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凭啥 | 对话职业打假人:年收入最高百万! 2015-04-15 [url=]质量与认证[/url]( V3 n( F& U$ U% `1 J
, \8 P$ ^+ U( ]3 f# n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广州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购买假货、问题商品,直接向商场索赔或打官司索赔为生;他们频频出入法庭,综合法律素养虽比不上职业律师,却将《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少数几部法律研究得滚瓜烂熟;他们大多数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最高年收入达上百万元……他们就是职业打假人。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群体。 ' o4 e% G0 K" K, G6 Q( m4 U* J" ?3 g
k2 a. _5 q7 K5 i' l1 I2 z
职业打假人老冯和老孟(职业打假都超过10年)
- F* C+ D7 P4 F- a0 T1 O9 R+ q, e9 a
先从两位职业打假人的故事开始。
# Q2 C5 E+ m& @5 V, ]3 O0 D B; x1 I) y1 D2 Z5 ?; d
上周五上午8时30分许,广州正飘着小雨,老冯一大早就来到天河区法院门外等候,他要赶赴一宗酒类产品涉嫌使用非法添加剂案件的开庭。像这样的职业打假案件,老冯说自己去年发起了100宗左右。“不算多,有的人比我还要多。”他说。
, N/ R& j8 u3 I
* H. t) ]( {" ~ 老冯来自湖北天门,1998年开始在湖北武汉开始职业打假,2008年左右转战广州,去年7月在拿到一份判决书之后让他火了一把。他起诉京东商城销售不符合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案获得萝岗区法院一审判决支持,这意味着他能获取5.36万元高价赔偿。
+ M% {( P. y: y# j' u% U7 Q
- y% [% u+ S1 O( `8 R 此前,老冯花5360元在京东上购买了50多盒猴菇酥性饼干。他早就发现在这款饼干外包装上商家标注称每100克饼干所含能量为540千焦,其中,100克饼干含蛋白质8.8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57.1克、钠331毫克。而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原卫生部发布的食品能量计算公式,上述饼干每100克所含能量计算出实际应该是1713千焦。
/ H6 x+ l) S* i
9 z8 Y+ w. P# l0 P “实际能量这么高,包装上标得这么低,消费者吃了容易摄入能量过剩而导致肥胖等不健康后果。”老冯说,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所载明内容不符,不得上市销售。他以销售的产品不符合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为由将京东商城所在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一赔十”。最终,萝岗区法院判决支持老冯的请求。5360元买的饼干索赔成功,老冯获得5.36万元赔偿。. f# e) W% Z! R, A7 F; t6 f7 J, I
% q( W# s9 Z2 G% \7 W% ?8 N 与老冯相熟的职业打假人老孟也来自湖北。和老冯一样,老孟也是广州职业打假人中的一员,并且做职业打假超过10年历史了,但他们的职业打假之路近五六年才逐渐顺畅。早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针对经营者的欺诈行为,规定“退一赔一”,“赚头不大,对商品存在的问题把握不准,不敢贸然买太多、太贵的东西”。但2014年3月15日新修订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欺诈行为的“退一赔一”条款变成“退一赔三”,规定“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保底条款。“职业打假存在的利润空间一下上升不少。”老孟说。
9 ~$ q0 ?! E: u& K9 |/ Z: F3 @0 S7 I$ d: t% P8 d+ N! u0 w7 T" E
T7 n# Z0 v# u, g
2003年前,老孟原在广州一家公司当保安,后来看到职业打假公司招聘,他跳槽进去,一做就是十多年。现在,他早已从打假公司离职,自己单干。
3 s7 s- U. d9 g/ x; G; u4 K5 ]! Y
2012年3月的一天,老孟带着几件羊毛织品、一大摞机构检测证明找到媒体记者现场报料。那次,他发现广州不少商场销售所谓100%纯羊毛织品,经权威机构检测含羊毛成分严重不足,商家涉嫌存在虚假宣传、欺诈。9 h4 g: x5 L+ { o: Y
; r/ `3 ^5 |+ c 去年3月,最高法院发布全国十大消费维权典型诉讼,老孟起诉海南养生堂、杭州养生堂公司涉嫌在食品中滥用添加剂并获得10倍赔偿一案,被列为十大案例之首,而且写入广州中院2015年向广州“两会”所做的工作报告里。; i1 M4 c8 I5 `/ `
. u) s0 h" l1 b. x( F 购假索赔,也是职业打假人的利益所在,我们不可能会放弃赔偿……我们相当于一个“民间工商局”,让违法商家付出的成本会比工商处罚还要厉害。9 w0 r/ P8 N( R1 C3 q' l
8 H- l: T& E0 g
在国家立法层面对消费欺诈、制假售假、危害食品安全的打击力度越来越重,规定的赔偿额度越来越高背景下,广州职业打假人说他们迎来一个“赚钱的时代”。“我们收入越高,就等于非法商家付出的代价越大,对社会有好处,但对百姓没有什么危害。我们的收益是建立在违法商家痛苦的基础上。”这是一位职业打假人对自己的肯定。 q- K) p2 C* p, s# Y' G
% s; u9 Y% T* D$ P, H
对话两位职业打假人
. Z7 W5 x& E" b; A' J x C* L
' _7 _1 U1 D( Z0 v 打假成为职业,有什么职业规律可循?收入怎样?……从事职业打假十余年的老孟和老冯,自有他们的体验和认识。7 u: R: `1 Q+ C$ g7 E
! X( {) r/ m% b# t+ M
1、普通消费者耗不起时间1 @5 N. u @# o: X& T
9 b' ^! d8 N) C& H* B记者:你们与普通消费者维权区别在哪里?
; ^& k( }8 c8 [- R( o老孟:普通消费者被侵权了,起诉商家,可能一会说你应该去萝岗告,一会儿让你去越秀告,大家都要上班,耗不起这个时间。普通人可能还会赢了官司输了钱,因为他们买的一般是便宜的东西,为了几十元东西在人力、时间成本上花费太多,不值。就算法院判决赔偿,也可能得不偿失。
& h I* Y- H) e6 A6 b6 z" b' j9 z# h% }' `' ` ]7 \
记者:职业打假人怎么降低此类成本?. A! F, a7 O. p
老冯:一是有专门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二是知假买假的量一般比较大,在法院立案的数量较多,就会有规模效应。我们立个500元标的案子,和立5万元标的案子,花费精力一样多。
. u& n4 h. M" k/ s; F
9 I" ~6 P, X, y: p5 C记者:一个月约有多少时间花在官司上?+ T S- E$ T/ S% c' e# m: M
老冯:有的打假人是每天都去立案,很勤快,像我这种较懒的,就不是经常去。
4 o1 T2 P1 e5 ~- O1 T4 A9 [# k2 u* F/ _" y% a( p7 o3 Y
记者:一个案子从起诉到获赔偿需要多久?) O9 x- N$ X3 ]7 y' ]2 O
老冯:整个程序最快3个月,如果对方不上诉,就直接把钱给你。如果不顺利,一审判决后,一方要上诉,就得半年左右。最长耗时一年的也有。年初起诉的案件,一般年尾会有结果。如果年中起诉,可能拿到赔偿得到来年,就是流水作业。可能在上半个月集中立一批案,下半月会集中开庭。
- U9 R+ C4 X0 z& d1 X
4 F2 ^* M5 k. A6 j2、主要针对食品领域
+ U# z4 `4 D: |/ T. q3 Z" d
+ Z! m6 v0 W* X- _+ w, z记者:你们打假主要针对的是哪些产品?8 O- z" u* P& A
老孟:我们目前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食品主要是指预包装食品,就是先包装好进行销售,有标签的。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包装、标签,我们是没办法从外观上发现它是否有问题。
2 Z# a2 A6 o: U, [, s0 W! W5 D1 G6 @" q8 B# ~6 g
记者:市场上的食品一般存在哪些问题?: h6 f7 {4 I2 _9 S7 W
老孟:比如非法添加,添加剂的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是超范围使用添加剂,还有就是超范围生产,有些商家根本没有生产一些食品的资质。有的食品出现在市场上,标注的生产厂商却是虚假的。5 Y/ ~5 O0 I3 I; J" q2 ?/ }
) E/ [' u, P, |2 S" W! p记者:哪些食品打假利润最高?9 m8 u' I5 p& o7 A! y
老孟:一瓶水,一盒饼干,买再多也赔不了多少。我们喜欢那种又贵,体积又轻的假货,如高级滋补品,300~500元一小瓶,一袋就上万元。. P# t6 o* y9 E) M
% b9 e* j' W$ y) m: }$ y$ B
3、年收入最高上百万9 S" c. p/ }$ d3 g0 S
& h2 K9 D% q9 n: w' o; b% t0 f: ~记者:现在广州有多少职业打假人?
9 ] X5 U( |5 o( P! G老冯:据我了解,有100多人。
2 l2 G V+ A7 U$ C
* X! i5 I" v3 ]5 P: F4 Z6 k记者:职业打假收入情况如何?
; |* N1 D2 B5 Y6 v6 [- D; @8 l老冯:有人说,职业打假人的收入超过了教授、医生,但是我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贡献远远不如他们。职业打假人最低的年收入只有几万元,高的上百万也有。就像我的猴菇饼干案,单个案件就获得赔偿七八万元。如果一年有几个这样的案子,收入就不会少。
! s& ]' `5 Y; [9 H% I: i; b& V$ ^! x# v' y0 {" \
职业打假两种模式4 R# B+ e' d8 g% L& b0 D
; G# Z' a, }3 Y) ^/ s5 T- C" u6 z( y! R
5 R2 I0 t/ a) P4 g' M 职业打假,从“挺身而出”的“打假斗士”,到如今成为一种职业,甚至专门成立公司进行运作。如今,职业打假主要有下面两种模式:+ N. ~& [ O. P% Y% x4 G
B& w4 d( |4 d2 S- 打假公司型+ j* N" H4 ]! M( u. y4 U
0 h( w4 c s7 ~ 如王海目前的模式,有一个团队,分工协作,主要接受一些公司为了维护品牌而委托的打假,收取企业委托金。" f0 @6 ~. u* \. @
# T1 n! Z+ m$ U6 w2 ^. Y$ J- 购假索赔型
0 \( U7 Z+ C( n/ F& N0 q; q5 P# [$ O: M) W G7 F, B" A2 |' n9 r: }
如老冯、老孟这样的,单打独斗,针对大型商场、超市,知名品牌进行购假索赔,获得赔偿。! Y* A/ m* w2 @! W6 g
S0 _4 [% z! P1 V: Z- [ 如此之多的人开始从事这个职业,那么职业打假到底有没有用?
& [" A6 t: I C" ?: g$ \# h0 @: G& e$ b% `% e
对职业打假人存在的思考$ D! @& V$ E( w; j0 `1 ]7 D
% _6 o9 g' c/ f7 V4 X9 q
据媒体报道,42岁的职业打假人王海自1995年成“打假第一人”后,至今仍在维权打假第一线,并成立了4个职业打假公司,给公司定了30万元的“打假起步价”。去年一年中,王海的公司“买了202万元假货,赚了400多万元”,一共打掉1100多宗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王海直言:打假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
: v, d% }8 B# ^3 S, j- C q2 {0 O
' i. f! h" j+ t; U 媒体再次聚焦王海,让人意外的或许不是凭借打假,王海每年斩获高达数百万元的收益,而是这句理直气壮但却惊诧旁人的宣言: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 G, K5 C1 t( }
- m& R; I8 A2 E0 {: V' x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个消费者权利意识匮乏,维权行动更是鲜见的年代,“挺身而出”的王海,被外界赋予了“打假斗士”的玫瑰色想象,甚至被等同正义义的化身。以此对比今日“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的表白,所呈现出来的落差,当然难免让人感觉到违和与错愕。
; f$ r5 b5 X- I! k0 m+ j4 g. U" v9 u; ?+ h. F
但与其说王海“变”了,不如说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王海所扮演的职业打假人角色的认识仍旧停留在过去。这是因为,当初王海的大胆行动对唤醒民众的消费者权利意识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时至今日,若仍将消费环境的改善与消费者权利的保障寄望在如王海这般职业打假人群体的身上,已经越发显得不切实际,甚至可以说,这从来就是一种过于美化的想象。
6 C6 W" c" B# a; h; v. t7 e
) Z2 |/ J9 A% o+ B. ^" r- }% ]# A& \' Z+ i# n$ |
- H9 K* [' r5 B4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