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是俺在组织里干质量的原因,观点比较势利。6 v: u: k, [, c2 Q
俺不关注形式的符合,比较看重过程和结果的有效。# U$ j& c& |6 X2 ]8 f( O1 \
所以我理解体系工作还是全员参与互动好,
. b/ ?. Z% N; E, {+ T不要搞ISO专员制。
2 v" f. [# R% W让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管理评审," t& F; H- G0 P/ {0 [
体验ISO9000的洗礼,4 y+ f3 Y; |/ e5 M% M) O
哪怕因此不专业造成5.6符合性一塌糊涂。
3 {* @8 \$ B+ B8 h- c我相信这种貌似糟糕的互动局面要比ISO专员搞出来的符合性漂亮的表象好。; v7 S" \% ?8 }# n! e
因为这般多少有点管理评审效果。
$ Z4 U2 ~$ b6 U0 Z6 n$ n6 D/ K# r$ e* Y! q) Q. q
类似形式和内容矛盾的例子很多,如:* F* p% O/ V9 Q$ q
很多审核员(以我们顾客的SQE为例),$ P5 F5 @" n8 u6 g. T3 b
就仅知道检查供方的监测设备量值溯源的符合性,
2 B. j9 Y/ Q% l" @( E而不懂检查供方监测设备的充分性和其测量系统的匹配性及其有效性。
+ M4 u9 D* F! c4 i4 _/ |; A& K就俺长期在制造型组织里感受看,
' h( S/ b: E, `; j' q4 `- ~3 R监测设备是否充分和测量系统是否匹配对产品质量的贡献更大的多。0 H" c) R. P+ j4 e! u+ U1 x
因此换个角度,我去看我供应商的监测设备的控制等,
$ H: J- Y6 Z0 e9 ~, B我都不看有其没有什么检定和校准证书,
8 ?' I9 Q* {5 I+ o% j \$ I/ ^: `我多会看其监测设备有没有校准标签, n: p4 j2 T; ?: K: R6 O
更关注的是监测设备和手段否充分,测量系统和产品质量要求是否匹配。" v6 E3 _* a$ N) ~/ V
如果连监测手段都不充分,测量系统设计不科学,
9 B ?, r( b: Z" v. R检定和校准证书再多和再漂亮貌似也无法掩饰7.6存有严重问题。
' T1 Q2 {# ?* g$ d. T3 j* Z3 ]6 o" @, ~7 [! [
因此我理解,做体系可以作假的,6 N8 S7 ]* {. _' d8 m
但是作假应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础上,
: U' Z7 @, S& _8 F9 R0 L0 G' p不要迷失地把自己做成捣浆糊专家了。
) C0 G6 Z4 I4 S' p {
8 S4 h" J" j8 K7 k1 c8 E" Q让我们结合组织具体情况表现体系的符合性吧,
& d/ B; D; y4 V$ r/ m) J如有必要就通过作假来实现它吧,1 _) M/ I% T* s* F# c" [
让顾客的SQE为我们的假符合而倾倒。 |
|