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145|回复: 0

【安全法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如何认定处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8 15: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安全法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如何认定处罚?                     2015-03-07                                                [url=]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url]
2 l+ @% C& M1 B9 x" d& j7 X5 [2 {3 _0 m& M' L# F

7 M3 E6 f0 r" D- ]/ w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刑法修改后新增设的罪名,是指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9 s8 T* B! F& }0 p; d# U6 L
       那么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怎么认定处罚呢?+ @* x: ]: v# p$ B0 y

2 I% s. A' W/ w5 P$ Q, |* r9 c  M; x4 e8 {, [
  一、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构成要件
1 W2 W" c9 D6 Z: M3 Y6 A% [
. \" b$ U+ ]1 z- j  客体要件. w0 d% B$ [! Y  p$ W9 b

6 N3 e/ C3 H$ j8 e+ C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即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注重对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保护。我国政府历来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重视生产安全和安全生产。早在1956年,国务院就公布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规定了工厂的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方面的基本要求。1963年就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以后,还针对某些特殊问题、特殊行业公布了一系列具体规定,主要有《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工人照明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矿山安全条例》和《矿山安全法》等。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严把安全关,把安全施工、安全生产、安全作业作为劳动中的头等大事来抓,但是,仍有不少用人单位,只顾埋头挣钱,置劳动者的健康、安全于不顾,对事故隐患不及时排除,在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况下,强行生产作业,以致频频发生劳动安全事故,严重侵犯劳动者的人身权利,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的兴起,高空、高压、易燃易爆、高速公路等事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针对这些情况,必须运用刑法武器与侵犯劳动安全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以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 S$ D1 t; V  \7 |% e5 G; x) {$ v$ @& B
  客观要件
: i! A7 q) m' w/ L8 f: }( L; _
! u/ }" g4 D% b) T9 w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提出后,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本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要件:' S, D" j# ]% l- U8 k) P
: w" m4 f$ K5 D. I( I; a# \
  (1)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存在事故隐患。所谓劳动安全设施,是指为了防止和消除在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用以保障劳动者安全的技术设备、设施和各种用品。主要有:一是防护装置,即用屏护方法使人体与生产中危险部分相隔离的装置;二是保险装置,即能自动消除生产中由于设备事故和部件损害而引起的人身事故危害的装置,如安全阀、自动跳闸、卷扬限制器等;三是信号装置,即应用信号警告、预防危险的装置,如信号灯、电器指示灯等;四是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即危险告示标志和借助醒目颜色或图形判断是否安全的标志。劳动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即符合国家立法机关、生产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一系列保障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规定的标准。事故隐患是指由于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而潜藏着的发生事故的苗头、祸患,仅限于劳动安全设施方面的事故隐患。如未给在有危害健康的气体、蒸气或者粉尘的场所操作的工人发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的;未给在有噪音、强光辐射热和飞溅火花碎片、刨屑的场所操作的工人发护耳器、防护眼镜、面具或帽盔的;未给从事电器操作的人发绝缘革化、绝缘手套的;未给在高空作业的工人配备安全带的;机器设备的危险部分未安装防护装置的;压力机械的施压部分未安装安全装置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性能不佳,电器设备未设必要的可熔保险器或自动开关的;车间或者工作地点所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高于每立方米2毫克,对散发有害健康的蒸气、气体的设备未严加紧闭的等。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存在事故隐患是发生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如果重大事故的发生并不是由于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如有人故意破坏、放火等引起的,则不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 G3 ?$ E3 n4 ^8 W- c
) M: l- R5 z( i  (2)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这里的有关部门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对劳动安全具有行政管理责任的其他部门。本罪的构成必须以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为条件。如果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没有提出事故隐患,行为人因而没有采取措施的,不成立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这里的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既包括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不采取任何排除隐患的措施;也包括对生产安全不重视,敷衍塞责,虽然对事故隐患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实或者虽然落实,但由于采取的措施不得力或不正确,而并不足以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仍然存在。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的行为是一种不作为。行为人作为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劳动安全的人员,负有保证安全生产的职责,行为人却不履行职责,对严重威胁生产安全的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以致发生重大事故,从而使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构成不作为犯罪。
* E& E. H+ D4 l) [
+ V* E1 R6 |, T, d/ B  (3)发生了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了其他严重后果。所谓重大伤亡事故,根据司法解释,是指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其他严重后果,是指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了重大政治影响;或者引起单位职工强烈不满,导致罢工、停产的等。
: f7 k0 |% s6 O/ H
9 m3 P! z5 t* O' U% h2 E, m  主体要件+ T# l/ s$ ^( j: n! y
0 V9 B5 @1 H- v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单位中对排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负有职责义务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这里的单位,根据《劳动法》第2条的规定,其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一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也包括其他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司法实践中,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主要发生在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中。对排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负有职责义务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通常是指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厂长、经理、主管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的副厂长、副经理,以及直接负责有关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工作的安全员、电工等等。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的,可以直接依照本法的规定,以他罪追究处罚,所以,本罪的主体中不包括国家工作人员。4 \9 x1 _& T' C/ X. h  j4 K6 y
. P; i6 [' V3 H$ w& [# ?& j8 t3 i
  主观要件
$ z+ }! o+ B# j; K2 U- u6 z6 }6 s% g8 F: p9 E8 J) h9 L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有关直接责任人员在主观心态上只能表现为过失。所谓过失,是指有关直接责任人员在主观意志上并不希望发生事故。对于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有关直接责任人则是明知或者应该知道的,有的甚至是经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多次责令改正而未改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肯在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方面进行投入;有的是工作不负责任,疏忽怠惰;有的是心存侥幸心理;无论属于哪各种情况,都不影响构成本罪,但在具体量刑时可以作为酌定情节予以考虑。( u  P7 f" r% Y" \3 |; ]3 @
: Q5 E$ b; {& {  X& |+ @+ @6 e
  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怎么认定处罚  w5 L) b1 r7 n$ V
0 o- i0 y; O' P: }4 x
  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6 T& Z* Y0 \, _, V* Q0 q" m

% C8 D, x! `2 d# X! }! [& @  两罪都有重大事故的发生,并且行为人对重大事故的发生都是一种过失的心理态度,但两者有明显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主管与直接管理劳动安全设施的人员,一般不包括普通职工;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较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范围要厂,包括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一般职工和在生产、作业中直接从事领导、指挥的人员。5 l/ h& t  e3 ^1 f! p  k
  W2 L$ e$ _2 N
  (2)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不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对经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提出的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是一种不作为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生产作业的领导、指挥人员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是作为形式的犯罪。
3 Y* @, N/ e5 K+ L2 a# S+ P" Y* e! O$ Z, T$ s+ P  J# g: N
  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4 ~5 f& ~9 N3 s1 w+ q

4 o0 e# b6 l8 B0 V+ m7 L0 O  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两罪均为过失犯罪,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E' q2 E. X1 F$ [, O. ]( g4 c" ?' r4 n& N* k3 H. e$ e
  (一)客观方面,本罪必须具备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的行为,且这种事故隐患是不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的规定造成的,而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要是企事业单位职工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2 P$ r+ y4 ?* m% f' n

: [  i. K9 [; f- c! j" I( K* E  (二)本罪是单位犯罪,个人作为单位的负责者承担责任;而重大责任事故罪是个人犯罪,由本人直接承担责任。1 o' J9 ]* v) s1 s# b
! [# J/ H7 z% O! t3 ^+ W" h
  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
2 y9 F' p- G0 ?$ M# S/ r, p  `2 s! C; Z: T7 ]. g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都是由于行为人未尽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而构成的犯罪。两者主要有以下共同之处:0 i' U) j0 C6 e- S4 c  {" J. E

  w9 g8 P  B$ B- v5 C" A7 g% ^  (1)在主观上均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 ~9 C) T) K& J+ g: d# g
& |! b/ U( l' o, L9 u) w3 P) z  (2)犯罪主体均为特殊主体,都要求具备法定身份;& y! K( K8 h/ B$ ~, V
! W4 ]; E" k/ P0 J" G4 Q! h6 u9 [
  (3)犯罪客观方面都可以以不作为方式构成犯罪;2 c! F, }0 ?2 o  e& |

: U$ r" M/ X; U- i4 D# H" R' S  (4)两罪的构成都要求法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但是,两者的区别非常明显:
) E' t7 K6 _6 U& C, R# n  U" w
* G% G7 H" v6 t( I  (1)侵犯的客体不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侵犯的客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即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玩忽职守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属于渎职犯罪。
3 h$ U" l+ L4 c9 ]/ E3 l8 e6 }4 A, [& W+ q) o( Q; p! \, q9 R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具体表现为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玩忽职守罪则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4 {) S' S2 w- A8 J3 P; r
. Z. C6 K$ j( ^; X- V2 Y
  (3)犯罪主体不同。尽管两者都是特殊主体,但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中负责劳动安全设施的直接责任人员;工作人员。
, ]7 P( |, Y9 ^/ W$ d7 _6 T
. A) f2 g9 M$ i* I9 P$ ], F1 U! G: x  (4)犯罪发生的场合不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玩忽职守罪发生在国家机关工作管理职能的职务活动中。
& }/ N' _7 b) l0 J* g! A) M3 g" [7 L0 B# q1 q1 T
  处罚
9 C& h  O8 W9 K# F  h" G; G7 K- Z. @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 M) D5 L, r# B, b- p% O
/ A9 u" @4 k2 c. P. P  司法实践中,情节特别恶劣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L" j1 q. `! k9 {. N

  l* ~* [9 i& j4 h  1、造成了特别严重后果的。主要是指:(1)致多人死亡;(2)致多人重伤;(3)直接经济损失特别巨大;(4)造成了特别恶劣的政治影响。; D# y+ F3 h  c/ @
2 C0 B" `! A* O/ R
  2、行为人的犯罪行为特别恶劣的,如经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提出多次意见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以致发生重大事故的;已发生过事故仍不重视劳动安全设施,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等。
: e6 i+ H5 R3 t+ C
. l9 W) [+ u* r! D# t  3、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犯罪行为人的表现特别恶劣的。如重大事故发生后,行为人不是积极采取措施抢救伤残人员或防止危害后果扩大,而是只顾个人逃跑或者抢救个人财物,致使危害结果蔓延扩大的;事故发生后,为逃避罪责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或者故意隐瞒事实真相、企图嫁祸于人的等。/ m  _1 c% \+ k5 U

) A4 u. g( T5 ]2 T7 [0 h

供稿:西风瘦马  来源:网络整理

0 ~; E. h+ l5 _

2 Y$ ]' e, S: Q- r& 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5-2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