+ d$ l4 U7 [( c( D1 }
+ r3 {& h3 o7 ^8 p
3、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力。0 P4 a- y' o- p. A/ w' w
% L; N8 h+ p' d5 X
信息在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手中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不能准确及时决策,造成较大的浪费。
( D+ R, d3 o. d; K/ W; N
5 h0 K- j3 a4 Q协调不力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 i1 F( m8 X3 M7 e( I0 L
7 A/ ~ l& \+ w* z0 H3 z( _- @; [三、无序的浪费% P+ ~( \ E( |6 I
) ^; g! |2 t/ i+ m5 A* o
缺乏明确的质量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的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 D! F* T& j/ Q
\3 t2 ~7 @% r& n+ p1、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低下造成的无序。1 U$ @" V6 V0 P- G& m
$ [4 ]( ~& k+ X5 m( R) g素质低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都造成工作的无序。应该承担某项工作的质管人员,以不会干等为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绝承担该项工作,更是一种无序的浪费。
7 j% v) w( Q" [6 u* `$ j( Z- |/ ?4 X; g
; p) m1 U5 q0 N, f2、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6 u0 c2 O: B1 T- V! h) \3 D
0 E% K+ n; Q- Z/ o4 O
随心所欲,把公司的质量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不以身作则,威信下降,不按制度进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互攀比,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0 {5 A: }% K0 I$ D
$ x6 {' w3 w0 R6 R& O3 t" K) y四、失职的浪费; z" j: L& a/ m2 T: l
1 k% ~1 u4 e& M$ K失职的浪费是质量管理中的最大浪费,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应付。顾名思义,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搪塞了事,不是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这种浪费在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在许多已通过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中,许多应该日常进行的质量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认真去做,不重视日常规范管理”,缺乏基础工作,监督审核前突击进行表面工作,来应付监督审核,则实际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1 i* H, k7 K* a: `! q% q" J+ Y; i! ]" a
失职的浪费主要是责任心不强、素质低下和工作质量差等失误造成的,但管理考核及职责的不明确使其没有受到制约和监督。
) z. u8 o9 Y" j8 M# X) e
* w! u: @+ _9 H2 ~五、低效的浪费 * U$ e0 i3 Q( e1 b% J! L! m! O5 z! B
5 Y* {4 i& Z" B& q7 z低效的含义包括: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相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而言,低效率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
" A% r9 @% ^' F! n' \; \* i+ q& G! c% ~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影响到整体。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成类似的浪费。
) g8 P" y; F* T* K8 J3 j: t
. K C0 h( v" W9 C六、质量管理成本的浪费
) P# U" J5 P+ W1 b5 _: s8 I6 F% E6 a
质量管理成本是企业质量成本构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必须依“理”行事,“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具体指“目标、指标、计划”,通过确立计划、执行计划、考核计划、改善计划,可以最直观地涉及有形成本概念和浪费现象。
7 U: [2 [/ o+ M- i$ [' f( I
& h" O& f* Q! S! i1、计划编制无依据。
% }+ p8 N1 H" v& W' z1 \
/ x$ \" k$ \6 B+ R3 a7 Y公司没有下达指标,部门无法编制自身的工作目标。公司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却不知道怎么分解。部门领导没有告诉做什么工作,不知编制计划。综合部门不催不报计划或忘记申报计划,没有日常工作的积累和统计基础,没有定额标准无法编制计划等。没有计划工作概念,没有长远工作规划,工作随想随做,为完成综合计划部门的要求临时“拍脑子”,上报的计划缺乏可执行性、漏洞百出,需要计划综合部门另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分析和查找错误,重新修改和调整,造成极大的浪费。
! n+ W, {5 i/ f' Y6 r6 v
/ @1 p: f3 _# Q0 d: A
: o3 K. P! L8 ^/ F2、计划查核不认真。 N- m( X9 \1 Y+ ^
! m1 D/ I5 |. v: c计划考核反正由公司的统一部门进行,日常我就不用再进行比照了。计划出现了偏差,·理由要么是计划报大了,要么是计划漏报了,而没有从问题的现象出发,认真分析形成的原因,以及下一步的纠正措施。
$ z T, G- F0 X7 o/ E, r
1 {4 A( O W. U3、计划处置完善不到位。
" F" K. r! i1 I/ O+ Y8 a7 X* N$ ~1 [+ e( Q1 O' }8 P) d4 W: @% I+ ]
计划执行情况由于没有认真地分析,自然无法了解和掌握计划进度和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即便通过别的部门发现了问题,也不检讨反省、客观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找出改善措施,而是一味强调理由,推卸责任。" {, N0 E3 A, C- [' D7 b9 E8 ]
8 s! s# a) Y* q( b7 [
. a1 U7 A* o, X
L! \, \. t4 t%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