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新视角〗 质量管理如何创新? 2014-12-24 [url=]中国认证认可[/url] 8 D4 \7 D4 Q4 w; a! a
3 |6 ^1 W" h. p$ X3 o7 @/ _

) b) I0 |: E; N. i5 D当前我国的质量管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质量管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是质量管理生搬硬套、内化不足,创新精神缺乏,质量管理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效果。
* f3 `. V P G4 V0 {6 @3 v$ [% |/ z 毫无疑问的一个事实是,目前质量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以及各方面的关注,无论从国际质量发展趋势,还是从中国质量发展趋势,以及从未来质量发 展的趋势看,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已经深入人心。质量正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首要关注点,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质量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将被越来越 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以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各种场合;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将不再局限于技术和操作层面,而是更加关注如何从战略层面上重视质量,以获得持久的 成功。我们不难得出,未来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产品质量和经营质量的竞争;未来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经济增长质量的竞争。
1 _* I! {3 e$ S7 m9 F; M 目前中国的质量管理从引入到发展也有一段时间了,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从客观上讲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搬 硬套地引进国外的标准技术,很少进行实质性的突破和本土化,且过分强调质量管理的程序化,致使企业质量管理基本停留在质量管理维持阶段,而无暇进行质量管 理的创新提高。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一部分企业虽然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却收效甚微,甚至质量下滑都时有发生。因此在我国,质量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2 h" p3 Y! @9 u) N" h' H5 |( H
做到质量管理的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s' c5 |4 B- `' s: @9 W (一)质量管理方式要创新
0 L' c1 k% H8 Y7 s7 W! ^ 首先,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局域网、共享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客观上使中间管理层的作用逐渐减弱,也使简化管理 层次成为可能。减层扩幅的简约化管理将使中层管理人员站在更高的水平线上,充分有效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工具,结合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地、整体 协作地完成各项工作,达到单位整体目标。也有助于形成"中层服务于基层,基层抓落实、各层次有效沟通、信息共享"的服务管理理念。
1 v+ E+ F1 x, B2 Y. p 其次,管理手段的简明化。管理手段简洁、有效、规范。这种模式在不同类型企业均有表现,其表现形式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 地实现规范化管理。具体讲就是管理工作首先要梳理,搞出次序来,其次要排队,分出个先后次序来,再次要检索,删掉那些枝叶毛刺,最后要有突出,抓住重点工 作干。
$ Z4 R7 d0 k5 X$ g6 A) ~8 b 再次,要实施质量体系和质量技术的整合。当前,质量管理正向两极发展:其一,向解决具体而又复杂的质量问题的微观方向延伸,由传统的质量工程科 学向更加严密的六西格玛技术发展;其二,向构造应对竞争环境、面向未来的质量系统的宏观方向延伸,由基础的ISO9001等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向追求永续经 营的卓越绩效模式发展。创新质量管理,就是要整合推进卓越绩效模式和六西格玛管理,整合推进ISO9001和卓越绩效模式,甚至是整合推进 ISO9001、卓越绩效模式和六西格玛管理。
2 t( m" U5 F& B) v( E% j (二)质量管理机制要创新
3 C# X7 I& A5 K \ 竞争是提高市场效率的动力,当然也就成为了提高质量的源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质量管理创新的主题,那么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必须创新,必须有政府等外在力量来为企业的质量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 i( `: \4 M ] 首先,要为企业提供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提高质量。必须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打破行业垄断和霸王条款,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 r/ g0 D" S( d8 T. R6 } 其次,要为企业的质量改进提供信息和帮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企业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帮助,这既包括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也需要社团等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既要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又要提供市场调查和各类信息服务。! p9 a$ K4 j5 z
再次,要倡导全社会对质量管理的关注。消费者要勇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反馈质量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促使企业改进和提高质量;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质量的重要性,支持各项质量活动,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全员的质量管理氛围。/ ^3 q; ]! D( L2 Q( k$ r
(三)质量理念要创新
$ a3 g. E/ k7 |4 n/ A# h 质量管理的实践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着质量管理的实践,质量的内涵已由符合性标准演进为让顾客满意,进而注重差异化的竞争性质量;质量的领域已由 产品、服务质量拓展到工作、过程、体系的质量,进而扩展到经营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环境的质量、发展的质量等;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产品、服务 质量已成为创造价值的核心和底线,成为国际市场竞争首要关注的问题、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和每个人的道德准则;提高质量是企业、社团、国家和全社会义分内之 事。
3 k3 n7 o! D' S9 } f. x" N# W; v C 显然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认识质量,向企业和社会传递新的质量理念。要继续在全社会宣传和倡导大质量概念,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质量已成为国际市场关注的焦点,质量是一个国家或经济组织良性发展的基础,将成为每个人的道德准则。
5 A, } U! T- v6 p, e9 N" F8 P( ^ 发展质量从科学发展角度来理解是大质量的概念,包括了环境、资源利用、信息安全、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等,不仅涉及具体主体所拥有的质量特性,更 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切可能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国家竞争力的质量。它超越微观领域的质量范畴,又把静态质量概念拓展到动态的质量,是一种科学发展的质量 观。要注重企业质量与服务质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能力,更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质量理念。
7 Y$ n- L' U4 k$ O3 g7 e (四)质量意识要创新
. {( S* S5 A" f: x8 H: y 牢固地树立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创新质量意识,要增强质量忧患意识。企业如果没有强烈的质量忧患意识,就会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反 应迟钝,久而久之,企业必然衰败。创新质量意识,要强化质量法制意识。国家对质量管理和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等去弥补市场的缺陷,抑制市场的 副作用。对此,每一位企业经理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并认真遵守,满足顾客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守法,依法办事,公平交易,接受监督,通过正当的竞争手 段达到质量和效益的目标;应根据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开展质量活动,从根本上消除不规范行为,使企业管理走向有序的法治良性状态。
- P/ [% W0 c. ]. L 为了做到创新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品牌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名牌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战略性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争创名牌,要一丝不苟抓质量。要把握广大用户的需求,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培育具有特色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j( Y4 [8 s7 R" \0 X8 ?
(五)质量文化要创新
3 t4 J0 [9 r B" \1 B/ K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成员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共同创造、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的总和,企业的质量文化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具 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质量文化由表层、中层和核心层三部分组成:表层即物质层,它包括质量管理的硬件设施及生产环境等;中层即制度层,它代表具有企业质量文 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核心层即精神层,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质量意识,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创建企业质量文化必须紧紧抓住精神层的 内容,也就是人的质量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强化。
3 Q* B+ f: y' V4 |, @ 其实创新质量文化,就是要创建可信赖的质量文化。要把"零缺陷"理念作为企业质量文化的核心。因此,必须要建立预防系统,而不是事后把关;要用"零缺陷"的工作准则指导我们的实践。
6 m$ D m% g; q0 M0 [同时创新质量文化,就是要建立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 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实施质量经营必须具备的战略思维。企业应建立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建设一支具有集体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团 队,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关注顾客需求的内容、细节和变化,自觉地采取措施,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明确的和潜在的需求。
. o- x* a1 y/ y" @* Z) c
2 V6 a# ~8 J: y6 e! W, l. h& j1 I6 v& G) q, M
* r& Q: G2 e2 z0 Y6 B
: U5 L' n1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