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独家 | 6位大佬谈机构改革,他们说了什么?9 Q, L/ o2 y$ v; X8 i) F
“简化认证机构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主体责任的履行”“将行业明确定位为高技术服务业”……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出台,标志着认证机构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 认证机构如何看待这次改革?如何在这次改革中健康成行?如何让政策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近期,几家分别代表国有机构、民营机构和外资(合资)机构的负责人,接受《质量与认证》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 r$ v, b- C' r8 l
# k2 d7 s& y" Y3 c) D. V" ]% E
3 `5 ~& @$ f# A- ?机遇和挑战7 p1 L3 T) ]4 B
8 _ H7 M% H$ l s7 t( c
/ `/ l5 Z% a, t7 e7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 王克娇
4 r" j5 b3 v+ l/ H! b
' g6 E6 V% ^1 r: k8 j8 k! t" T3 `* M
“机遇和挑战”是近一段时间以来,CQC内部讨论最多的问题。国家认监委出台的放宽准入条件和简化审批流程等举措,尤其是对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受权机构的放开、实验室地域限制的放开,鼓励认证机构一体化服务等,对于CQC或者大多数认证机构来说,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些举措对认证机构的审批、对项目的审批和新业务的发展都会带来利好,在释放机构活力方面给予更大空间。另一方面,如,认监委放开CCC的管制后,由政府制定出顶层的通用规则外,具体的实施细则全由各机构自己去做。如果做得好,能够保证认证质量、市场维护、客户服务;如果做不好,市场就会丢掉。所以,我们在内部讨论时认为,这次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共存,具体要看怎么去做。) E7 X/ y! X ]& G: q
4 d8 L' q' J. ~0 k
作为国家认监委指定的首批CCC认证机构,CQC一直在全力以赴确保这一工作的开展。十几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授权范围内的认证业务,使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稳步发展。CCC发展到今天,确实到了该放开的时候,我们非常拥护认监委对CCC的开放。开放后会有更多机构参与CCC业务的竞争,从竞争带来的结果看,如果监管到位,肯定会给认证企业带来利好,可以提高服务、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等。
% h3 w5 h0 c/ W6 s) V( }# D/ \6 B! n
目前,CQC正在积极地着手进行CCC开放后的准备。在内部讨论时有人认为,竞争有可能导致大家比着“放水”。但我们讨论的结果是,仍然要坚持质量把关。无论怎么竞争,质量的底线不能突破。* [4 k' o- R4 r* }2 k+ z/ e
1 R. y3 x3 k7 ^1 ^/ r5 w我们认为,竞争要通过服务来体现,希望通过差异化服务为企业带来更好的认证效果,从简化流程、更贴近企业、方便信息传递等方面来提升服务,为企业带来更多实惠。
6 A* |; y; E! d% ] x' E2 A; V) ]) a& F
同时,强化内部管控,提升自身队伍的技术能力。在行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给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我们将面向政府、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从他们的需求出发,不断开发满足他们需要的自愿认证和质量评价的服务。通过不断创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通过加强客户服务,不断实现自身发展。近年来,CQC先行先试,主动承担与提升质量和确保安全相关的新要求、新领域、新项目的试行工作,开拓了党建、政府、司法、科技、医疗、金融、交通和传媒等管理体系认证的新领域,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管理效能。2012年11月28日,CQC正式颁发了国内首张碳足迹证书。另外,还积极开拓管理体系认证的应用领域,在提升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能源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等业务,这些认证项目涵盖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职业健康、危害控制等现代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k; x; ]: _- Z( C- v
5 o* P0 L. N. ^/ g
高技术服务业的新定位% I% s; A' M, C. f1 C; p. E
, h' w, g3 _' G( o; a B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 秦海岩
" l q9 R5 |8 c# b1 [% y$ k& n
+ x9 h9 N. W0 }5 T8 C/ V: ?: l国家将认证认可行业定位为“高技术服务业”,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性选择。随着国家认监委“主动改革,打造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业”这一部署的实施,中国认证认可事业必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从现实来看,行业整体上做得还不够,还没有体现出高技术服务业的特点。例如,在体系认证方面,仍然以ISO 9000和ISO 14000这样的常规认证为主,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过于激烈,没有体现出技术含量,机构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的竞争。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认证过程中做到差异化,体现技术含量,才是提高竞争力的现实途径。此外,作为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应该是认证认可行业的一个必然属性,那么如何保护认证机构的创新成果,还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认真研究。% r8 N1 X9 M2 v* K9 a3 d
% ~! l- s; x: D* e- ]0 z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董事长 王小敏4 X; |0 y, ]1 q3 n/ b; L c+ ]
, G( p7 j2 b( @. ]+ u3 d: U/ g4 g( ~
9 i- ~ [# S( i6 O, [高技术企业就需要创新,没有创新何谈高技术?以能源认证为例,它的认证模式完全是我国自主创新的。( D( u' ^2 f! w$ [1 Z( i& F
1 v- B9 q+ d0 F& F0 h( J5 y7 F+ \% J能源认证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更新,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我们开展的其他认证都是以“过程”来评价“结果”,认为只要满足“过程”中的各个项目的要求,就可以推论出“结果”合格;但是结果是否真的好,并不一定,而能源认证,是完全以结果来衡量的,必需是“量化指标”的结果达标,认证才会有效。从市场效果来看,做完能源认证后,当地政府、企业领导和认证机构都非常满意。为此,我们建议认监委将这种认证模式推广到其他认证中去。0 A! v% e) z' _# V, e! X
3 k6 k: B$ U) S3 H4 U& f近年来,小微企业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以我们的观察,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非常强,认监委也提出要扶持小微企业。但目前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对小微企业不太适用。用一个不适用的标准去对它进行认证,然后说它做得不符合要求,这本身就是强人所难。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建议做些试点,研究、修改、制定一个针对和服务小微企业的体系认证标准。作为高技术服务业,将这个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帮助小微企业的质量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更有裨益。
$ p5 `4 v& A" s* S, J& i2 \9 U7 V
' c# j" C5 S9 s/ J4 J' F$ z认证机构的主体责任
1 S3 ~8 k" Z1 ^/ L! }' p1 l; s4 G6 X$ l4 P. v/ Y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总经理 冀晓东
3 |& O' E, B& ]* E3 {5 X
* x/ E$ i1 A# }$ a6 V; D! w k
& v+ f# ?$ u' D' @本次会议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积极响应,对促进我国认证认可事业的变革以及在激发创新活力、完善治理机制,尤其是突显主体责任等方面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必将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与技术力量加入到认证认可行业中来,势必促进现有从业人员与机构的优胜劣汰、转型升级。
* B0 O; W5 W/ a- i
9 E' A7 X4 _5 }# E) t2 S众所周知,认证机构的主体责任是向社会提供客观、公正、具有公信力的评价结果,为此,必须具有强劲的创新研发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认证需求,要有完备的制度体系确保评价活动在有序、受控、可追溯的前提下进行,更要由有能力、有素质的从业人员去实施。# [0 l" F+ {0 ^/ M) f( `! @
* ~9 ~0 g1 o0 U. }2 R9 C
认证机构的主体责任,不是某一个机构的责任,而是整个行业的责任,只有提升整个行业的公信力、美誉度,才能让认证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愿与认证界的广大同仁一道共同为我国认证认可事业的良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使整个认证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5 ]' G6 K. Q5 Y+ Y |
4 A: y" K0 _9 z( y( G+ F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副总裁 谷晓宇
) X8 e; v; v# k- k8 k# I4 x7 m; M8 o6 X# ?
作为一家外资机构,对这次会议宣布的改革措施非常期待,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让人感觉行业的又一个春天来了。事实上,在刚刚进行的CCC认证改革中,SGS有机会成为第一批进入CCC指定实验室的外资机构,这也说明,这些年,SGS的能力和品牌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SGS是改革释放红利的受益者。
/ m$ v% H2 @4 C4 T, V K! g# \1 y$ F: P6 d" V: I
从认证机构的主体责任来说,认证是从事服务的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提供服务的人,对人的培养和教育是关键。未来,不管是国有机构、民营机构还是外资机构,最重要的是机构管理团队的管理者是否具有战略眼光,执行者是否具有相应的业务能力,如果没有的话,那肯定不是春天来了。关键在自身,打铁还需自身硬。( J! d5 Y1 s3 \8 h" B
. g, v% I, l) e6 c: N联合置业集团董事长 陈勇$ x9 _/ t* t( q+ L( ^5 B
: n6 S0 H5 A) f# M7 |8 H. a! Z我国审核员实行的是执业资格制度。把他们列入责任主体,有利于认证机构对他们的管理,有利于他们自己在市场上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 H' U# m) v' O! M; h! z# g. B0 H' a
以前,承担主体责任的是机构,这次改革释放的信号可以理解为,以后,承担责任的主体可能是机构也可能是人员,也可能两者都有。我认为,这是政策性质上的变化。增加了责任主体,强化了行业责任履行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越。以前,审核员不是责任主体,但是现场审核的工作又是由审核员去做,因为他们个人并不承担主体责任,因此很难保证认证的有效性。将主体责任落实到人,是政策、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有删减)
* D: U- q) n/ g! m: ]+ A2 [/ B/ V# C
) x2 @1 j) P* ?
" Z6 B ]& z. }% y0 z& ]# p& @. c- b K. s; I+ e# ]' ^! ~, C
- m3 W% N8 m6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