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员工为什么要跟你干? 史玉柱带团队的10条经典逻辑 2015-03-10 [url=]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url]
' Z* a( M. a1 u" j5 m2 Y$ c: K8 k$ x# n- c. m, I/ | q
口号:努力改善企业安全管理、营造社会安全氛围、提高全民安全素养!( X/ a( @' e9 N, ]) c; l% w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史玉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他曾是莘莘学子万分敬仰的创业天才,也曾是无数企业家引以为戒的失败典型。但无论是在高峰还是低谷,他都有一批无比忠诚的员工,陪伴着他东山再起,哪怕是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也不离不弃。在人才流动率居高不下的今天,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史玉柱到底是如何带队伍的?
) y6 o2 |$ i5 E# W y
* D4 R' ] X' r T& b8 Z! r2 k% q" B' m4 F/ F' ~
一、创业初期,股权不能分散
- g6 u* }1 e- S0 i, t) k; F+ _( M" ?9 o" F& H8 y& A$ B2 D$ ^
民营企业,创业初期,股权一定不能分散。到一定规模之后,可以股权分散,尤其上市之后,股权更应该要分散。但是,中国的民族特性决定了,早期的时候,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不能搞像五个哥们儿,每个人1/5的股份——这种公司十有九是要出事的。内部会斗争,只要情况一好转,如果公司小的时候、没赚钱的时候,大家都很好,如果一赚钱了,内部就很容易分裂。& _0 U( P% |( y& `$ M
/ h" ~; ?: U2 o- v4 r: e
二、团队对领导人也有考验
: S5 W0 C) _2 l3 o
5 L* K9 l8 A/ j1 y6 m一个团队好不好,首先作为核心人物你的老板做得正不正,你做得不正,这个团队肯定会散掉。首先他们会观察你:- r' p% {9 U) j2 L ?7 o+ z
6 T- T# e4 E/ y- g( M1 s1 {第一你是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你大不大度,如果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一有风吹草动,他们肯定就会离你而去。
( o E) K$ t! g# F0 ?8 m" h4 R; \. `* {6 M* |6 V
第二点你对人真不真诚,你对你的部下真不真诚。如果你对你的部下内心不真诚,你会在你的言行上表现出来。
( @6 g0 p+ K1 B% a& F$ B$ w: ?3 o
8 y: X1 I* }! I" [; | R+ n1 n我自我感觉,我的缺点很多,但我对我的部下很真诚,这样彼此容易建立一种信任。
. W5 l- g$ t1 Q6 f6 V
! c8 n+ N' B9 r. z三、弄明白员工为什么要跟你干7 u- M" @0 l! ?+ H5 ^
7 S! y# g7 Z) H7 ^$ ^作为我就要琢磨员工,他为什么要跟着我干?感情有时候有不可替代性,除了感情因素之外,他跟着你干主要追求什么?要仔细罗列,能罗列出几十点,但我认为其中两点是最重要的:第一点收入,他个人是否改善,这个过去可能我们羞于启齿,包括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老是用事业心、企业文化想去淡化这个,事实上是不对的。
3 B# p9 V: k0 L/ n" G. W0 U! c
我觉得作为一个老板心里要明白是不是大声实事求是说出来,他凭什么跟着我干,就是为了钱。
! _2 s3 ]7 ]" A2 P# {# T& j! J# f9 O+ ~' V+ I
为了钱这是很正当的,我跟你干,我要获得一个好的收入,我要改善我的生活,我要提高我的生活质量。既然非常正当,就可以放在桌面上去说,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应该满足他,他作出多少贡献你就应该给他多少报酬,所以上级对下级一定不能抠。员工该拿的钱一定要给他拿,除了正常该拿的钱之外,如果他有贡献的话你还是要给特殊的收益,这是第一点。
' T3 c8 c# y8 Z
; ?3 X' c( l! s9 W第二个追求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跟之前我说的事业心相关,他总是想个人的价值实现得到上级、同事以及同行的认可,你就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个条件,你要给他搭舞台。
( f) z' j% V' J! L9 }! A
# H; e( V( O* M" k% A6 h8 n四、不用空降部队
: M/ [9 @; }+ i! Y9 L) O) v! x+ S9 [. O
0 j* D" b$ \' F( y4 t外面哪个人是个MBA毕业的,是个海归,这个人有多大本事,然后聘来做总经理,这种事我们不做。不是说他没有本事,而是中国很多企业的特点造成的。+ d. N4 g) V$ @
5 ?6 R1 \) u U0 O% C, F! v现在回过头来看,过去十年之内,至少五年前吧,凡是用这种方式引入的,中国的企业成功概率非常小。4 ?$ g. Q' ^3 K6 ^
) p$ C2 n% i, @2 f
为什么会失败呢?固然他有可能很有本事,但是有没有本事是相对的。比如一个外科医生,在他的手术室里面,他是个人才,他跑到商店里面,要当促销人员,他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学毕业的。他就不是一个人才了,他这个人才是相对的。
0 q% l0 y L6 \( `/ H6 D% z2 r+ o2 A8 i" N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其他的企业里面,是个人才,那只能说在那个特定环境下,是个人才。换了个环境,你就不一定是人才。
& a# }- ] c( ^7 D: r: c$ ^' y9 N1 z9 u3 ~6 d' u! |+ Z: [
再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你已经积聚一个队伍了,这个人即使是个人才,但是原来的队伍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会接纳他的。你老总、董事长再怎么扶他,只要中层干部抵制他,只要内心里每个人稍微抵制点,他工作都展开不了。你再有本事,只要大家抵制你,你也没办法。但是你也不可能引进一个大海归,就把所有过去的人通通都换掉,也不可能。
v8 X( L$ U* U6 S' G
$ C& l1 J1 C( W& J; q% {' n$ I8 n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呢,现在外面知名度高的说是人才的,实际上有很多也不一定是真人才。因为是真人才的人啊,往往是不爱说话。实际上,真正的人才很少说这句话——“我很能干”。0 [( B9 n. D1 k0 T
' F( C3 v+ a" o9 J: ?. [3 S6 U$ v我看我过去用过的人里面,真正能干的人很少说我的水平高,我怎么样,凡是直接就说我的水平很高的人,最后来看,没有一个是人才,因为他都满足了嘛。; W- Q4 {6 D( _& g, @' o
6 Q8 `: E. e: i+ W
五、选人标准:又红又专
! V% `! D4 m4 F& i& _; t" [& D- p: y% m# w
红,指人品好;专,指他的业务好。其实这个是两方面的,其实任何一个团队,你在周围找人,都是能找到合适的人的,又红又专的人都是能找到的。
: G$ U, R) Q& Y- j! w: |" U
' M. M. X8 I! Q8 A) F" \! N红,我想稍微有一点经验的人,其实他的人品早期还是能看出来的;专,其实很大部分跟培养有关。你如果给他放那个位置,却不授权给他,那他永远专不了。你要把他放在那个位置上,还要授权给他,然后就培养他。2 Y' C2 J5 G) e+ e( ?1 F
+ y3 W: i5 I# m; F; P- v
当然我有一个特点,其实我挺保守的。一般关键岗位用人,我都是用跟我10年以上的人,像刘伟都已经跟我快20年了。几个关键岗位的人,跟随我差不多都在15年以上。这种人,能力你肯定了解了,跟你3年你就已经很清楚了,红的问题自然解决了。
1 E3 y7 F% v% j2 X. r1 }" @ j' R; A3 ]5 L
六、对干部充分授权
( S+ G3 l2 P# H. [: T! R/ E4 J, D! M- ?
让最了解情况的人有决策权。像巨人不管是在高峰还是在低谷的时候,没有出现一个叛徒。发不出工资的时候都没出一个叛徒,我觉得这与我们这条有关。/ P+ q9 ~6 [$ U( j4 ^
9 L t& S0 B1 a, U' v# s/ a! _+ O
真正的巨人干部没有出来说过对巨人不利的话的,这与这些干部得到充分授权有相当关系。充分授权不光是为了这一点,另外一点,公司工作效率会提高,一个企业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作出的贡献更高。( [5 X4 W7 b) G- S3 i
0 X8 {' j. F, \4 t/ Q- d: P
过去我们管全国市场,月销售额在三四千万的时候,总部有300多人从事管理。现在一年有10多亿的销售额,我们总部真正实行管理的全部人员只有十几个,但是管得也非常好,但每个人他都有权力。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他又有权力,又拿两个人工资,所以他也开心,效率又高。
4 \) [3 @: d9 w( i; R7 @3 H
1 C# @8 _7 h& M4 |* \七、要允许下面的人犯错误7 D) }, }6 W4 o
. @) u1 E3 C6 B0 v' _
用人,他可能是70分,我可能是90分,我授权的时候,我就要忍受这个20分的差距。必须忍受,我也能忍受。比如我前面说的保健酒,我看到就不行。这个做是能做,但是我总觉得,最后这块的利润对公司的贡献,比脑白金会小很多。
. B2 S/ Q* W e$ k# K' f! n2 P3 `" M# C' T+ Q, w
虽然我觉得不行,但是决策权在他们。最后他们就做了,当然也不能说是失败的,但是也不能说是成功,所以他们自己后来也觉得我当时的提示是对的。
- T+ k) p F0 J" c- m! s& a+ \
, t+ A" u( v* m! }5 g8 d) g7 k. ?% x但交一次学费不就好了吗?下次就不这么干了。. l% C6 l3 b6 m" D. n3 @5 L8 a" u
+ p5 i3 V8 d2 R4 q$ C4 h八、多引进战术人才,少引进战略人才' u' W# }$ x& V+ n9 n5 G" U
4 z/ q1 J7 q& ?& u
企业制定战略的人不需要很多,如果一个企业制定战略的人太多,就会整天在一起夸夸其谈。制定战略的人是谁呢?就是公司董事长,他定的。然后他负责到处打听消息,开拓知识面;如去读书,今天跑这个经济学家去听,明天跑那个企业家去交流;然后身边再安排几个顾问或高层人员,进行培养。我曾经培养过很多战略人才,但后来都离开了。
: _- R1 J1 b- ~8 z! w# p3 S
! G \$ S" Y$ k& m/ a% O; L往往水平不高的人自封为战略家,因为那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办法证实的。而战术问题是,你做得出来就是做得出,你做不出来就是不会做。
1 x7 K, P# g$ H3 S+ K+ ^& B8 E0 s- @; X% f" |5 Q- Y' A$ E
九、只认功劳不认苦劳0 `9 q1 Q) `3 X* m4 G
* W8 g; A: u' C+ {4 S苦劳对一个企业是没有任何贡献的,它不会带来任何利润。但是中国的文化里面呢,这个传统就经常说,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所以你要把这句话明确地提出来,我们企业只认功劳不认苦劳,把它灌输下去,大家一旦认可之后,这样企业的效率自然就会高。
$ i, G& g2 t4 w D% x
M o& z$ ]- c- p3 t& a7 {十、做不到不要说,说了一定要做到
7 T3 [; _5 b* q& |& k8 C% L( p8 ^+ o1 n( ?' s7 h) P
这是我们中国不少人的陋习,喜欢拍胸脯,喜欢说大话,尤其是下级对上级说大话,也有上级对下级说大话。在这样的气氛下,这个企业的上下级之间就没有信任,不信任,时间长了必然会是这样。这一条我是跟柳传志学的。
|5 B e: o1 k% \2 Q* b
6 L! t- e2 }$ Y- D l+ M一旦你把这个文化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作为口号来提,每次下级跟上级拍胸脯的时候,报下个月我要完成多少销售任务的时候,他会慎重,我们情愿他少报一点,但是你报了多少就一定要完成。所以这样,一个公司下对上,上对下,一旦这个氛围建立好之后,这个氛围也是很健康的。9 {, m9 \1 q6 U/ u n( m
9 b1 X! {" b9 X; m
& V5 ]" v9 M' G3 v; ^! @; h7 c
来源:网络& V0 J% \4 T6 ~* f1 |$ P# y8 c
1 t0 ]' \- J3 n. ^/ l; H0 R5 M
2 c5 a) Z' {& E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